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以史育人
2021-12-15杨志平
杨志平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事实上,历史不仅对于国家发展有着警示作用,对于个人发展也有着指导意义。同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又彰显了历史学科的使命,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以历史教学为例,探讨情感教育渗透的途径与策略,并力求以此为契机,创新历史教学理念,拓宽历史教学的边界,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讲述历史故事,滲透情感教育
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流传下来很多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述历史故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也能够增加教学的教育性,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形成积极的态度和高尚的品格。
例如,在关于华夏之祖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了解黄帝“人文初祖”这个称号的由来;2.了解禅让制度的概念及内涵。为了达成这两个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历史故事。首先,讲述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个个身怀绝技,力大无穷。为了战胜蚩尤,黄帝与炎帝不得不联手与之对抗。而最终之所以能够打败蚩尤,黄帝发明的弓箭、车船、阵法和指南针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不仅使学生了解了黄帝在军事与科技发明上的卓越贡献,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黄帝善于发明创造的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其次,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是高中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跳过故事情节,直接剖析故事内涵。这样一来,教师将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融合到一起,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讲述历史故事,是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尝试与推广。
二、走近历史人物,渗透情感教育
史学家白寿彝曾经说过:“历史学习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么,学生如何通过历史学习来懂得做人的道理呢?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走近历史人物,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品评他们的功过,感知他们的思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于一些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详细介绍,使学生透过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不仅学习历史,更学习做人。
例如,在介绍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对“戊戌六君子”中的代表人物谭嗣同进行详细介绍。年少时期,谭嗣同就厌恶八股文,喜好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这体现了他敢于挑战权威,乐于求学创新的精神。谭嗣同在青年时期,提倡新学,呼吁变法,并在书院开设了关于西方科学的课程,这体现了他不仅勤于钻研,还善于实践的品质。后来,他辗转各地,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推行新政,这体现了他忧国忧民、锐意进取的品质。他在英勇就义前,说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名句。他的不惧生死,一心为国的高大形象和伟大精神深深震撼了学生。通过介绍谭嗣同的生平,教师不仅让学生对维新变法的整个过程有了详细了解,也使学生受到谭嗣同的感染与熏陶,形成乐于学习、勇于创新、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近历史人物的方式,实现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三、评析历史事件,渗透情感教育
在如今资讯泛滥、思想多元的时代,很多高中生的是非观和价值观都比较模糊,在看待事物或理解问题的时候容易偏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在历史教学中同学生共同评析历史事件,使学生以历史为镜,学会客观观察与理性思考,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与价值观,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虎门销烟作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将英国军队引入中华大地。那么,大家认为当时究竟应不应该禁烟呢?”在针对这个事件进行评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首先,虎门销烟是维护民族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举动,是正义的,也是正确的,更是应该的。其次,即使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侵略者也不会放过中国。
这就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历史事件评析,实现了情感教育的渗透。
四、展示历史作品,渗透情感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完全依靠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则教学氛围必然陷入沉闷。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引入史学评论、史料、历史题材影视剧等,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青铜器与甲骨文》时,教师可以引入《故宫青铜器》这本书。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故宫陈列和收藏的全部青铜器作品。学生可以通过浏览这部书籍,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由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通过展示历史作品,能够实现对学生思想与品质的影响,促进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五、组织历史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标指导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设计和组织合作探究与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组织活动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导,实现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例如,在关于抗日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渗透情感教育。首先,访问历史遗迹。对于南京本地的高中来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其次,组织纪念活动。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纪念九一八演讲”“南京大屠杀公祭”“重现历史上的今天”等活动。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学生能够在探访历史遗迹、参观历史遗物、纪念历史事件、重现历史场景的过程中,更加深切地感受那段历史,感知民族之殇与中华之痛,从而激发了保卫祖国安全、捍卫民族尊严的家国情怀,并培养了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高尚品质。可见,教师通过开展历史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历史教学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实现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力争做到每节课不仅要实现知识的传播,更要传授美德……可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是历史学科特点的体现,也是历史教学改革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走近历史人物”“评析历史事件”“展示历史作品”“组织历史活动”等活动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