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珠联传统,教育璧合精髓

2021-12-15张磊

关键词:融合传统音乐

张磊

摘 要: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师立场着重论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整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解读存在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第二部分详细阐述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通过开展本次研究,为学校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统文化 音乐教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9.017

一、水乳之交,小学音乐传统文化资源解析

传统文化又称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以各种形态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有机融合。小学音乐课程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分布主要呈现以下方面的形式和特征:

第一,传统文化资源的分布相对较多。在小学音乐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有着非常广泛的分布。例如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教材中《哪吒再生》这首曲子源于我国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快乐的泼水节》《火把节之夜》以及《那达慕之歌》这三课分别以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以及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为基础素材创作而成。上述这三种节日都是非常典型的少数民族节日,同样也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在教材的内容设置方面,不仅呈现出了曲子本身的内容,还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民族乐器。与此类似的情况,在小学其他的音乐教材中也是广泛存在的。音乐教材内容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效融合其中的做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基本认识。

第二,传统文化资源分布过程中均是以具体表现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性概念,如果我们将这个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解读便可以将传统文化理解为传统习俗、民族节日、区域性民族文化资源以及具体艺术形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的涵盖范围和整体综合性相对音乐课程更加广大,但是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分布的传统文化均是以具体的表现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过程中的确会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产生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但如果教师没有突出强调相关的学习资源是传统文化具象化的表现形式,学生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刚刚学习过的内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快乐的泼水节》这一课的内容主要介绍傣族泼水节的盛大状况,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课程曲目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节日洋溢出的浓郁的民族气息和风采,但也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会意识到傣族的泼水节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音乐教材中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传统文化和音乐教学工作有效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

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课程具有极强联系性这一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并不会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和具体教学工作的实施而改变。在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理念的有效渗透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条件。随着国家各項事业建设的有效开展,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方式也要以客观实际为参照物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作为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部门更是以基本教育理念和信条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进行了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次深刻地阐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价值。而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下,弘扬传统文化相关工作的落实是离不开教育的,只有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才能将相关的积极元素有效渗透到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中,为未来传统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一个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二、顺势而为,音乐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路径

音乐教材中存在众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客观教学规律,将传统文化的相关理念和内涵与音乐教学工作实现有效融合,帮助其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层次理解。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具体思路可以参考以下方面:

第一,音乐曲目教学背景的阐述。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相应的创作背景和具体的年代气息,这也符合音乐艺术形式源于实际生活基本特征。音乐不仅起源实际生活,最终也要通过具体的形式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对相关音乐曲目的教学背景做一个基本阐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音乐曲目的相关知识,也能对他们将音乐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生产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具体而言,在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元素联系性较强的音乐曲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曲目的基本背景和主题,在此节点上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表现出来。例如在和学生一起欣赏《哪吒重生》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哪吒的人物形象、典型事迹以及可贵品质等内容,这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还能深化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向往与理解。经过故事性讲述的有效铺垫,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欣赏这首曲子时,关于曲中节奏和韵律变化讲解的基本难度就相对降低了很多,学生的理解效率和鉴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鉴赏能力的全面培养。实现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培养是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传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专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用专业的眼光看待自身获得知识的相关能力。音乐学科教学工作更是如此,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曲目,还要用音乐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学习的曲目,从作品的主旨立意、节奏韵律以及中心思想等多个方面和纬度对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有效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主要表现为学生对音乐本身创作主题和内容的赏析。例如教师以《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曲子为主体做出示范,“该曲以傣族泼水节为主题,唱词押韵,具有很强的韵律美,音乐旋律平稳柔和,充分反映了作者对民族节日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钟爱”。教师提供了音乐赏析的基本思路,其中也包括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参考教师案例的前提下赏析其他曲目(如《那达慕之歌》)时,也会涉及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而这就达到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将教学工作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的目的。

第三,学习心得和学习感悟的强调。学习过程是个人知识储备不断丰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特别是在学习工作结束后针对自己的学习经历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总结更是成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感受,并对将来学习工作形成进一步激励的重要一步。因此,在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注重对学生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感悟的重视程度,在每一级的音乐课程教学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心得等。针对不同的板块,学习感悟总结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学习行为的反思主要侧重于学生在课上是否遵守纪律;对于学习方法的反思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单位学习时间内投入的精力是否取得了相应的回报;对于学习态度的反思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始终秉持谦和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心得的反思侧重于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预期教学目标做对比。例如在《那达慕之歌》这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从上述4个方面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尤其是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针对传统文化形成了何种理解和认识这一话题进行重点反思和总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充分重视,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专注地学习相关音乐知识。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社会生产实践的重要结晶,更是一个国家的珍贵文化遗产。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义务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日常教学工作融合起来,这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有利于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娜《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北方音乐》2020年第4期。

[2] 李红娜《探究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23期。

[3] 宋林钦《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试题与研究》201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融合传统音乐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少年力斗传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