CT增强扫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1-12-16李超平熊立军吴钢飞漆蕾
李超平,熊立军,吴钢飞,漆蕾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11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但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待症状明显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需采取其他治疗措施。正常肝组织主要以门静脉供血为主,而肝脏癌组织则以肝动脉供血为主,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或无法进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于肝癌组织的供血血管中注入化疗药物或栓塞剂,可对癌细胞起到抑制或灭活的作用[1]。但该治疗方式属于姑息性治疗措施,需多次、重复治疗才可保证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实时评价治疗效果对临床调整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影像学检查是评估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主要方式。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86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9~68岁,平均(52.15±6.35)岁;病程6~19个月,平均(12.26±4.84)个月。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所有患者均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组前3个月已接受放化疗治疗;碘过敏;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其他恶性病变。
1.2方法
介入治疗:术前8 h禁食、禁饮,进行碘过敏试验,训练患者屏气,并于术前30 min排空大小便;使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及供血情况;随后,使用泰尔茂MC-PE27131型2.7 F Progeal微导管超选择性地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动脉,再次经造影确定导管位置后,将罂粟乙碘油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48,规格 10 ml)10 ml、表柔比星(Ebewe Pharma Ges.m.b.H.Nfg.KG,批准文号H20181178,规格 5 ml︰10 mg)40 mg充分乳化后,于透视下缓慢推入。
CT扫描:于介入治疗1个月后行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于检查床上,使用GE 16排Light Speed Ⅱ 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平扫,设置扫描范围为膈肌至耻骨联合下缘,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160 mA、螺距为1.5︰1.0、层厚为10 mm;平扫后,再次进行三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80 ml的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10970327,规格 50 ml︰17.5 g)以3.5 ml/s的速度通过肘前静脉团注给药,设置管电压为130 kV、管电流为120 mA、层厚为5 mm,行三期扫描[肝动脉期(25 s)、门静脉期(70 s)、延迟期(3 min)];由院内2名经验丰富影像科医师对所有检查图像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一致结果为最终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于介入治疗1个月后,选用美国GE Inoval 3100型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导管头置于腹腔干动脉及肠系膜动脉,注入20 ml造影剂,保持注射速度为5 ml/s,进行肝总动脉、间接门静脉及肝的固有动脉造影;所有图像均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检阅,存在分歧时,经探讨后得出最终结果。
1.3评价指标
(1)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增强扫描对介入治疗1个月后病灶残留情况的诊断价值。以a表示真阳性,d表示真阴性,b表示假阳性,c表示假阴性。准确度=(a+d)/总例数,灵敏度=a/(a+c),特异度=d/(b+d),阳性预测值=a/(a+b),阴性预测值=d/(c+d)。(2)分析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的一致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表明一致性极好,0.4~0.75表明一致性较为理想,<0.4表明一致性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DSA检查结果
介入治疗1个月后,经DSA检查结果显示,86个病灶中,36个病灶完全灭活,占41.86%;50个病灶残留,占58.14%。
2.2CT增强扫描与DSA检查结果比较
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后阳性病灶的准确度为89.53%(77/86)、灵敏度为92.00%(46/50)、特异度为86.11%(31/36)、阳性预测值为90.20%(46/51)、阴性预测值为88.57%(31/35)。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阳性病灶符合率与DSA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84),见表1。
表1 CT增强扫描与DSA检查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肝癌根治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切除肝脏病变区域,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率较高,且多数复发患者因手术创伤等因素无法进行二次手术;此外,有部分患者因病情隐匿,发现较晚,病灶已靠近大血管,无法进行肝癌根治术,因此,需采用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3-4]。该治疗方式采用Seldinger技术,将治疗药物灌入病灶内,可使肿瘤病灶缺血坏死,但有研究表明,采取该治疗方式治疗后,病灶的完全坏死率较低,复发率较高[5]。因此,在经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后,还应时刻观察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以保障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后阳性病灶的准确度为89.53%、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86.11%、阳性预测值为90.20%、阴性预测值为88.57%;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阳性病灶符合率与DSA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84);提示CT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较高。其原因为,CT一般以X线作为成像源,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和透过率,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检查部位的立体图像及断面图像,供临床医师判断检查部位的组织是否病变以及病变程度,且CT具有覆盖范围广、扫描速度快及图像分辨力高等特点[6];同时,螺旋CT可利用其滑环技术,通过螺旋状前进轨迹,对检查部位进行不间断、快速地容积扫描[7];CT增强扫描是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向血管灌注造影剂,可更好地区分病灶处与其周围血管的关联,更利于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提高病灶处的阳性检出率;CT增强扫描可通过观察肿瘤组织的强化特点、供血动脉情况评估肿瘤组织大小和性质,若病灶处出现门静脉或肝动脉灌注,即可证明肿瘤组织具有活性,并通过血液循环,评估其大小,若无血液供应,则表明肿瘤组织坏死,提示治疗效果较好[8]。
综上所述,CT增强扫描诊断评估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且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可为临床调整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