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
2021-12-15刘小雨
刘小雨
在地理教材中,地图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其对空间的分布、地理位置等进行了阐述,还表现了各个地域的特征和形态。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地图,则需要教会学生识图,明确目标在图中的位置,找出地图中目标的相关联系,记忆目标的空间分布的特点等。因此,地理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这门课主要以地图为主,而地图上东西南北各个方位及相关特征,正是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难点。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主要以讲解和记忆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逐步提升学生对地理位置的认知。例如,在教学《祖国的首都——北京》时,要让学生根据地图对某个地理区域的位置进行评价,并说出北京的自然特征、城市职能,以及建设的成就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直观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故宫所处的是中心位置,朝阳门、东便门、西便门等都在故宫的周围。随后,再展现一幅抽象的地图,将空间概念和具体地理位置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地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设计略图,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对地图的认知和了解,学生只有掌握地图的相关知识,了解地图中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够提高地理成绩。地图的知识较为全面,且系统化,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因为地图的复杂性,而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讲解进行绘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
例如,在介绍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用边讲边画的形式,向学生直观展示相关内容。在讲述到划分上、中、下游地区时,就可以在缩略图将湖口和宜昌进行标注;在讲述到相关特征时,如中游的河道属于弯曲型,河水易泛滥,将其用不同颜色和方式标注在简略图的适当位置。通过这种边讲解边绘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地图的动态性,逐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地图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法
地图对于地理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展示的是区域的一系列地理要素,如区域的位置,区域的自然状况、经济状况等。而区域和区域之间又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之间是相关影响以及制约的。只有理清相互关系,在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库,才能够真正掌握地图。例如,在教学《“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时,教师便可以从位置、地形、气候三个方面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脑海中对其有大概框架,继而能够对地图中的相关内容有效识别,提高读图效率。
四、小组合作教学,实现图文的有机转化
初中地理课本中的地图和课本内容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可以利用文字绘制地图,同样,也可以基于地图描述相关地域特征。但如果单纯让学生对枯燥的文字和地图进行记忆,学生往往难以提起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基于小组的力量,对相关地图进行识别、认知并记忆。例如,在教学完《北方地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地图,所设计的地图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起到测试其他小组的目的。比如,有的小组设计了关于东北三省的地图,在地图中画出了三江平原及东北平原,让其他小组学生根据平原特征,在图上画出辽河平原及松嫩平原,并说出各个平原的特征。小组合作绘图及设计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地图进行学习、了解并且掌握的过程。
初中地理和地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学好初中地理,就要掌握识图技巧。地图中除了包含一些地域的方位之外,还有基本特征、自然狀况、经济状况等,只有了解局部,有机统一整体,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地图,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