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必要性及其途径分析
2021-12-15尹飞腾
尹飞腾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10-006-01
摘 要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阵地,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是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交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法和访谈法,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必要性,探讨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服务全民健身。
关键词 大学生 社区体育服务 全民健身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社区居民对体育的美好需求与体育人才资源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存在矛盾。大学生具有奉献服务精神,且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是体育社区志愿服务者的有效来源,能促进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和良性互动。
一、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必要性
(一)鍛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不仅有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更可以让大学生在体育服务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促使学生成人成才。当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让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不仅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社区工作的认知,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缓解社区体育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
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有利于缓解社区基层体育教练员不足的问题。社区体育需求与体育资源的不充分不平衡矛盾凸显。数据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社会总人口比例为1:3994,离国家规划中1:1000的标准有很大[1]。据调查,大学生是社区体育服务提供者的重要组成,社区学生志愿者占22.5%,且高达92.9%的社区居民希望或接受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指导[2]。
二、制约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因素
(一)大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意识是一个人对某种服务的认识以及自觉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在高校的志愿活动中,志愿者服务活动都是代表学校服从上级组织安排,这使得志愿服务成了一种下达、督促、评价的过程,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容易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生自身服务意识淡薄是影响大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服务参与的直接原因。
(二)大学生的体育服务实践能力不足
大学生虽然对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参与社区体育服务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高校志愿服务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很多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时未参加专业的系统培训,加之学生本身经验缺乏,不能够满足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
(三)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缺乏有效激励
虽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自愿性,不能够以获取荣誉、奖励等为直接动机,但是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积极性。高校和社区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反馈机制,要多种奖励措施并举,促进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积极性。
三、提升大学生在社区体育服务质量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服务培训体系
高校要为学生参与体育志愿服务提供多种形式的帮助和实践机会,体育教师要发挥社会人的角色,除传授知识技能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教育。社区要制定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的整体方案,要从活动目的和意义、具体活动流程、考核评价标准及保障措施等做出详细规定。
(二)建立完善的社区体育服务的激励机制
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社区可以通过建立表彰奖励形式,为志愿者颁发服务证书和简单奖励,鼓励大学生体育志愿行为。学校作为学生的服务单位,也要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三)建立高校与社区合作的有效组织
大学生进行体育社区服务除了高校和社区的各自支持外,还需要一个专门负责对接的组织作为保障。这个对接组织应该能充分了解社区体育与大学生的双方需求和双方的发展状况,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使大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良好互动。
(四)创新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社区体育服务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创新形式。一是远程服务,通过互联网为中青年社区居民提供远程指导。二是建立品牌服务,大学生组建自己的核心团队,通过学校在该区域的品牌影响力,塑造自己专属的服务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民健身视阈下,引导和组织高校大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既有利于学生个体终身体育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能有效缓解社区体育服务力量不足问题。促进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交流互动,可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人才,对我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郇昌店,张伟.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治理的效应与实现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1):9-13+47.
[2]陈丹丹.太原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志愿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调查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