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2021-12-15葛连欣王月月

山西农经 2021年4期
关键词:案主社会工作者流动

□王 宇,王 谦,葛连欣,王 萍,王月月,夏 丹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药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6;2.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但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当地或异地的城区,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赚取的工资性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收入来源的社会劳动群体。其中,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日渐凸显,应引起特别关注,对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介入十分必要。

1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的概念和问题提出

1.1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的概念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是指农民工家庭夫妻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打工,另一方留守在家,双方长期处于聚少离多状态。在这一模式下,夫妻双方长时间两地分居,无法进行正常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给夫妻双方的精神带来了影响,彼此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导致感情出现危机,婚姻和家庭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在客观上给社会工作介入研究提供了研究内容[1]。

1.2 问题提出

目前,国内大部分关于农民工的调查研究集中在农民工就业和农民工社会保障等宏观领域,仅有少量文献涉及农民工家庭婚姻这一微观领域。在有限的家庭婚姻研究中,针对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的调查少之又少。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介入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以期达到解决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提升其生活满意度以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目标。

2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存在的问题

2.1 婚姻质量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中的夫妻之间缺乏沟通关怀,甚至很多夫妻原本就存在感情问题,而且大部分半流动农民工家庭成员的学历不高,文化水平较低,难以用理性的方式处理婚姻关系和维系婚姻,有的婚姻甚至比不上“临时夫妻”的嘘寒问暖,婚姻质量较差[2]。

2.2 生理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焉”。在婚姻关系中,夫妻需要相互满足生理需求,然而半流动农民工家庭的夫妻双方常年分离,影响了婚姻质量。

2.3 基本保障

半流动农民家庭工夫妻双方地位差距悬殊,接触到的事、人各不相同,通常是留守的一方没有经济收入,且大部分家庭责任由其一人负担,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只能顺从地位较高的一方,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4 社会舆论

当今时代,社会舆论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夫妻双方分离的时间越长,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自身的婚姻关系产生质疑,这会给半流动农民工家庭的婚姻带来严重影响,即便是捕风捉影的事情,半流动农民工家庭也难以抵抗舆论的压力,况且夫妻之间沟通不畅,其婚姻状况很容易受到社会舆论风向的影响[3]。

2.5 心理

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对个人的心理造成影响。沟通不畅、社会舆论压力、夫妻一方背叛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得不到及时排解,导致很多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深,甚至出现了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对于原本沉重的婚姻来说是雪上加霜[4]。

3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支撑

3.1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理论关注半流动农民工夫妻双方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认为个人、群体、社区都有内在优势,只要具备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等条件,就可以发挥其功能。优势视角理论强调在评估婚姻问题和资源时关注半流动农民工夫妻二人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并注重提升其能力。半流动农民工夫妻双方获益于反复的沟通尝试与家庭结构调整,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互相理解所需要的能力,当半流动农民工夫妻双方遭遇婚姻问题后并不会直接导致婚姻沟通失败,反而能使半流动农民工夫妻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强抗逆力和预防问题的能力[5]。

3.2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强调在半流动农民工夫妻双方自身的问题之上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与环境的互动状况,社区、社会等是社会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3.3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分析问题的视角,将婚姻家庭问题置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网络中,以社会支持和资源获取为重点,帮助半流动农民工夫妻双方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社会和支持网络的强度,扩大其广度。

4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4.1 个案工作法

个案工作法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工作方法、理念、技术,以个别化的方式为半流动农民工家庭中的流动方或留守方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帮助流动方或留守方减轻压力、解决婚姻问题、挖掘生命潜能,不断提高婚姻生活质量和婚姻满意度[6]。

4.1.1 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婚姻质量

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帮助案主知晓婚姻问题出现在哪个方面,该阶段哪些任务没有完成而导致出现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帮助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实现良好互动,帮助案主摆脱婚姻危机。社会工作者要及时进行危机介入,运用倾听、同理等专业技巧,安抚案主的伤痛情绪,减轻案主的痛苦。

4.1.2 寻求社会资源的帮助

在半流动农民工家庭中,很多留守方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此在家庭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社会工作者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出现的经济困难问题,可寻求相关福利机构、社会组织的帮助,解决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婚姻关系完全破裂的半流动农民工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帮助案主链接资源,为其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

4.2 小组工作法

小组工作法指将多个面临相似问题,有共同需求的家庭及其成员集中起来成立小组,通过小组活动、互动、经验分享等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经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实现小组成员共同成长的社会工作方法。

4.2.1 教育小组

通过组建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成长小组,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有关夫妻关系、家庭教育等内容的培训,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新知识,促使成员改变其原来对婚姻问题的错误看法及解决方式,实现小组成员共同成长。

4.2.2 支持小组

针对面临婚姻问题的半流动农民工家庭组建“同伴支持小组”,因为小组成员面对的婚姻问题有极大的相似性,会对小组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一系列小组活动,促进组员之间交流与分享家庭婚姻经验,使小组成员共同成长进步。

4.2.3 社区工作法

将社区工作运用到解决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方面十分必要。社会工作者要构建一个由社区居民、志愿者、社区各类组织等构成的社区内部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案主扩大社会支持网络,给予案主更多支持,通过资源链接,为案主提供多样化服务。同时,社会工作者要呼吁政府部门关注半流动农民工家庭的婚姻问题。

5 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社会工作介入的建议

5.1 健全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服务体系

政府需要制定整体性框架,培育针对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的服务系统,同时培育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志愿者组织等多元化服务主体。完善跨部门合作机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当地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合作,共同为解决半流动农民工家庭婚姻问题提供服务。

5.2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熟悉社会工作的相关政策,通过考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要了解半流动农民工家庭的需求及面临的问题,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和方法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挖掘与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使其获得掌控生活的能力与信心,帮助其走出困境。

猜你喜欢

案主社会工作者流动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流动的画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