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瑜伽前屈体式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

2021-12-15沈明含

体育时空 2021年17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瑜伽

沈明含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109-01

摘  要  近年来,瑜伽运动损伤的人群在不断扩大,瑜伽运动损伤的研究迫在眉睫。瑜伽前屈体式可以激活骨盆力量以及背部深层肌肉,强化核心肌群的控制能力。如果练习者缺乏相关解剖学和人体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则会导致训练中造成身体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文以瑜伽的前屈体式为研究对象,以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研究方法为理论支撑,探究科学的练习前屈体式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  瑜伽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损伤

瑜伽前屈体式的练习目的是伸展腘绳肌和背部伸肌、强化核心肌群的控制能力。本研究以瑜伽前屈式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研究方法,结合相关的功能解剖学知识,分析瑜伽前屈体式的动作结构和发力特点,探究导致损伤的力学原理和致伤机制,从而减少练习中产生运动损伤的隐患,为瑜伽运动项目的科学化、标准化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瑜伽练习中腰背部运动损伤的原因

在练习瑜伽体式中的前屈体式时,人体的下腹部肌肉、腘绳肌、背部伸肌、竖脊肌、髋部屈肌参与。前屈体式完成时是一个静态平衡的状态,依据人体静力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对体式的结构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前屈体式导致腰部、背部损伤的原因有:(1)当身体从坐姿开始前倾时,背部没有向上、向前延展且脊柱未伸展呈背弓状,脊柱同时受自身重力和脊柱之间的结构压力,两者都作用于椎间盘的前部,当对腰间盘的压力超过人体脊柱抗压的生理限度时会迫使腰间盘中央的髓核移位,久之造成腰部局部疼痛、腰间盘突出、活动受限等症状;(2)身体核心区域的肌肉力量薄弱,在背部前倾时,背阔肌、斜方肌持续发力,背部主动肌与核心区域的协同肌没有协同做功,长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练习,会造成腰肌劳损;(3)前屈体式通过静态牵拉方式提高背部肌肉的伸展性,但牵拉过程中一味追求前屈体式的完成度而忽视人体肌肉生理限度,牵拉肌肉的幅度大于肌肉本身的弹性限度,拉力大于肌肉弹力(F拉>F弹)时,会造成背部腰方肌或背阔肌肌肉拉伤、腰部扭伤等运动损伤。

二、瑜伽练习中腿部运动损伤的原因

前屈体式会静态牵拉腘绳肌、大收肌等腿部肌肉,且腿部肌肉参与维持身体稳定性工作。依据人体的静力学原理,人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合外力矩为零。可从支撑面、稳定角、重心的位置等影响人体平衡稳定度的因素对前屈体式完成时的腿部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导致腿部运动损伤机制有:(1)在前屈体式完成后的保持阶段,身体核心区域肌肉参与维持身体平衡状态,腘绳肌、韧带会受到拉力而变长,当练习者的核心区域肌肉力量薄弱时,无法控制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此时腿部肌肉代偿,易造成腘绳肌拉伤和腿部韧带拉伤;(2)练习站立前屈式动作时,练习者主动肌和对抗肌的协同配合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在站立前屈动作练习过程中上体从髋关节处折叠,人体重心下降,对膝关节的压力增大,当大腿后侧肌群肌肉力量薄弱小于大腿部前侧肌群时,膝关节易过伸(膝关节伸展角度大于5°)最终导致前交叉韧带损伤、外侧关节损伤等。

三、结论

1.以运动生物力学、功能解剖学为理论支撑分析瑜伽前屈体式动作结构可知,练习者的脊柱处于过度塌腰或过度背弓状态时,椎间盘受压迫会对腰椎造成损伤。

2.练习者的核心肌群的肌肉力量在维持站立前屈式的平衡状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练习者的核心区域肌肉力量不足,背部背阔肌、腰肌、背阔肌、髂腰肌持续发力做功会导致肌肉劳损。

3.腿部肌肉的肌肉协调控制能力是瑜伽前屈体式的损伤原因之一。依据瑜伽前屈体式的结构分析可知,练习中腘绳肌和股直肌配合不协调易导致膝关节超伸、膝关节韧带拉伤、腘绳肌拉伤等运动损伤。

四、建议

1.练习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在练习瑜伽前屈式的过程中要结合人体脊柱的解剖学结构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骨盆正位,找到脊柱适宜的屈曲度。在练习前屈式的动作过程中可以用婴儿式、猫式对腰部进行积极放松,避免对腰部的持续挤压。

2.强化练习者的核心肌群的力量。在练习瑜伽前屈式的过程中要练习者做好热身活动,以有意识地激活核心区域的肌肉,提高核心肌群控制身体稳定性的能力。另外,练习者通过斜板式、战士三式、侧板式等瑜伽体式提高人体核心区域腹直肌、腹斜肌、髂腰肌的力量以增加身体的平衡控制能力。

3.提高腿部肌肉的肌肉协调控制能力。依据瑜伽前屈体式的结构分析为练习者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手段,避免在练习中出现膝关节超伸现象。通过幻椅式、战士三式加强腿部腘绳肌、股二头肌的力量,增加膝关节稳定度。练习前进行热身同步激活主动肌和对抗肌的肌肉力量,提高瑜伽前屈体式练习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少运动损伤产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祁俊菊,王仙园,杜秋华.瑜伽对慢性腰背痛患者康复的生物力学机制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34(07):748-752.

[2]赵盼超,纪仲秋,文蕊香,等.基于AnyBody仿真的瑜伽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特征[J].医用生物力学,2020,35(06):698-704.

[3]栾彦茹.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致因与预防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1):88-89.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瑜伽
山羊瑜伽
Hello White瑜伽馆
迎接瑜伽日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