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步法浅析
2021-12-15杜翔
杜翔
中图分类号:G8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9-086-01
摘 要 通过对跆拳道实战及比赛中步法技术运用的观察与分析,找出步法技术在实战与比赛中具有哪些功能,以及有哪些因素影响着步法技术的表现。通过研究发现步法在跆拳道实战与比赛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调整合适的距离、反作用力的利用、利用步法的移动创造不同节奏等方面。影响步法技术表现的因素有协调性不佳、重心偏离中心位置和距离判断不够精确。本文就跆拳道的步法进行简析。
关键词 跆拳道 步法 功能 影响因素
跆拳道在实战中离不开步法的运用,实战中战术的运用需要步法的配合,技术的有效得分也需要步法的配合,可以说步法的运用几乎覆盖了跆拳道实战中的每个环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跆拳道步法的功能
(一)调整合适的距离
在实战中经常出现双方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地移动,直到一方找到合适的距离发起进攻。这是由于跆拳道实战中对距离的精确度与敏感性要求较高,这一高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构成:(1)双方身材、技术特点不同,有效击打距离也不尽相同,造成有效击打距离的差异性;(2)实战双方都在利用步法寻找自己的有效距离并同时破坏对手的有效距离,形成控制与反控制的步法博弈;(3)规则规定腿部有效击打得分部位为脚踝以下,在实战实际运用中距离远一些则踢不到,近一些则容易造成小腿、膝盖等无效部位击打。
(二)反作用力的利用
跆拳道在实战中不仅利用步法前后左右移动来创造有效击打距离,还会上下起伏做小幅度跳动。因为在跳动时脚部向地面施加一个力,地面会反馈一个反作用力,上下跳动的目的就在于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来增加力量,从而使步法移动和击打效果更好。这一技巧在实战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实战表现。
(三)利用步法的移动创造不同节奏
在实战或比赛中经常出现僵局、平局等胶着状态,这时打破此等局面常用的方法是改变比赛节奏。在具体操作上,需要一方运动员通过改变步法移动幅度、移动频率以及真假踢击技术互相配合及转化的节奏变化、真假踢击技术与步法的衔接变化等来实现。这些具体操作均对步法的理解、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战中,一方运动员率先改变节奏将掌握场上主动,而另一方则处于适应新节奏的被动局面。
二、影响跆拳道步法实战中表现的因素
(一)协调性不佳
协调性不佳会对步法运用的流畅性造成负面影响。协调性不佳使得身体的各关节不能很好按正确顺序协调运动,身体出现僵硬以及步法移动存在多余动作、步法移动不流畅。
(二)重心偏离中心位置
重心没有控制在身体的中心位置,重心出现靠前或靠后等情况。可能出于个人的习惯,虽重心不在中心位置但运动员自我感觉更熟悉,但这种习惯并不能带来正面的表现。重心靠前或靠后,在多次步法移动后重心偏离的问题会更突出,身体出现重心偏离或称重心不稳时身体处于一个不良的身体姿态,这时无法完成高效的步法移动,同时也无法第一时间完成高质量的踢击技术。因为身体在重心偏离时无法像重心正常那样完成高质量踢击技术,需要先将偏离的重心调整到正常才能完成,而这需要时间,在实战中得分时机稍纵即逝,这无疑增加了得分难度。
(三)距离判断不够精确
在实战中步法移动的距离、频率以及时机,均是通过判断双方的实时距离来进行针对性移动。对距离的精确判断是实施步法移动的前提。距离判断模糊主要体现在实时距离判断不准和距离变化判断不够迅速。实时距离判断不准则会出现步法移动距离有误,不能很好达到攻击或防守的目的。距离变化判断不够迅速,则会出现“慢半拍”的现象导致被动。
三、实战中步法运用不佳带来的问题
(一)易处于被动
实战中双方在运用踢击技术动作对抗前,会先利用步法、假动作等进行试探和寻找时机,这就使双方处于一种步法博弈的状态中。步法表现不佳的一方会有很大概率失去主动权,甚至会被破坏本身的节奏,从而无法高效的发挥自己的技战术。
(二)不能很好支撑多次攻防对抗
实战中在一次攻防对抗中步法的好坏并不能明显体现出来,但在高频连续的多次攻防对抗中便能明显的体现出步法的重要性。在一次对抗中步法运用相对简单,节奏的变换及重心的位移也较少,而在高频连续多次的攻防对抗中步法的运用变的复杂,节奏变换与重心位移增多,对步法的流畅性要求就更高。在这种情景下步法表现不佳便不能很好支撑高频多次攻防对抗。
(三)造成战术的局限
跆拳道战术种类很多又富有变化,其中大多需要与步法结合或是需要步法支撑,有时单一的步法运用也是一种战术。一些对步法要求较高的战术,如果步法水平较低则会限制这类战术的运用,造成战术的局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步法在跆拳道实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提高对步法训练的重视程度,开发更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此外,为提高步法训练效果,练习者应清晰理解步法的作用、种类和使用方法,且步法训练要与技术动作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磊,潘慧炬,毛旭江.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04):133-135.
[2]孟强.对跆拳道技术多维视角下的分类分析[J].搏击·武術科学,2011,8(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