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
——基于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时代价值的解读

2021-12-15刘福琴

山西农经 2021年8期
关键词:伦理马克思主义文明

□刘福琴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将研究视角转向生态领域,使人们对受损的生存环境给予关注和思考。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生态环境破坏与失衡的情况较为突出。挖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为我国解决生态问题提供启示与指导,有助于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创建美好环境,造福人民和世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突出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将生态提到较高地位。在我国有效解决生态问题的实践中,彰显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1.1 倡导生态保护,解决生态矛盾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认识生态环境重要性具有启示价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生态危机,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着重强调生态保护和解决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率先提出关于生态前沿问题的理论依据,引起人们对生态的关注。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加快了我国认识生态重要性的进程,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将生态保护提高到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建设高度。这是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先决条件。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总任务、总布局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保护是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全程的基本思想,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更加凸显生态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生态是建设和发展的前提,保障生态安全有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政治水平提高、文化发展繁荣、社会和谐进步。生态既是基础,又是保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极强说服力作用。我国自觉承担环保责任,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自觉节能减排,积极加强国际环保合作,承担全球环境保护责任,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有力支持、作出中国贡献。结合生态实际,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加强生态科技创新,改善生态现状,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的需求,积极发挥生态环境对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推进生态与生产力相互促进、协调并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国际公认的成果,提高了我国生态贡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巩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1.2 倡导以人为本,践行生态文明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生态的好坏是由人的参与行为决定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改进生产方式和建设生态文明。创造良好生态,需要人们认识所处的生态现状和生态需求,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保护、尊重自然,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充分理解“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维护人们的生态利益,积极用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倡导推翻原有的生产方式,改变资本统治、劳动和劳动者分离的状况,树立生态理性,满足“适可而止”的需求,有助于反思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符合人们的生态利益。“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1]”。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改进传统方式,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目的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良好生态来源于环保行动中。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人”的角度出发认识生态问题,主张进行生态环保运动,创造良好生态,保护现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态利益,实现利民、惠民、富民的目标。

1.3 倡导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生态破坏,倡导协调发展、改善生态,满足生态需求,实现生态社会主义。虽然生态社会主义有所夸大生态的作用,但启发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不可一味强调人对自然施加的影响,而忽视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

生态理性与生态保护一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倡思想上保持生态理性,行动上践行生态保护,自觉投入生产活动中,满足适可而止的需求而非沉迷于消费活动,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实现无污染生产,达到人与自然的“双赢”,实现人与自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两者的关系问题。保护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保持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就是保护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带有自身弊端,应使用新的生产方式,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发展与保护两者是统一的,应坚持贯彻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用发展增强保护,用保护促进发展。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

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是一项永续发展的事业,提倡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形成广泛的生态道德共识,主动关怀自然生态,在环保方面积极作为,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3]”。良好的生态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应创造良好生态,助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潜在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用长远、大局的目光,看待“绿水青山”的有效价值,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护“绿水青山”,创造和实现生态的经济价值,既给后人留下“绿水青山”,也给后人留下“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满足民生领域对生态的需求。“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4]”,民生领域生态实践逐渐落实,扭转了生态恶化的局面,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自然造福人民和对人民最大的回馈。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个自然系统有条不紊运行。建立完整的生态网络,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制度是巩固生态成果的保障。“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5]”。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和法律为生态筑牢保护线,严厉惩罚破坏生态的行为,形成震慑力。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自觉遵守环保法律制度,不逾越法律底线。

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保护环境,自觉做到保护环境就是践行“不忘初心”。建设美丽中国并不遥远,就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绿色消费,节约资源,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环保宣传,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提高国民整体环保素养和社会文明水平。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伦理的时代发展

生态伦理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与道德准则,是在认同生态价值的基础上维护生态内在逻辑和指导人的行为规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挖掘其丰富的生态伦理观点,以带有情感、关怀的态度对待自然,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伦理价值。

3.1 践行生态伦理关怀理念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说明党和国家越来越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6]”。深刻理解并给予生态以人类同样的关怀,给予生态平等地位,自觉尊重自然,最终造福于民。

生态关怀要求培养生态理性。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做“理性生态人”,推动生态永续、持久发展,不仅要保护当代人的生态利益,还要为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代际公平。自觉践行公正、和谐和关怀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和发展的持久性和协同性。

生态关怀要求保持生态良心。扩展生态道德关怀对象范围,把生态作为重点关怀对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生态基础设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生态关怀理念渗透到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竭力维护生态和谐与稳定,实现永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关怀。

3.2 保障生态伦理道德利益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良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为人民谋取生态利益,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环境和发展结合考虑,积极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经济、社会等发展过程中,用生态道德智慧指引实践。自觉践行生态道德,养成生态道德品质,用心对待生态,使生态满足群众利益。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生态伦理道德要求人类敬畏、保护自然。人与环境都是自然界的一环,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人与环境是共生共存的关系,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树立“天地人合一”的理念,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安全。

生态伦理道德要求树立忧患意识,客观看待生态脆弱性和承载有限性,明白良好生态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需求。用自然道德观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主客体关系,注重协调发展、协同并进,“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遵循生态伦理,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加强生态道德和伦理教育,用生态伦理道德规范个人行为。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注重生态环保过程,追求绿色的物质过程和丰富的精神过程。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作用,解决生态难题,建设和谐、美丽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提高生态服务水平,增强人们对生态道德利益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3.3 实现生态伦理价值

清醒认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保护生态,保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实现生态本身所具有的伦理价值。积极建构生态伦理体系,为生态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21 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包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积极促进生态状况得到根本好转,推动生态向健康发展、向优美环境前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充分体现了生态造福人类的巨大价值。

人类实践活动必须考虑自然和生态的承载限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权益,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7]”。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良好生态的效益和成果。

4 结束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建设美好生态的系统指导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积极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伦理价值导向,发动力量为建设美丽家园不懈奋斗,在共建美好生态中共享生态成果,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猜你喜欢

伦理马克思主义文明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请文明演绎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