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社团发展障碍因素研究

2021-12-15李俊赵临风

体育时空 2021年17期
关键词:社团体育发展

李俊 赵临风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119-02

摘  要  高校体育社团随着学生体育参与和需求的增加而蓬勃发展,同时亦存在诸多不足与障碍因素。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南京市高校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旨在针对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障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社团  体育  发展

一、前言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根据其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组织、参加的,经学校批准、指导所形成的业余性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的“第二课堂”。随着高校对于体育运动的关注与重视,学生的体育参与和需求不断增加,体育类高校学生社团已然成为高校学生社团中重要部分。

二、南京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南京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高校发展建设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南京高校普遍开设有十个以上的体育社团,其成立时间最早有超过20年的,一般以2000年以后成立的社团为主。同时,近十年内南京高校体育社团数量有明显上升,其社团规模一般为30~100人的中等规模社团为主,其中固定参与社团活动的核心成员一般在10~20人之间。

南京高校体育社团项目种类较多,以在国内较为流行的项目为主,如“三大球”“三小球”等球类运动项目,夜跑、路跑、健身等体能类项目,以及飞盘、飞镖、棋牌、滑板等休闲趣味项目。同时,近年来,一些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也在南京一些高校中逐渐兴起,如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美式橄榄球与英式橄榄球社团,南京工业大学2018年成立了棒垒球社团,南京工程学院2018年成立了定向越野社团。

总体来说,南京地区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总体形势良好,各类社团数量不断增加、种类不断丰富,社团活动已然成为南京高校学生的主要业余活动之一,亦对南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体育社团整体发展良好,各高校开设有不同规模、不同项目种类的体育社团,并长期组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三、南京高校体育社团发展障碍研究

研究发现,尽管近年来南京高校体育社团不断丰富、发展,但其仍然存在诸多发展障碍因素,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社团缺乏专业指导、管理机制不健全

南京高校体育社团大多配备有社团指导老师,由学校主管部门分配,指导社团建设与活动组织。研究发现,社团指导老师趋于形式化,很少参与指导社团工作,对社团指导帮助有限;同时,体育社团存在特殊性,其活动围绕体育运动展开,由学校主管部门分配的社团指导老师缺乏足够的体育专业知识、对运动专项了解有限,因而也难以对社团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南京高校社团内部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象。社团成员由高校大学生组成,普遍对社团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社团管理人员大多由内部直接产生,主观因素较多,管理能力有限。另外,针对社团管理的培训、指导也相对有限,指导老师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社团内部未根据需求设置各类职能部门或岗位,一般仅由少数社团负责人完成所有社团管理工作。

(二)社团经费来源单一

社团经费是社团开展各项工作的经济基础。南京高校体育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拨款与社团成员缴纳会费。其中,学校拨款是南京高校体育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但其数量有限,尤其是诸如电竞、滑板等新兴项目社团,从学校拨款获得经费较难。而社团成员缴纳会费一般数额有限,并不足以社团开展各类活动所需。

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赞助已然成为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在高校社团的日常运营与活动开展过程中,以赞助的形式获取经费资金也是相对常见的,已然成为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的经费来源之一。然而,通过拉赞助的形式获取社团活动经费并非每个社团都能够实现的,只有那些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且拥有较为成熟运营机制的社团有条件通过举办大型活动获得社会赞助。而大部分普通社团规模有限,难以实现良好的赞助效应,不能满足赞助商的宣传需求,因而也就难以获得社会有关方面的赞助。

(三)社团活动开展不理想

组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工作内容,其活动质量、数量等也是吸引学生参与社团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南京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内容以组织体育运动与训练、竞赛为主,具体形式一般为社团内部组织学生在学校提高的社团活动场地(操场、体育馆、操房、活动中心等)共同进行体育运动。部分社团也会面向新成员开展教学与训练,并组织比赛。总体来说,南京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是围绕社团运动项目开展体育活动,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与创意性。

社团活动参与度是南京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另一项发展障碍。一方面,社团活动内容单一、形式缺乏创新,使得社团成员对于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难以保持;另一方面,社团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也造成了社团活动的组织安排不到位,从而导致社团活动参与度不足的问题。活动是社团的基础,缺乏足够的社员参与,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社团发展也就陷入恶性循环。

四、改善南京高校足球社团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社团指导

针对社团缺乏有效指导、管理机制不完善的现象,建议强化对社团的指导力度,面向社团管理人员开设社团管理课程,帮助社团建立良好、高效的管理机制,并在日常管理运营中充分发挥社团指导老师的作用,让指导老师参与到社团运营、管理、活动的多个方面,及时给予指导与建议,以帮助社团更好发展。

(二)引入多方面资源

一方面,建议充分发挥社团的宣传资源,吸引社会赞助,解决社团经费问题,同时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实现社团良性运作;另一方面,体育社团存在运动专项的特殊性,往往学校分配的社团指导老师不足以为社团提供运动项目的专业指导,建议借助多方面力量,寻求校内、校外专业指导老师、教练与高水平运动员的帮助,帮助指导社团开展各类训练、竞赛活动。

(三)丰富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形式单一是南京高校体育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尽管社团往往定期开展活动、训练与竞赛,但均局限于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更多形式的活动。以足球类社团为例,参与足球社团的学生除了热爱足球运动,长期参与足球活动外,也有单纯对观看足球赛事、足球游戏等感兴趣的学生,而仅仅组织训练与竞赛难以满足此类社员的需求,自然造成了社团的人员流失。因而,除了围绕社团运动项目开展体育活动外,也应当组织更多种类的活动,如组织观看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组织体育相关活动、提供体育相关服务、与校内外其他社团组织交流联谊活动等。

五、结语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是高校学校体育的“第二课堂”,建设、发展高校体育社团是进一步发展高校学校体育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南京高校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缺乏专业指导、经费来源单一、管理机制不健全、活动组织开展不理想等发展问题,并就此提出強化社团指导、引入多方面资源、丰富创新社团活动形式等发展建议,以期助力高校体育社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1):1-7.

[2]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5):39-41.

[3]陈华东,钞飞侠,陆光平.论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S1):154-155+161.

[4]马德浩.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使命、挑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8,25(05):5-12.

[5]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社团体育发展
缤纷社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