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2-15姚富万

健康之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姚富万

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采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1年1月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稳定临床指标,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指的是脑血液供应异常,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大多数由于脑部血液供应动脉发生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管腔闭塞,影响脑部血液的正常供应,出现局灶性血液供应不足而诱发病症[1]。此外,异物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中进入气体、固体或者液体,导致血流量降低或者血流阻断,从而对所支配区域的脑组织产生坏死和软化影响,诱发病症。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采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论述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3月~2021年1月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1.52±7.4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2~3.5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1.22±0.33) h。对照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1.44±7.5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6~3.7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1.32±0.25)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血压调节、控制血糖、脑保护等对症治疗,以提升血流量,优化血液循环,降低血浆黏度,促进细胞代谢效率的提升。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餐前嚼碎温水送服,首次应用剂量300 mg,维持药物剂量为每天100~200 mg。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180029)治疗,首次药物应用剂量应为300 mg,之后维持75 mg的用量。

1.3 观察指标

(1)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估,分数与神经功能成反比。(2)采取Barther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数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3)应用超敏CRP试剂方式及散射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测量。以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8.15±1.63)分、(8.21±1.5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61.25±6.26)分、(61.44±6.34)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06±0.98)分,日常生活能力(76.74±5.06)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5.24±1.06)分、(65.69±3.52)分,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0.15±1.22) mg/L及血小板聚集率(61.31±5.25)%与对照组(10.21±1.30)mg/L、(61.49±5.37)%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4.11±0.59) mg/L及血小板聚集率(13.87±5.69)%显著优于对照组(6.96±1.22) mg/L、(32.51±5.77)%,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生十分突然,可在睡眠状态下或安静休息情况下发病,病症可在数小时内或者2 d内达到高峰,可伴有耳鸣、头痛、眩晕、半身不遂等表现,也可见吞咽困难、上肢沉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陷入昏迷。阿司匹林通过靠花生四烯酸抑制血栓素A2的转化途径,降低血小板的释放和聚集,但是单一应用,并不会对已处于活化状态的血小板产生影响。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可与二磷酸腺苷相结合,对血小板激活途径产生抑制,优化疗效。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优化患者临床指标。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芳,孙顺全,石展,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无症状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6):887-890.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