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应用史料培养高中生历史解释素养

2021-12-15胡秋菊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胡秋菊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单向地向学生讲授教材中现成的内容,忽视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历史的过程,阻碍了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什么是历史解释素养呢?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历史解释素养的内涵

早在1942年教育领域就出现了历史解释素养,但是到目前为止,历史解释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查阅现有资料,联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关核心素养的介绍,笔者认为,所谓历史解释素养是指在历史教学中,以史料为基础,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的能力。从这一内涵可以看出,史料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我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会联系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渠道挖掘史料,展现史料,驱动学生分析、推理,使学生在加深历史理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历史解释素养。

二、应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

1.引入历史故事。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涌现不同的故事。高中历史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使学生通过听故事汲取经验,以史为鉴,有效地体验生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向学生讲述各种历史故事,使学生产生共鸣,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以《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以责任制内阁为主要内容。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以责任制内阁为中心,向学生讲述了《不懂英语的国王》《48小时首相》《最年轻的英国首相》三个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此过程中,我还围绕不同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例如,通过《48小时首相》这个故事,学生了解到因为乔治二世否定首相亨利·佩兰的提案,致使内阁成员全体辞职,而乔治二世也因此下台。根据故事内容,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乔治二世会成为任职时间最短的首相?如果国王和内阁发生矛盾,内阁要作何处理?思考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借助史料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组织历史探究教學。

历史解释素养,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不断地经历分析、判断史料逐步形成的。简单地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是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而应将分析、解读史料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史料,建构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探究史料的经验,为今后自主地探究史料,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现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现了诸多史料,如西周礼乐制度的介绍、西周礼乐制度的地位、《庄子》中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描述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将“百家争鸣”看作是我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我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分析史料内容,详细地阐述西周礼乐制度的作用及其历史弊端,同时联系社会变革情况,总结问题答案。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还使他们在史料的辅助下,进一步建构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便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发展历史解释能力。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指导下,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历史解释素养的内涵,联系教学内容,挖掘史料,向学生讲述故事,提出探究问题,使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学会用史料解释历史,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发展历史解释能力。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