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激发活力
2021-12-15刘小瑞
刘小瑞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8-041-01
摘 要 课堂评价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评价结果可为体育教学改革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为此,体育教师需对课堂评价予以足够重视,以素质课改要求为依据,创新、优化课堂评价体系,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如此可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 初中体育 体育教学 有效评价机制
一、引言
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需将教学反思、教学总结作为重点。实际上,展开教学反思的一项重要渠道即为实现课堂评价,此也可为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及素质教育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因此,初中体育教师需对课堂有效评价机制的构建予以高度重视,以推动完善的、系统的评价机制的建立,为教学创新、教学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二、初中体育课堂构建有效评价机制重要性
分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可知,现有课堂评价模式仅重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测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却并未予以重视。因此,要求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训练过程中学生是否将集体作为中心,与学生间是否达成高效的沟通、交流,学生间是否能达成团结一致的合作,重视体育技能要领切磋,并在此过程中取长补短作为主要内容,由此实现学生集体向心力、凝聚力的培养。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仅通过期末技能考试难以对学生综合素质加以考察[1]。因此,教师需重视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课程评价过程中应将学生学习态度、体育课程认知能力、身心健康等纳入考察范围,以此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由运动技能的评价逐渐向考查综合素质方面拓展,重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师除应对学生技能成绩加以充分考虑外,还应注重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以及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并在评价考核体系中纳入思维能力、意志力、身体素质水平、学习态度等诸多内容,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三、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建设有效评价机制策略
(一)树立人文化评价理念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教学评价活动,需对初中生所提出的具体情感需求加以充分考虑,并更新评价理念。为此,要求教师应从如下几方面展开。其一,初中体育教师应清晰认知到现阶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为明显,教师在教学评价中需对学生主观体验需求予以足够重视。教师需以学生主观体验为依据,对现阶段体育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缺陷之处加以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重视个性化发展评价思想的树立[2],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加以足够重视外,还应以学生不同体育爱好、体育特长为依据展开指导和评价活动,做到从不同领域出发对学生的运动潜能加以开发。其二,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重视因材施教评价思想的树立,即教师在人文化理念支撑下应对每位学生所呈现出的运动差异加以关注,以学生运动负荷承受范围为依据展开课堂评价活动,以免打击到部分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此实现学生体育运动自主性激发,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二)优化课堂评价标准
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还应优化并创新体育评价标准,针对课堂评价标准应展开进一步细化,以此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教师教学创新、教学改革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教师在体育课堂评价过程中应以身心健康成长角度出发,细化评价标准。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还应综合考核并系统评价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内化情况、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身体素质建设情况、运动精神等,以多个视角出发评价学生运动水平,同時还应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加以判断,主要包括身体柔韧性、耐力等。随后便以此为依据有针对地完善课程体系。
(三)创新评价活动形式
分析体育课堂评价体系发现,现有应用的评价方式仅将学生的体能测试作为主要内容,此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且所呈现评价结果片面性较强。所以,教师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需对创新课堂评价活动形式予以重视,以评价体能测试为基础,设计不同类型评价活动。例如,教师可借助团队竞赛及拓展训练等诸多活动对学生运动技能加以了解,同时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等加以培养,以此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良好条件[3]。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观察并整合学生的体育运动表现,如可将篮球投篮动作整理为视频,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以视频汇总学生的具体表现为依据展开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对于自我形成全面认知。
参考文献:
[1]马关爱.针对现行初中体育课程评价发展趋势探析[J].东西南北:教育,2019(13):204.
[2]冯恒勃.优化课堂评价系统提高初中体育教育有效性[J].体育风尚,2019(09):133.
[3]许青.多元评价多元发展——初中体育多元化评价策略探讨[J].新智慧,2019(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