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综述

2021-12-16左海霞郭志强

山西农经 2021年1期
关键词:成长性分析法指标体系

□左海霞,郭志强

(1.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山西 晋中 030801;2.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3.慈溪市现代农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浙江 宁波 315300)

1 企业成长性的内涵

1.1 国外学者关于企业成长内涵的界定

企业成长问题由亚当·斯密最先提出,之后的相关学者从不同视角界定了企业的成长性内涵。以Adam·Smith(1776)为代表的古典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成长是指分工不断深入和市场逐步扩大促进单个企业规模增长和企业总数量增加的过程。以Marshall(1890)为代表的新古典企业理论者认为,企业成长是通过不断调整产量,从而达到最优经营规模的过程。以Gibrat(1931)为代表的企业随机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影响企业成长的各种因素非常复杂。以Coase(1937)为代表的企业边界理论认为,企业成长不仅指企业经营规模增长,还是企业边界逐渐拓宽和功能不断增加的过程。以Penrose(1959)为代表的企业内生性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成长是企业通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积累,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未被利用的资源并进一步发展的过程。

1.2 国内学者关于企业成长内涵的界定

国内学者对企业成长性的研究起步较晚。较早对企业成长进行专门论述的是杨杜,他在《企业成长论》中提出了企业成长的“三性模型”,包括持续性、增长性与变革性,阐述了现代企业“量”与“质”的两种成长状态。吴世农等(1999)[1]在界定成长与增长、成长与绩优两对概念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成长应该同时具备股东权益报酬率高于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公司净利润与上期同比呈上升趋势这两个条件,同时依据成长动力将企业成长分为源于对外扩张的外力型成长以及源于内部管理的内力型成长。龚光明和张柳亮(2013)[2]认为,企业成长性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与发展趋势等层面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包括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经营业绩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的前景等。宋正刚和牛芳(2015)[3]提出了企业成长二维评价模型,效率维度是结果导向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估,他们认为效能维度是过程导向的企业自我成长性评估,更加重视企业内涵成长,兼顾了成长的“量”与“质”,成长的软硬实力与长短期效益的发展。黄亨奋和吕庆华(2016)[4]认为,企业成长性是由企业成长资源、成长能力与成长环境的交互影响共同决定的,构建了“资源(Resources)—能力(Ability)—环境(Environment)—成长性(Growth)”评价理论模型。赵翔和胡胜德(2017)[5]认为,企业成长性是综合衡量企业成长能力,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发掘自身发展潜力,提升企业价值增长能力,确保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使企业的成长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2 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

2.1 单一评价指标

在企业成长性衡量指标的选取上,学者最初常使用单一财务或单一市场指标,例如销售增长率[6]、雇员人数[7]、Tobin’s Q[8]、企业净资产增长率[9]。单一指标计算方法简单,便于理解,但缺少对企业成长性“质”的评价。

2.2 综合评价指标

企业成长是一个复杂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采用单一指标难以全面衡量公司成长性。近年来,学术界更倾向于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公司成长性。大部分学者将能够反映财务绩效指标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与发展能力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在财务绩效指标的基础上,一些学者结合其他指标更加合理有效地评价企业成长性,例如研发能力与现金流量能力、成长资源(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和成长环境(经济环境支持力、社会环境支持力、科技环境支持力与环境适应力)、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储备与研发投入)和市场扩展能力(企业规模与市场预期)、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和风险控制(战略风险与执行风险)[10]、创新能力与现金流量能力[11]、企业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与人力资源)[12]。也有一些学者构建了独特的评价指标体系,赵忠伟等(2016)[13]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结合高科技企业的特征选取资源整合能力、变革创新能力、组织柔性能力、环境洞察能力、组织学习能力5 个维度,将其细分为21 个测量项构建指标体系。乔晗等(2019)[14]构建了5 大要素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成长能力、行业成长空间、管理成长支撑、企业家素质与产品成长动力,具体细分为5 个定性指标和7 个定量指标。

3 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学者常用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突变级数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时序立体数据表法、熵值法、VIKOR 方法、TOPSIS 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基于大数据技术法等,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如下。

龚光明和张柳亮(2013)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35 家电子计算机类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评价;张朝辉(2015)[15]基于时序立体数据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了评价;尹夏楠等(2015)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个体遗憾最小化与群体效用最大化的决策原理,通过构建基于VIKOR 方法的成长性评价模型,评价了以中关村创业板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性;黄亨奋和吕庆华(2016)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从静态与动态两个角度对体育用品企业成长性进行了研究;赵忠伟和王萍等(2016)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予权重,再以某企业为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赵翔和胡胜德(2017)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突变级数法评价了34 家物联网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吕涛和潘丽(2017)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了36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新能源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张振鹏和朱政(2019)首先利用熵值法确定成长性评价指标权重,再使用TOPSIS 法评价了新三板文化企业的成长性;乔晗和蔡高远等(2019)基于大数据技术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创建了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定性指标进行测度的方法,重新构建了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企业成长性预测模型;全良等(2020)[16]利用因子分析法对30 家林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了评价。

4 研究述评

尽管国内外学术界对企业成长内涵有各自的理解,但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都认为企业成长是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量”的增加与“质”的提升的持续状态和发展趋势。

对于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学术界还未达成一致意见。当学者仅将企业成长性作为一个变量,与其他变量结合起来研究企业发展的其他问题时,往往会选用某个单一指标作为企业成长性的代理变量。究竟使用哪种单一指标最能反映出企业的成长性,学者未形成统一意见。当学者专门研究企业成长性评价问题时,一般会采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且指标体系的构成与内涵在不断扩展与丰富。

随着指标度量方法的发展,原来以选取易于测量的定量指标为主的模式逐渐向更能反映企业真实成长状况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定性指标的选择与合理测度将是未来构建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与难点。

任何一种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都各有侧重与利弊,学者往往会依据企业和行业特性、研究目的等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从总体上看,成长性评价方法在不断创新,已由最初单独采用某一种评价方法,逐步发展为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成长性分析法指标体系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2018上海成长性企业50强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