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为本,农资行业必须做好“绿色”文章
——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符纯华
2021-12-16中国农资李阳
《中国农资》记者 李阳
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尤其在当前背景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特别是2020年12月16日-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这也为农资行业“十四五”开局指明方向。近日,《中国农资》记者专访了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符纯华,就农资领域如何提升我国耕地质量等话题进行对话。
《中国农资》:在“粮安天下”大背景下,农资行业如何从耕地入手为“十四五”开局?
符纯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把解决好耕地问题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解决好耕地问题,一要保障耕地数量,二要提升耕地质量。在耕地数量方面,我国已建立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在耕地质量方面,则需多方合作,共同努力。农资行业应以提升耕地质量为切入点,从加快高效农资产品研发、创新合作及服务模式、加快土壤修复类产品研发及推广、提升农资行业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一是加快研发高效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据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2019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7年提高1.4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9.8%,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而欧洲主要国家粮食作物化肥及农药利用率约65%。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政策引导下,可通过鼓励农资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继续加快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农资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并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统防统治等技术服务,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实现化肥及农药减量增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目标。
二是创新合作及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土地托管等农业服务,深度参与现代农业种植。现代农业发展进步需要产业链间深度融合,农资行业可通过组织农业上下游企业,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入参与现代农业种植,为农业生产提供综合配套、系列化解决方案,不仅能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减少农民抛荒,还能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是鼓励农资企业加快土壤修复类产品研发及推广。长期用肥不科学、不合理及土壤污染等情况造成我国土壤盐渍化、板结、酸化、土壤肥力衰减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剧。当前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近1/5耕地已发生盐碱化,土壤盐碱化不仅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还使土壤发生板结、酸化等物理性恶化,降低土壤肥力。为提高耕地质量、恢复土壤肥力,从2013年开始,我国已明确提出耕地质量提升、土壤修复等战略,并在2019年1月1日《土壤污染法》正式实施,可以看出我国对土壤质量提高和修复的重视。农资企业可抓住这个机遇,布局土壤修复市场,加快土壤调理、修复类产品的研发及推广。
四是继续提升农资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农资利用率和粮食生产效率。鼓励农资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生产智能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大农资质量追溯、飞防作业等技术发展,实现肥、药等农资施用精准化、高效化、安全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中国农资》:农资产业在保护耕地方面应如何探索?
符纯华:在耕地保护方面,可以从生产和推广“绿色”农业投入品及引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索,以提高农业生产、农资利用率和为农服务水平,实现耕地质量保护。
一是提升绿色农资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绿色农资的应用范围,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资企业应继续加快研发应用有机、绿色、生态肥料和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以及土壤修复类产品,加快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及肥药组合套餐和土壤调理剂产品,提高优质高效、绿色环保农资产品的生产、供应和推广,促进农资精准投入、精细管理、土壤修复和高效利用。
二是引导农民科学用肥。以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为指导,加大有机肥、水溶肥、缓释肥、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力度,降低不科学使用和高残留、高毒产品的危害。
三是发展专业化无人机飞防作业等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耕地负担。鼓励农资企业推行统防统治、大包装农药,探索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和利用,减少过量农资产品对环境影响,保护耕地质量,推进绿色环保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