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产业走向与路径研究
2021-12-15谢新涛
□季 城,谢新涛,刘 鸽
(西安工业大学基础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 年,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呈现逐年提高趋势[1]。但体育产业面临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转型升级压力逐渐增大等客观因素。
就体育产业而言,人们对多元化体育产品的需求与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村体育产业的短板依然十分明显,基础设施、人才支撑、群众参与程度等远不能与城镇相提并论[2]。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短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目前,我国有超过5.5 亿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40%左右,从乡村振兴角度讲,体育产业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应有之义。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1 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体育产业承担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使命,也承担着满足人们健康文化娱乐美好生活的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经济总量及社会生产能力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多元化,更具国际视野和现代特点,例如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休闲娱乐和身心放松的向往等。
从2015—2019 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机构变化可以看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呈逐年增长态势,充分说明了人们对自身发展和生命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凸显。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虽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但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更广泛、更深入人心的共识[3],更多人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走出家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锻炼、健身。
1.2 体育大国的强大支撑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农民体育,早在1986 年9 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正式成立,并确定每4 年举办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是世界上唯一举办农民运动会的国家,这不仅适应我国百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满足了广大农民对体育活动的迫切需求[4]。
通过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对提高广大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展示农民群众的健身风采、检阅农村体育工作的新成果、交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可见,体育对农村和农民是必不可少的。
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彻底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5.5 亿农民同全国一道历史性迈入小康社会,更加需要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活动来满足自身健康生活方式需求,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充分满足了逐渐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民对提高健康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稳定的需要,为全面落实“生产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供强大支撑。
1.3 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当前我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短板在农村,没有5.5 亿农民广泛参与的体育强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应借势强化体育强国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将体育产业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效能。
从全国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好,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短板更加突出。一方面,说明我国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区域性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证明乡村体育产业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体育强国战略明确要求:建立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民基本体育需求水平,群众体育的政府投入、群众体育的组织化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比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5]。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
2.1 居民消费升级
当前,农村消费面临两个“提升”。一是中国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历史性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人均收入涨幅连续多年超过城镇,消费能力大幅度提升,消费方式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二是城镇人口对乡村健康产业的需求越发旺盛。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在内的广大农村对更丰富、更多元的体育文化需求,也是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中央一号文件,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加大乡村发展的投入,成为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引擎”[6]。
随着旅游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到乡村郊游、度假,户外体育热度不断提升,全国各地相继开发、衍生了一批体育旅游产品,涉及的项目有徒步、骑行、漂流、自驾游、体育探险和海上项目等户外运动线路和户外旅游线路,有力刺激了大众对体育旅游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投入直线增加,对锻炼、运动、健身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体育产业向乡村转移,体育功能向乡村拓展,体育空间向乡村延伸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2.2 特色产业升级
体育产业向乡村延伸是体育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体育与农村结合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城市相比,我国乡村地大物博,资源禀赋各异,风土习俗多样,为特色乡村体育产业差异化错位发展、区域化多元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要以特色资源增强竞争力,根据消费结构升级新变化,开发特殊地域、特殊品种等专属性特色产品,在最适宜的地区培植最适宜的产业类型,以特性和品质赢得市场。要突出做好“山”的文章,突出“水”的特色,挖掘“净”的潜力。
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探索出了成功经验,例如甘肃省兰州市,通过举办登高等赛事活动,结合各区(县)实际情况,举办兰山“跑嗨”、关山自行车赛,打造一批突出“山”文化的精品赛事;举办元旦黄河冬泳表演赛、兰州黄河风情线徒步活动,并积极培育黄河横渡赛、羊皮筏子漂流赛等休闲运动项目,充分挖掘黄河文化,打造兰州体育旅游名片,吸引国内外大量人群参与,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从内容上看,“体育+”乡村产业发展形式不拘一格,发展路径一是必须要有体育内容,二是从乡村实际出发,“+”本地特色资源。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发展主体采用村企合一模式,同时吸引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创建。发展依托既要争取体育组织的相关支持,还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要协调体育院校及相关产业研究院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提供专业的规划设计和日后的指导改进[7]。
3 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战略举措。没有农民广泛参与,就不会建成真正的体育强国,没有体育产业的振兴,就没有完全的乡村振兴。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