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2021-12-15牟玉金王适豪邱新建姬长建

无机盐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块体配体活性剂

杜 淼,牟玉金,王适豪,邱新建,王 丽,姬长建

(1.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齐鲁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又称为配位聚合物,是一种新型多孔材料,通常是由金属离子或者金属团簇通过配位键与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1-2]。MOFs材料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例如比表面积巨大、孔隙率极高、可调节的孔径等,这使其在气体吸附、催化、储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6]。MOFs材料通常以粉末形式存在,机械强度差,化学稳定性也不高,这些缺点限制了其更多的应用。自从石墨烯被发现以来,有关其他类型二维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7-11]。为提高MOFs材料的实际应用能力,研究人员也尝试将块体MOFs材料制备成二维结构的纳米片或薄膜。与块体MOFs材料活性位点在孔道内部不同,二维MOFs材料的活性位点直接暴露在平面上,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传质阻力,也更易于与反应物结合。因此,二维MOFs材料比其块体材料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也更具发展前途。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二维MOFs材料由于其可调控的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活性位点,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笔者主要介绍近几年二维MOFs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 二维MOFs的制备

目前,制备二维MOFs主要采用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两种方式[12]。自下而上的方式是利用金属离子和有机前驱体直接合成出二维MOF纳米片,如界面生长法和表面活性剂辅助法[13-15];自上而下的方式是主要对块体MOFs进行剥离处理得到超薄纳米片层,如剥离法、插层法、球磨法、超声法和冷冻干燥法等[16-20],见图1[12]。笔者主要介绍界面生长法、表面活性剂辅助法和剥离法3种制备二维MOFs的方法。

图1 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不同途径制备二维MOFs的路线图Fig.1 Scheme of preparation of 2D MOFs with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of bottom-up and top-down

1.1 界面生长法

界面生长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下而上制备二维MOFs的方法,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在液/液或气/液界面上发生反应,利用界面限制晶体的纵向生长,从而得到二维MOFs[21]。

ZHAO等[22]用Ni2+、Co2+和 苯 二 甲 酸(BDC)的混合溶液合成了超薄双金属MOF纳米片(NiCo-UMOFNs)。经结构表征发现,NiCo-UMOFNs具有固有的结构周期性、厚度均匀的二维形状和裸露的金属原子紧密堆积层。用同样方法还合成了Co-UMOFNs和Ni-UMOFNs,二者与Ni Co-UMOFNs都是同构体,因而具有相似的形状、厚度和表面积。这些结果表明该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可普遍适用于多种UMOFNs材料的合成。

SAKAIDA等[23]采用液相逐层法,将覆盖吡啶封端4-吡啶硫醇的自组装单层功能化的Au/Cr/Si衬底交替浸泡在两种均含有过量吡啶的不同乙醇溶液中(一种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Fe2+,另一种溶液中含有有机配体[Pt(CN)4]2-),在室温下循环浸泡30次,制得Fe(py)2[Pt(CN)4]晶体薄膜。所得MOF薄膜是由相互交叉二维层状结构组成,其厚度有16 nm。

WU等[24]采用气液界面生长法制备了Ni3(HITP)2薄膜(HITP为2,3,6,7,10,11-六氨基三亚苯基半醌)。该方法是将HATP·6HCl(HATP·6HCl为2,3,6,7,10,11-六氨基三苯六盐酸盐)、NiCl2·6H2O和三甲胺水溶液加热到60℃,Ni2+与原位生成的HITP络合,并在气液界面处自组装形成Ni3(HITP)2纳米粒子。随后,疏水性的Ni3(HITP)2纳米粒子漂浮在水面,由于界面限域效应,纳米粒子密集堆积成纳米厚度均一的层状结构。当气液界面被Ni3(HITP)2层完全覆盖后,Ni3(HITP)2层很可能会在MOF/溶液界面上继续产生从而形成MOF膜。

LAHIRI等[25]以六氨基苯(HAB)为配体,Ni2+、Cu2+、Co2+为金属连接体,制备出尺寸在微米级别、厚度小于10 nm并且结晶度很好的二维配位聚合物。

YAO等[26]采用层层喷雾液相外延生长法制备出Cu3(HHTP)2薄膜(HHTP为2,3,6,7,10,11-六羟基三苯)。先用食人鱼溶液处理衬底以获得羟基功能化表面,随后将功能化衬底交替暴露于乙酸铜(Ⅱ)和HHTP配体的乙醇溶液中,通过喷雾法使Cu3(HHTP)2薄膜逐层外延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个喷雾步骤之间都用纯乙醇冲洗基底以去除未反应的反应物,这有效控制了MOF薄膜的厚度,每个生长周期平均增加厚度小于2 nm。制备的Cu3(HHTP)2薄膜具有表面光滑、结晶度好以及高定向等优点。

RODENAS等[27]利用MOF生长动力学的扩散原理,将体系中因密度差异而处于“上液层”的金属前驱体Cu(NO3)2溶液与底层的1,4-苯二甲酸(BDCA)配体溶液混合,在上下液层之间得到MOF纳米片(CuBDC),见图2。需要说明的是,整个制备过程没有互不相溶的液相产生。经过表征发现,制备的MOF纳米片横向尺寸为0.5~4μm、厚度为5~25 nm。同样的合成方法也可以扩展到用Co2+、Zn2+替代Cu2+或者用二羧酸根替代BDC,从而制备出多种层状MOFs,这也是调整MOFs孔隙率和功能性很有效的途径。

图2 CuBDC(MOF纳米片)形成示意图Fig.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CuBDC(MOF Nanosheets)

1.2 表面活性剂辅助法

表面活性剂是控制MOFs晶体成核和生长的关键因素。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表面活性剂选择性地吸附在MOFs表面,抑制其纵向生长,也可以阻止片层之间的堆积。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可以降低表面能和系统的总能量,这也是有利于二维MOFs生成的原因[28]。

ZHAO等[29]采用亲水性葡萄糖酸盐辅助法(GA法)制备出超薄MOF纳米片UT-Zn(bim)(OAc)(其中:bim为苯并咪唑,OAc为乙酸根)。该方法是将葡萄糖酸钠加入到含有Zn(NO3)2·6H2O的乙醇/水溶液(体积比为1∶1)中,在连续搅拌条件下快速加入到乙酸钠溶液中混合,然后在超声作用下将bim/乙醇溶液逐滴加入,最终制备出UT-Zn(bim)(OAc)。该方法制备的UT-Zn(bim)(OAc)的厚度为1.0~6.5 nm,产率高达65%。这是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制备超薄MOF纳米片的新方法。

WANG等[30]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四(4-羧基苯基)卟啉氯化铁[TCPP(Fe)]为配体,制备出多种超薄双金属MOF纳米片M-TCPP(Fe)(M为Co、Cu、Zn)。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发现,制备的Co-TCPP(Fe)具有片状的二维结构,尺寸从几百纳米到几微米不等,平均厚度为(5.6±1.8)nm。Cu-TCPP(Fe)和Zn-TCPP(Fe)与Co-TCPP(Fe)具有相似的二维形貌特征,其厚度分别为(3.7±1.3)nm和(4.8±1.6)nm。这些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该表面活性剂辅助合成法简单、通用,能够调节MOFs晶体生长,从而制备出一系列超薄二维双金属MOF纳米片。

CAO等[31]以PVP为表面活性剂、5,10,15,20-四(4-羧基苯基)卟啉为配体、桨轮Co2(COO)4团簇为金属节点,与联吡啶(BPY)在80℃反应24 h,制备出2D卟啉桨轮骨架-3(PPF-3)MOF纳米片,其厚度为12~43 nm,见图3。更为重要的是,PPF-3 MOF纳米片的厚度具有可调性,当起始材料浓度降低时,可以获得厚度为(11.9±4.2)nm的方形超薄纳米片。

图3 PPF-3纳米片合成示意图(a)、扫描电镜照片(b)、原子力显微镜照片(c)、透射电镜照片(d)Fig.3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synthesis process(a),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b),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mage(c)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d)of PPF-3 nanosheets

ZUO等[32]以铂(Ⅱ)四(4-羧基卟啉)(PtTCPP)为有机配体、桨轮Cu2(COO)4团簇为金属节点,在表面活性剂PVP辅助作用下,制备出了超薄Pt单原子配位的MOF纳米片PtSA-MNSs。经过表征发现,PtSA-MNSs的尺寸可达到几微米、平均厚度为(2.4±0.9)nm、比表面积高达570 m2/g。

1.3 剥离法

剥离法一般是先通过常规方法合成层状块体MOFs,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块体MOFs剥离成单层或少层MOF纳米片,这与从块体石墨剥离得到石墨烯的思路相似。

DING等[33]采用新型插层化学剥离法将层状MOF晶体剥离成MOF纳米片。该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4,4′-联吡啶二硫醚(DPDS)插入到层状卟啉MOF晶体中形成新的插层MOFs;随后用三甲基膦(TMP)化学还原二硫键,二硫键的选择性断裂导致插层MOF晶体的剥离,最终得到超薄MOF纳米片,其厚度小于1 nm,见图4。这种化学剥离方法可以在室温下高效地进行,纳米片的产率高达57%。

图4 插层化学剥离法合成超薄MOF纳米片示意图Fig.4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preparation of ultrathin MOF nanosheets via an intercalation and chemical exfoliation approach

LI等[34]首先将1.50 mmol CoCl2·6H2O和0.75 mmol对苯二甲酸(H2tp)依次溶解进混合液[34 mL二甲基甲酰胺(DMF)、10 mL乙醇和10 mL水]中,然后将1.6 mL三甲胺注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超声处理几分钟以获得均匀的胶体悬浮液,最后在密闭条件下在40 kHz反应8 h,得到了超薄MOF纳米片(u-CoOHtp)。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超薄纳米片厚度为1.4~3.5 nm。

JIAN等[35]采用改进的溶剂热法制备了块体铝四(4-羧基苯基)卟啉骨架Al-MOF晶体。考虑到块状Al-MOF晶体在[0k0]方向的层间结合力较弱,采用简单的超声方法就可以成功地将其剥离成MOF纳米片,而且纳米片产量高达90%。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发现,制备的超薄Al-MOF纳米片的厚度约为1.9 nm,接近单层的理论高度(约1.35 nm)。

LIU等[36]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简单的即时原位剥离法(IISEM),能够快速且大规模地制备出高产率、大尺寸MOF纳米片HSB-W6-Ns。MOF纳米片HSB-W6-Ns是由氢化Schiff碱配体1,2-双(4′-吡啶甲氨基)-乙烷(hsb-2)、2,6-萘二甲酸二甲酯(2,6-ndc)和Zn2+在超声条件下获得的。这种方法制备的HSB-W6-Ns纳米片,最小厚度约为14.0 nm,总收率高达67%。

WANG等[37]通过球磨机械剥离法合成出酞菁基二维共轭MOF纳米片Ni2[CuPc(NH)8]。该方法首先利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尺寸约为200 nm的块体Ni2[CuPc(NH)8]晶体(比表面积高达690 m2/g),随后采用NaCl辅助球磨法将块体晶体机械剥离成超薄纳米片(平均厚度为7 nm,约为10层)。

HAN等[38]结合湿法球磨和自上而下液相超声剥离法成功制备出一种超薄MOF纳米片ZSB-1即Zn2(SBA)2(BPTP),其中SBA为4,4′-磺酰基二苯甲酸、BPTP为3,5-双(5-(4-吡啶基)-2-噻吩基)吡啶。该方法首先合成出新型层状块体ZSB-1,然后分别用乙醇、异丙醇、甲醇、正己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对块体ZSB-1进行超声处理,最后得到ZSB-1超薄纳米片。理论计算表明,正己醇与MOF层状结构有更好的结合能,能够更好地剥离块体ZSB-1,得到的纳米片厚度为(11.8±2.3)nm、横向尺寸为(334±52)nm。

2 总结

近年来,二维MOFs正发展成为材料化学领域里的明星材料。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做了很多有关二维MOFs的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挑战,从而限制了二维MOFs的发展。采用自上而下剥离法制备二维MOFs,方法简单有效,所得纳米片一般具有较薄的厚度,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层状MOFs剥离成二维纳米片的收率很低,对于实际应用的需求还远远不够;不能精准控制纳米片的形貌和厚度;剥离后的纳米片稳定性差,仍可能重新堆叠。采用自下而上界面生长法虽然可以调节纳米片的厚度,但是所得纳米片片层较厚,其产率主要依赖于界面面积,从而限制了其应用;引入表面活性剂后,虽然能够抑制MOFs纵向生长,也可以防止纳米片层重新堆叠,产率明显提高,但是所得到的纳米片片层更厚,也会因为表面活性剂附着在纳米片表面,阻碍了更多的活性位点,也会极大地限制二维MOFs的应用。综上所述,目前二维MOFs的研究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因此探索一种简单可行、适合大规模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二维MOFs材料制备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块体配体活性剂
一种新型单层人工块体Crablock 的工程应用
L-苏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
含季铵盐的芳酰腙配体的铜 (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体外DNA键合和核酸酶活性
隧洞块体破坏过程及稳定评价的数值方法研究
基于4-(1-咪唑基)苯甲酸配体构筑的一个单一配体和两个混和配体配位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面对硐室稳定性的影响
AOS-AA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在浮选法脱墨中的应用
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应用
化学降解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来源于微生物的生物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