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出生医学证明签发实践与展望
2021-12-16胡冬泉HUDongquan
□ 胡冬泉 HU Dong-quan
出生“一体化”管理是基于传统出生证签发管理模式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现有资源、服务的优化配置与使用[1],提高出生证签发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2018 年4 月28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将“互联网+医疗健康”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2]。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健康的新形势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将“互联网+”理念应用于提升公共服务领域,温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在温州市妇幼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与思考,开展出生“一体化”管理在出生证签发服务中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服务的背景和存在问题
《出生医学证明》是名副其实的“人生第一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出具,是证明婴儿出生状态、血亲关系,是申报国籍、户籍,取得公民身份号码的法定医学证明[3],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医学文书。其承载的出生人口的社会学信息与医学信息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人口信息资源[4]。
现阶段,我国的出生证签发服务以窗口签发为主,新生儿母亲需本人到签发窗口提交材料,进行申领。住院期间未及时申领的群众,在出院后需返回医院申领出生证。传统的纸质化管理方式,使得出生证存根登记、入册缺乏体系化的监管,无统一的规范操作,有些卫生行政部门常发生档案存根无法查询、档案遗失等问题。自1996 年我国沿用出生证至今,20 多年来,没有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的联网管理[5]。同时,与公安等相关部门间缺乏互联互通、可查询识别的信息管理数据化平台,使得出生证签发机构对新生儿父母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公安机关对新生儿出生信息的准确性,都不能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查询。
温州市出生“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应用
根据国家和省卫生行政部门政策指导,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温州市健康妇幼指导中心对全市77 家出生证签发机构实施出生“一体化”管理,对出生证签发开展“一件事”联办服务。
1.完善温州市妇幼信息系统,确保数据准确。温州市从2012 年启用温州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要求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统一使用此系统进行产妇建册、产检、产科访视、新生儿体检等信息的录入。多年来,根据业务需要不断完善系统模块。通过将产时模块、儿童模块与出生证签发模块的对接,全市出生证签发实现信息化管理。从产妇建册身份信息的录入,到产时分娩信息填报,从源头开始,确保出生证签发时信息的真实与准确。截止2020 年,温州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中产妇建册信息1249477 条,儿童保健建册1422664 条,出生证签发记录190 万条。如何让这些数据更好地利用,加强管理的同时,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此,温州市2019 年7 月开展全市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服务。通过与公安、社保医保等多部门的协作,让出生证的服务得以延伸。
2.建立温州市“一件事”平台,实现多证联办。温州市“一件事”平台以温州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其触角联通公安、社保医保等部门。通过部门间的流程再造、数据流转,提供一窗受理,多证联办服务。群众在出生证签发窗口顺利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后,温州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会将出生证签发数据推送到“一件事”平台,由其将数据流转给公安户籍、医保社保等部门办理相应的新生儿落户、新生儿医保参保登记、市民卡等。通过信息的实时流转,优化设置无差别受理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大大降低了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5]。2019 年7 月温州市实施出生“一体化”管理以来,共办理出生“一件事”32372 例。2019 年7 月-12 月,26911 例符合出生“一件事”办理的对象中有10669 例选择出生“一件事”办理模式,办理率为39.65%,2020 年1—12 月43188 例符合条件的对象中有21703 例选择该办理模式,办理率为50.25%。
3.开展出生证“掌上办”,实现零跑路。基于温州市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我们开展了出生证“掌上办”。2021年温州市出生证签发数据向浙江省出生医学证明签发系统迁移,通过浙里办APP,实现出生证“掌上办”、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群众只需要在手机端由新生儿母亲进行人脸识别身份认证,选择出生证单办或“一件事”联办服务,在线提交申领材料,电子签字确认后,系统会将相关数据推送到该新生儿出生的医疗机构出生证签发窗口。工作人员收到群众提交的申请后,核对分娩信息,审核相关材料,对于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办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并根据群众的意愿邮寄或择日自取。选择联办的对象,系统会自动推送出生证信息至公安进行新生儿落户再到医保社保进行新生儿医保参保服务。各项业务从提交到成功办理只需要一个工作日。
4.数据共享,提升出生证签发管理水平。根据浙江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的相关文件,出生证签发过程中有时需要群众提供新生儿的落户情况以及父母亲的婚姻状态等材料,往往需要群众去相关部门获取,有时还需签发机构发函进行部门间的协查。为了提高办理效率、尽早掌握材料的真实性,2019 年温州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增设大数据查询模块,只需输入办证群众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查询其落户、婚姻等情况。查询的信息不仅可以替代部分证明材料,还可以让签发人员准确掌握群众提供的信息真实与否。使得出生证签发管理更加便民、规范。
温州市出生“一体化”管理的成效和意义
《出生医学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行政管理制度,具有极强的国家意志性[6],当年签发率是评价一个地区或医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7]。出生“一体化”管理以传统签发模式兜底,以信息化为依托,大数据为支撑,以便民惠民为向导的一种全新签发管理模式,其应用实践以来,温州市出生证的当年签发率逐年上升。2019、2020 年的当年签发率分别达到了96.89%、97.22%的历史新高。
1.数据的共享互通,实现出生证的全程管理。通过全市统一妇幼系统,建立妇保、儿保、出生证的数据中心,来源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单位、妇幼相关其他各条线上的数据在一个平台上采集、交互、利用,通过关联母亲的身份证信息,出生签发人员可以看到建册时父母亲基本信息,产时分娩儿童信息等,保证出生证签发数据的真实、准确。
2.出生证“掌上办”,实现出生证智慧管理。线上办证由群众在线填写相关信息,签发人员会再次核对机构内医护端录入的信息。一方面保证信息的准确,另一方面也督促医生录入的信息更加准确。出生证签发材料数字化存档,避免纸质材料年久损坏、遗失等风险,减少对档案原件磨损破坏,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8]。温州市通过开展出生证“掌上办”,优化签发流程,缓解了签发机构排队等候的窗口压力,避免了窗口人员聚集和密切接触的风险,切实有效地保证了出生证签发服务工作顺利进行[9]。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疫情防控的高压态势下,其效果尤为显著。
3.大数据的应用,让出生证签发服高效便民。所有妇幼相关系统互联互通,多部门间数据融合共享,免去办事群众在相关部门跑材料、打证明的奔波,有效提升了部门件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多证联办,延伸出生证服务触角,推动群众办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疫情期间,群众出行受限,此举是理性科学的决策,值得继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