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锌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2021-12-15
锌作为作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常常以离子形态被植物吸收利用。锌元素是植物体内众多酶类的关键因子,锌元素影响着众多酶类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光合作用和糖类运输,特别是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因锌元素间接影响着生长素的合成,锌元素主要分布在作物的生长点。锌在作物体内虽然含量极少,但作用极大。生产中,如水稻的“稻缩苗”“僵苗”,玉米的“白芽病”“叶片条状白化”,柑橘等果树的“小叶病”往往都与锌元素的缺乏有关。
玉米缺锌症状
苗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缺锌阶段,一般在苗期十天之后缺锌最为明显,这时玉米叶片会逐渐失绿,且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加重。玉米缺锌时,因缺锌使生长素不足进而导致玉米细胞壁不能伸长,植株表现为发育缓慢,节间变短;同时因为锌元素间接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刚出土的幼苗在缺锌时会形成白色芽,也就是俗称的“白芽症”或“花白苗”。
在玉米拔节后,玉米叶片逐渐扩展,缺锌会导致叶脉之间出现淡黄色斑点或缺绿条纹,黄色的组织条带,此时叶面都呈白色,风吹易折。
玉米中后期缺锌,因缺少锌元素补充,使玉米抽雄与吐丝期相隔时间加大,不利于玉米授粉,往往表现为玉米果穗发育不良,缺粒、秃尖。
玉米缺锌的原因
1.土壤本身锌含量不高。一般盐碱土、石灰性土壤和沙性土壤容易出现缺锌现象,因为对这几种土壤类型来说,其蓄水保肥能力较弱,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达不到0.5~3mg/kg。
2.土壤的酸碱度。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受土壤酸碱度的影响较大,一般有效锌含量会随着pH值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锌元素缺乏症较为普遍。
3.过量使用磷肥。因磷锌两种元素存在拮抗作用,土壤中的磷酸根与锌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磷酸锌沉淀,因此磷肥带入过多必然影响锌肥有效性。
4.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土壤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离子吸附能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增加土壤对锌的吸附量,更可以避免锌在土壤中的流失。随着现今土壤质量持续恶化,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我国玉米种植中对有机肥的施用还不够重视,使得玉米田中的有机质含量持续下降,玉米缺锌现象越来越普遍。
解决方法
1.土壤补充锌肥。当土壤中本身缺乏锌元素时,需要外部带入锌素。可在施基肥时施用锌磷美产品或撒施硫酸锌,后期配合喷施百倍邦海藻螯合微量元素(分南北方使用,铁+锰+硼+锌≥11%)。
2.科学施肥,避免拮抗。磷-锌拮抗显著影响锌的有效性,但只要科学施肥,就能降低磷素对锌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因磷肥溶解度低,移动性差,可采用穴施、条施等集中施用方式,这可以减少磷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既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又能降低磷与锌发生拮抗的机率。因此在实际玉米生产中要注意各类元素的均衡补充,可选用洋丰正好玉米专用肥(26-10-11),满足玉米生长所需养分。
3.增施有机肥,有效补锌。玉米生产种植过程中,除了施用化肥,同时还要补充有机质,因为有机肥或菌肥中富含大量有机态锌而且有效性好,肥效期长,既能提供玉米生长所需要的锌,同时,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使土壤中锌的释放。因此推荐菌磷天下海藻微生物菌剂,即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增加土壤益生菌数量,降低病害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