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对策研究

2021-12-15闫燕王亮尹相林

体育时空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场馆对策研究

闫燕 王亮 尹相林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082-02

摘  要  体育场馆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在体育场馆的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較分析法来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立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思维,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推动“以人为本”的智慧化场馆建设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  体育场馆  学校体育  对策研究

体育场馆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重视,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建设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普通高校在体育场馆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美国的学校体育发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在体育活动开展的各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所以通过分析美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各个方面来探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普通高校场馆利用效率的策略,对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国民对于健康认知的提升,学校体育发展迅速。学校体育场馆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其建设面积也在逐步的增长。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显示,2013年我国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共有66.05万个,占地面积10.56亿平方米,约占全国总计体育场地面积的53.01%[1]。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场馆在我国体育场馆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效率是我国体育场馆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美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现状

笔者通过CNKI、读秀等电子数据库查阅美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的相关文献,发现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吴昕歌《美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分析与启示》[2]和《专业场馆公司参与美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分析》[3],何斌等人的《美国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4]都曾指出美国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无论是从规划还是到利用,都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系统,这对美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场馆总体资源

合理的位置能够有效地发挥体育场馆的功能,均衡整合各类体育资源。美国高校体育场馆因为是大学赛事、社区赛事、商业赛事的中转站,所以得到了当地政府资源的倾斜,利己利民。在美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既要考虑要应用于赛事的举办,又要避免对正常课堂教学的干扰。所以往往都会建设在公共土地上,极大增加了体育场馆建设的面积。不仅如此,美国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还要服从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其低门票、高应对,提升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收入和存活率。另外,经研究表明美国高校七成以上的篮球馆等为多所高校共建,极大提升了高校场馆的利用率,也降低了高校经济负担。

(二)体育场馆管理人才

美国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的来源多种多样。其中最普遍的人才来源于学校体育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场馆运营部门。作为高校的中坚力量,这些部门为美国体育场馆的管理提供了源源不断地专业人才,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与工作经验,又加强了场馆的管理建设。此外,有的作为附属企业运营,由企业培养或招募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建设。有的由私人管理公司运营,私人管理公司进行外包,外包者为获取经济利益,往往会发掘有才能的管理者对场馆进行管理。还有的由政府运营等,政府从相关体育部门安排专业体育管理人才进行管理。

(三)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

体育场馆功能的健全对场馆的运营意义深远。美国体育场馆的建设往往功能健全,既能灵活的安排不同的赛事,不影响其运行,又能使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相结合,打造购物、旅游、电子商务、竞赛、健身、休闲娱乐一体化商业模式,还能智能把控财务管理,根据场馆扩张和建设、损坏情况,留出维修预算,保障场馆的场地器材的质量和持久性。

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场馆总体资源不足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的发展战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70%和9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方米及以上。”但根据研究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这一方面是由于标准化的体育场馆造价高,缺乏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体育场馆的日常的管理维护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利用不充分会加剧体育场馆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体育场馆管理人才欠缺

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是以学校自主经营为主,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一般聘请的都是非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体育场馆进行简单的维护以及场地的清洁,或者是请几位门卫警卫员一起负责场馆的开放和关闭时间。对于场地系统的利用和管理以及器材的管理、使用维护、场馆的商业化开发等方面的相关人才十分的欠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是受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制约,另一方面相关人才的缺乏也不利于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模式转变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程度低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了“智慧化社会”这一理念[5],高校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建设不但可以提升用户的运动体

(下转第84页)

(上接第82页)

验,而且能够提高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我国一些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院校已经开始了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建设。大部分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也开始着手智慧化建设,但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场地的硬件设施还是技术服务都没有发展起来,对于场馆的管理和利用并没有明显的作用。部分体育场地破旧,智慧化建设成本高,再加上学校建设方面对智慧体育场馆认识不够,使得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场馆智慧化进程受到阻碍。

四、提高我国普通体育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的建议

(一)建立体育场馆资源共享思维

提高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率,可通过学校与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的共享來缓解体育资源紧张的问题。但这一策略的实现需要在场馆开放前优先设计好管理规则和制度,避免管理不明、责任不清的状况出现。另一方面,要建立既有体育场地“共享”思维,在场地建设设计中建设可移动的项目场地设备,通过同一场地不同项目的使用来提高体育场地的利用效率。同样的思维可以应用到观众席的不固定建设来调整场地面积等。

(二)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有效利用高校体育场馆,需要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人员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掌握现代的经营能力,拥有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对此,一方面高校在招聘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时需要对其的岗位能力素养进行审核,制定严格的经营管理岗位能力考核机制或优先录用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另一方面,对学校内部的人员进行相关业务能力的培训,并且要积极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鼓励和倡导校内的学生和教师采用全职或兼职的形式参与到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中。

(三)推动“以人为本”的智慧化场馆建设

在智慧化场馆的建设方面,从设计到实施应更加侧重于体育场馆受众的体验。例如,更加侧重于人的运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面的设计建设,而不是将智慧化建设的关注点过多的放在人流的出入统计上。在普通体育高校进行智慧化场馆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理念,提升用户的运动体验。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师生的运动质量提升,另一方面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也是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进行商业化运作的重要优势。

五、结语

我国普通高校在体育场馆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美国作为体育强国,其实践与理论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根据我国实际来探讨场馆利用的对策,观点较为浅显,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助力学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中国体育报,2014-12-26(003).

[2]吴昕歌,陈元欣.美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分析与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04):48-54.

[3]吴昕歌,陈元欣.专业场馆公司参与美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现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05):404-407.

[4]何斌,席玉宝,王郓,等.美国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0):58-64.

[5]付紫硕,陈元欣.国外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0(10):40-46.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体育场馆对策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
地方立法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