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产又增收,种粮有奔头

2021-12-15杨淼

农民文摘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抗灾大户种粮

今年,我国多地出现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局部地区农业生产又遭遇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的威胁,在这样不利的外部条件下,全国粮食生产仍迎来第十八个丰收年景,让人不禁感叹,丰收来之不易。是什么帮我们筑牢了丰产基础?又是什么加强了我们的抗灾能力?

“过去是既怕旱,又怕涝。如今地平整、土肥沃、旱能浇、涝能排,水稻颗粒饱满,丰年水稻亩产900 公斤没问题!”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润程家庭农场的主人周能介绍,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增强抗灾能力,实现旱涝保收。

“今年俺家种的120 亩小麦大丰收,来年还种这个新品种。”在河南省宝丰县肖旗乡枣庄村航宇种业示范基地,种植大户王凤霞高兴地说。粮食要丰产,种子是基础,种子的好坏,决定着粮食的产量和质量,用好种,助丰产。

“一亩田现在可以减少损失三十到四十斤,我种植了1100 多亩田,那么最少可以增收两吨稻谷。”湖南省衡山市宇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喻雨祥算着账。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将“在田的丰收”变成“到手的丰收”,扎牢了“米袋子”,鼓起了“钱袋子”。

“今年刚种下去的大秋作物玉米遇到了旱情,政府发放了抗旱补助,银行还发放了抗旱贷款购置抽水机,解了燃眉之急啊!”安徽省宿松县复兴镇套口村粮农刘国华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灾情的前、中、后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让农民在受灾时不再“手足无措”,同时,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的发放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自身负担,为农民“托底”,让粮食生产面对大自然的威胁不再“逆来顺受”。

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得实惠,让干农业有钱赚、有奔头,是每一个三农人的衷心期盼。“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价格也不错,惠农政策越来越好,现在种粮食越来越有底气了。作为新时代的新农民,更应该种好地、多打粮食,把幸福日子过好!”山东省寿光市侯镇黄桥张西村种粮大户张月宝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面向未来信心满满。

猜你喜欢

抗灾大户种粮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山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4.8亿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党员抗灾队”活跃田头地边
印尼海啸已致数百人死亡
船祸
各级青联组织积极防汛抗灾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