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古文教学的美学价值探寻
2021-12-16江苏省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聂荣才
江苏省江阴市城南中心小学 聂荣才
小古文用寥寥数语传达出深层或多层意思,具有凝练美、音韵美和意境美等,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美学价值,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理想载体,教师要把对小古文的审美教学贯穿在小古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探寻形式之美
小古文在形式上讲究平仄,字数多少不一,灵活和谐,比现代文凝练;讲究对仗、双声、叠韵、反复、倒装等,极具韵律美,读来富有节奏,回味无穷。
(一)在对比中感受凝练美
1.在古今文体对比中感受凝练美
小古文言简意赅,极具凝练美。初遇小古文时,教师可以用熟悉的故事引出相同内容的小古文,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其语言凝练美的特点,从而喜欢上这种言简意赅但又内涵丰富的文体,为学生喜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小古文,为避免让学生产生畏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司马光砸缸》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出小古文《司马光》,让学生发现课文和故事的异同。学生通过对比辨析发现,两者内容基本相同,但小古文语言更简练,短短30个字就把256个字的白话故事讲完了。小古文的凝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2.在同词异义对比中感受凝练美
文言文的凝练美还表现在用词简洁多义上,需要联系上下文情境仔细揣摩。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一文中出现了六个“之”字,“通国之善弈者也”“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义各不相同,但古人就只用一个“之”就在语境中表达清楚了,教师要带领学生细细琢磨才能感受到用词的凝练之美。
(二)在品读中感受节奏美
1.在诵读中读出节奏美
吴忠豪教授曾说过:读文言文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这里,节奏感就是一种语感。提升节奏美感的有效方式是不同形式的品读,读是学习小古文的第一法则。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囊萤映雪》一课,文中有这样一个长句:“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学生初读课文时很容易将这句话读破句,找不到准确停顿,也就读不懂意思。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跟读,再试着让学生自主朗读,划出停顿线: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样学生在多次反复朗读中就能找准节奏、读懂意思、读出节奏的美感。
2.在想象中读出节奏美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一文时,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教师可以先渲染当时形势的危急,引导学生想象司马光当时的动作,再让学生试着读好这一句。这个时候学生两字一读,干净利落,突出时间紧迫,人物动作果断敏捷,这样的朗读,节奏感非常强,不仅增强了场景感和故事感,更扩大了想象的空间。
3.在吟咏中感受音韵美
音韵美是指语言的音乐性美质,发音响亮、节奏分明、流转自如、富有音乐感,给人以听觉美的享受。汉语以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构成抑扬顿挫、高昂洪亮的音韵美,准确地表达丰富细腻的情感。《伯牙鼓琴》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段文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极具音韵美和意境美,教师可以配上高山流水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沉浸在小古文的音韵美中不断吟咏。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学生可以在入情入境的吟咏中,品味语言的音韵美,释放自己,体验幸福和自由。
二、探寻内容之美
小古文内容丰富,内涵深远,包含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多元的人格美等。如《少年中国说》中梁启超对中国少年殷殷期盼的家国情怀,《伯牙鼓琴》中高山流水的自然美、俞伯牙对钟子期的知音美,《司马光》中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勇敢智慧之美,《铁杵成针》中李白知错就改之美……这些都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元素。
(一)在品味中感受丰富的内涵美
1.自然美
大自然的力量鬼斧神工、震撼心灵,《伯牙鼓琴》中有对高山和流水的描写:“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两小儿辩日》中有对太阳的描写:“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则如盘盂”“日初出沧沧凉凉”“日中如探汤”。这些描绘自然景观的语句,呈现了大自然的丰富美感,学生在品味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伯牙鼓琴》描写高山流水的语句能让学生想象大山的巍峨和大河的磅礴,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瑰丽,带给人震撼。
2.社会美
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的美。美是“应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有些小古文记录了历史故事,讲述了人际交往的社会现象;有些小古文讲述了名人与普通人的故事,传达了一种治学态度……这些博大精深,带给人们深刻启迪的内容,需要学生用心体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两个小儿的观点亦不能决断,让我们懂得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
3.艺术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生活美丑特性在优美艺术形象中的结合。艺术美具有陶冶性情、娱乐身心、认识生活、宣传教育、净化灵魂等作用。《伯牙鼓琴》中的名曲《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给人以高雅的听觉享受。学生在古朴典雅、空灵幽远的乐曲中了解典故,感知乐曲讲述的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的动人故事,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二)在思辨中感受多元的人文美
人文美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一切由人的文化活动而给人以美感的,都可称为人文美。
1.人格之美
人格美是指人的品格之美,标志着人在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方面达到的高度。《少年中国说》中的“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直抒胸臆,表达梁启超对中国少年殷殷期盼的家国情怀,这份渴望祖国强大的爱国情怀使人肃然起敬;《司马光》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这种临危不乱、急中生智的人格魅力穿越千年令人折服;《王戎不取道旁李》中说“诸儿竞走取之,为戎不动”,王戎的智慧之美让人羡慕。教学后两篇时,教师可以把主人公与众人的行为进行对比,在思辨中感受主人公身上的人格之美,从而浸润学生的心灵。
2.处世之美
处世,指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处世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功夫。如学习《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让学生品读感受杨氏之子不仅委婉回答了孔君平,让其无言以对,而且充分展示他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遇事要经过思考,既不能失礼也不能胡乱应对,要学会处世之道。
(三)在积淀中传承文化美
1.在拓展阅读中积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靠课本上几篇小古文的学习远远不够,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课文进行关联拓展阅读,提升阅读量,开阔视野,迁移运用。如学习《自相矛盾》可以进行主题式阅读链接,拓展阅读《滥竽充数》《亡羊补牢》等一系列寓言故事小古文;学习《囊萤映雪》后,可拓展阅读《凿壁偷光》《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等一系列勤奋刻苦学习小古文。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接触文言文凝练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感受深刻哲思,积淀中华文化精髓。
2.在拓展创想中积淀
在课文留白处、理解难点处创设语境进行创想,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积淀中华文化。《伯牙鼓琴》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表达了子期听闻伯牙琴音后的由衷赞叹,难道伯牙的琴音中就只有这两种声音?为更好地理解子期与伯牙的知音难觅,教师可以拓展其他一些自然现象让学生创想,如“炊烟袅袅、凉风习习、白雪皑皑”等词,引导学生用“伯牙琴音,志在 ,子期曰: 乎若 !”的句式表达,学生在无穷的想象中理解知音文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积累。
小古文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具有凝练美、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以及丰富的内涵美,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其美学价值,在品读中对比、思辨、拓展,更好地传承、提升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