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储气库压缩机气缸余隙调节装置故障处理及分析
2021-12-16李治发
李治发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1 地下储气库压缩机组简介及故障发现过程概况
1.1 地下储气库简介
某地下储气库为枯竭型气藏储气库,设计库容5.88×108m3,垫底气2.93×108m3,工作气量2.95×108m3,设计上限压力27.0 MPa,下限压力13V0 MPa。气库设计有3台往复压缩机,日注气量可达200×104m3/d。其中某台机组运行7075 h时出现气缸余隙调节装置余隙活塞脱落,气缸出现撞缸导致活塞、气缸缸套严重损坏故障。
2.2 故障压缩机组简介
压缩机组采用电驱往复压缩机,型号为4RDSA-2/YB710-6,设计进气压力6.0 MPa,额定排气压力23.5 MPa,排气量62万m3/d。电机型号为YB710-6-1500 kW,额定电压6000 V,额定电流177 A,额定功率1500 kW,额定转速994 r/min。压缩机采用两级压缩,四列对称平衡型结构,每级2个气缸,一级气缸直径5.75,二级气缸直径4.5,行程5.5。机组共有4个气缸,编号按曲拐顺序编号,依次为1#、2#、3#、4#气缸,其中1#和3#气缸是二级气缸,2#和4#气缸是一级气缸。一级气缸(2#和4#气缸)设置有气缸余隙调节装置,俗称气缸余隙头,用来调节余隙容积以调节机组排气量,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压缩机振动值变化
2.3 故障发现过程概况
某日凌晨3点,运行值班人员值班巡检发现压缩机振动值偏大,机组有异响,振动值未达到设定报警停机值,机组未停机。3:45,机组异响扩大,值班人员向值班干部汇报机组出现巨大异响。4:15值班干部向公司调控中心申请故障停机,4:20调控中心同意后手动停机。8:05压缩机维保单位开始对机组进行放空拆卸检查。
2 压缩机故障检查及原因分析
机组故障发生时,主要现象为机组四号气缸(一级气缸)出现异响。机组振动值偏大,但未达到停机报警值,未触发机组振动报警。停机前后,四号气缸排气温度变化明显变化,盘根温度显著上升。从SCADA系统查看机组测点信息,机组振动值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压缩机四号气缸排气温度及盘根温度变化如图2和3所示。
图2 四号缸排气温度变化
图3 四号填料温度变化
在对存在异响的四号气缸进行拆卸后,发现气缸余隙活塞碎裂、余隙缸断裂。在对压缩活塞拆卸后,发现该气缸活塞端部损伤,活塞环、支撑环破损,缸套明显磨损。在对机组其他气缸进行进一步检查后,发现二号气缸,也存在缸套磨损、活塞环损坏问题。
根据以上检查内容,结合机组振动、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机组故障原因如下:
(1)四号气缸余隙活塞O形圈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了老化,造成密封失效,高压气体进入余隙缸后端,由于余隙活塞和余隙杆之间有间隙,使得吸排气过程中气体压力的脉动导致余隙活塞发生轴向串动,余隙活塞来回撞击余隙杆。如图1所示,余隙活塞与余隙杆连接方式为T型头连接,此T型头设计在余隙活塞来回撞击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断裂而产生事故。因此造成凌晨1:05左右余隙杆T型头位置断裂,余隙活塞脱落。
(2)余隙活塞脱落后,在余隙气缸、残余余隙杆所形成的空隙内不断与余隙杆、余隙气缸发生撞击。撞击过程不断冲击余隙气缸缸头位置,造成缸头疲劳破坏,进而发生余隙气缸缸头断裂脱落。缸头与余隙活塞一同进入工作气缸。
(3)余隙气缸缸头、余隙活塞碎片进入气缸工作腔产生撞缸现象,并造成活塞、活塞环、支撑环以及缸套严重损坏。
(4)由于缸套磨损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气缸温度升高。停机后,排气缓冲罐气体不再流动,填料冷却水停止循环,气缸热量向缓冲罐与填料扩散,造成如图2、3所示的排气温度、填料温度的变化。但停机前,排气温度约60 ℃,填料温度约53 ℃,远小于排气温度和填料温度报警值126 ℃。
3 压缩机系统性检测情况
除对现场损坏部件的情况进行检查外,对机组的其它部件也进行了检查,以弄清楚机组受损严重程度。
(1)检查各列主轴瓦、连杆瓦间隙,其值在正常范围内,满足要求。各列十字头瓦与滑道上、下间隙,其值在正常范围内,满足要求;
(2)拆除发生问题列连杆部件,检查连杆大头瓦及小头衬套,满足使用要求,检查曲轴挠度,其值为0.006 mm,小于规定值0.025 mm;
(3)检查各列气缸缸套的磨损情况,一号、三号气缸缸套正常,四号缸缸套磨损严重,二号缸缸套局部磨损,需进行返厂维修;
(4)二号缸余隙活塞与余隙杆的配合间隙在正常范围内(此余隙活塞虽未损坏,仍准备更换为改进型);
(5)拆检的气阀阀座密封面有少许损伤,可修复使用;
通过对检查数据的分析,机组基础件机体、曲轴、连杆、十字头部件正常,可以安全使用,四号、二号气缸缸套需进行更换,2个活塞部件返厂做进一步探伤检查。
4 机组修复情况
根据机组受损及相关检测情况,制定修复方案。
(1)更换以下配件:包括一级余隙缸部件2套、一级气缸缸套2个、4号缸活塞、一级气阀阀片3套、一级活塞环及支撑环2套。具体数量及进度安排如表1。
表1 配件修理计划表
其中,由于余隙活塞组件在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压缩机厂家已停用了T型头连接安装方式,此次返厂更换形式为改进型,杜绝了后期余隙活塞脱落的风险。
(2)二号和四号2个一级气缸返厂进一步检测,更换缸套,更换四号缸活塞,检查活塞杆的形位公差,无损探伤检查是否有裂纹,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更换。
(3)更换机组所有气阀、填料环、活塞环、支承环、O形圈等易损件。
(4)机组恢复安装,按机组出厂的标准及规范要求进行详细检查、试验。
(5)结合实际工况调整机组振动、温度的报警停机值,确保机组自控系统能起保护作用。
通过压缩机厂家的密切配合,及时生产加工气缸缸套、活塞等部件,我们在故障后的35 d内完成了机组的修复工作,机组恢复运行。
5 压缩机管理原因分析
(1)气缸余隙头设计不合理,余隙活塞与余隙杆采用T型头连接,两者有间隙存在,且强度及抗疲劳性均不足,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压缩机厂家既然已经升级改进了气缸余隙头的设计制造,却没有对前期生产的设备的使用单位进行告知更换,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这从根源上决定了本次故障的可能性存在。余隙活塞与余隙杆采用螺纹连接,两者无间隙,杜绝了余隙活塞来回撞击余隙杆的可能性。
(2)机组维护保养工作有缺项,该机组在出现故障时距生产时间已有4年时间,机组已运行了7075 h,通过检查前期各级保养工作报告发现,在机组前期运行的各级维保中均未对气缸余隙头进行检查,余隙活塞O型圈老化未曾发现,更未曾更换。如前所述,余隙活塞O型圈老化是导致后面一系列故障的直接原因。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加上维保工作的缺失,直接造成了本次故障的出现。
(3)压缩机出厂设定的报警值、连锁停机值偏大,设置不合理,机组报警未起作用。由于机组振动值报警值为10 mm/s,停机值为14 mm/s,高于机组异常运行期间4 mm/s到8 mm/s的波动值,四号缸排气温度和填料温度报警值均为126 ℃,停机值为132 ℃,远高于实际运行的一级排气温度(60 ℃)。在机组出现巨大异响,现场人员组织停机期间,各检测点均未达到机组报警停机值。因而机组的检测参数异常报警停机作用未得到体现。导致机组在异常情况下继续运行,机组受损度严重扩大。
(4)现场值班人员缺乏机械故障诊断技能,对压缩机初始故障未能及时发现,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造成了故障的扩大。从机组振动参数变化趋势分析,1:05,机组振动由2.7 mm/s上升至4.22 mm/s。但由于振动值距离报警值尚有较大差距,未能引起值班人员的高度重视。1:11至3:50之间,振动值在4 mm/s到8 mm/s之间波动,且异响声较大,值班人员未采取停机措施。4点左右,振动值波动至接近10 mm/s,且异响进一步增强时,才向公司调控中心申请停机。压缩机组在异常情况下运转3 h,导致了机组故障严重程度的扩大。
6 运行管理相关建议
综合前文所述,在此提出以下建议,以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促进提高压缩机运行管理水平。
(1)加强基层一线员工专业技能培训,重点针对压缩机组的巡检要求、故障判断等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现场巡检发现问题能力以及故障判断能力,让巡检过程真正有所发现。
(2)加强设备故障应急管理,完善应急处置措施,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提高一线人员在遇到设备故障后的正确决断和快速处置能力。
(3)加强压缩机维护保养管理,完善压缩机维护保养管理规定,对维护保养内容根据机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提高维修保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加强生产厂家与用户对接,压缩机生产方和使用方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议,共同关注,确保机组的长久安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