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安“新农人”群体特征及发展现状研究

2021-12-15雷方超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新农人新农西安

□雷方超,衡 希

(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1 “新农人”界定

虽然“新农人”一词在自媒体、报刊、电视节目中频繁出现,但对于“新农人”的定义尚无统一界定。杜志雄(2015)[1]认为“新农人”是基于生态自觉基础上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生态生产方式”的运用和创新,不仅运用现有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同时重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创新和发展新的生态农业技术。张红宇(2016)[2]认为“新农人”是指秉持生态农业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提供安全农产品、提高农业价值为目标的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郑可等(2019)[3]认为“新农人”是在信息技术、产业融合、消费升级、城乡融合、创新创业等大背景下出现,在农村农业领域进行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具有思维新、理念新、营销新、组织新、知识新的特点,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张慧泽和高启杰(2021)[4]认为“新农人”是指原来在都市生活或就业的人口,在自动自愿、有选择的基础上,秉持生态农业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不同形式来到农村进行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创业群体。综合学者的各种观点,认为“新农人”具有“互联网+农业”思维,拥有管理学、农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互联网、直播、数据分析等现代生产技能,能够因地制宜、发挥农业优势、提升农产品价值、创新农产品推广等,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建设。

2 乡村振兴与西安“新农人”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惠农政策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发展、高素质青年人才思想转变等,乡村人才队伍中涌现出各种“新农人”主体,如“投资新农人”“回乡新农人”“科技新农人”“电商新农人”等。

陕西新农人联合会成立于2015 年1 月,“土豆姐姐”(冯小燕)当选首任会长。发展至2018 年,陕西新农人已突破10 万人,包含都市白领、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农业创业者等,主要从事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电商销售、乡村旅游服务等。就西安周边地区而言,围绕白鹿原“樱桃”、临潼“石榴”、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阎良“甜瓜”等,呈现出各种农产品精加工、直播带货、农作物采摘、农业旅游等新业态,并由此产生出一批拥有新思路、新知识、新技术、新链接的“新农人”。西安“新农人”的发展在促进周边地区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流通模式,并且助推当地居民创业和就业。

根据西安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 年西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99.32 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7.314 万hm2,蔬菜种植面积7.18 万hm2,粮食产量为139.90 万t,蔬菜产量为378.58 万t。近些年,西安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粮食、蔬菜、园林水果和苗木花卉四大产业,大力推行以优质品种为前提、高产为基础和高效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发展,科技运用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西安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西安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新农人”队伍壮大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众多“新农人”以基础农业和“农业+”作为职业追求,践行乡村振兴使命。

3 西安“新农人”群体特征

西安“新农人”是一群有乡土情怀、具有新思维、拥有新技术的新时代追梦人,认可西安乡土文化,对西安乡村产业充满信心,能够在农业领域大展身手,发现农业新机遇,创新农业新业态。通过对西安“新农人”进行深度访谈,了解西安“新农人”的生活现状及日常行为,进而总结出其群体特征。

3.1 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

从关于西安的文学作品、歌曲当中,不难看出西安人本身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在对西安“新农人”的访谈过程中,青年“新农人”表现出对故土的热爱,对绿色健康、生态农业的期待,对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充满无限想象;中年“新农人”则表现出落叶归根、返璞归真的纯真愿望,同时看到农业的发展潜力,感受乡村的宁静和亲人的团聚等。西安农业主要集中在高陵、临潼、阎良、长安、鄠邑、周至、蓝田等周边区县,这些地区保留有传统的农耕文化、特色饮食和当地人的童年记忆。在城乡融合的进程中,西安“新农人”不忘初心,以农业作为自己的事业,以振兴乡村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乡村情结作为自己的内驱力,在广大乡村土地上爱农助农、务农兴农。

3.2 具有互联网思维

西安“新农人”具备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逐步实现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当前,西安“新农人”在销售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较多,主要体现为直播带货、微商销售、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西安“新农人”通过互联网与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进行联动,使得消费者能够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到地道、绿色、放心的西安原产地农产品,而西安本地农业生产者又能快速销售贮存时间较短的瓜果蔬菜。此外,根据消费者反馈意见,西安“新农人”还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改进农产品加工和再加工等。西安“新农人”擅于使用微博、微信、淘宝、抖音、快手等APP,通过这些平台分享新农村故事、农产品生长过程、农产品特点等,并通过这些平台与消费者、农业从业者、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等进行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等方面的探讨,改进生产方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和产量,进而促进农业农村更好发展。

3.3 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西安“新农人”善于发现商机,能够敏锐地洞察到现代都市人对于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以及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乡村旅游”“瓜果采摘”“农产品博览会”“农业科普”“室内蔬菜种植”“种子盲盒”等,鼓励不同需求的人接近农业、感受“春种秋收”的喜悦。此外,西安“新农人”品牌意识较高,以自媒体为主要阵地,打造个人品牌和农产品品牌,主动展示和记录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货的全过程,积极开展体验式品牌营销,深度影响目标客户。西安“新农人”能够以消费者为导向,挖掘消费者深层需求,致力于农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创新,打造具有西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和规模化等不同需求[5]。

3.4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西安“新农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农学、管理学、生态经济学、营销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访谈过程中,部分“新农人”表示其并非农业相关学科出身,也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在选择作为“新农人”之后,便开始通过网络自学或找有经验的人学习瓜果种植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技术、农产品电商等。此外,还需学习西安周边地区的地方文化,了解当地的地形、土壤、气候、风土人情等。市场的不确定性、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消费者愈加挑剔的需求,也使得“新农人”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化。西安“新农人”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学习新媒体技术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使用,学习如何使农业和其他产业共生融合,学习农业供产销各环节上的科技、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西安“新农人”通过不断地学习,为农业农村带来新思路、新气象。

3.5 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西安“新农人”选择在乡村从事农业相关工作,面临的压力来源主要包括4 个方面。首先,可能会面临家人的不理解、同龄人的不屑、社会的不认可。其次,对农业的不熟悉会带来一定的焦虑和学习压力。再次,可能会面临土地使用、农业基础设施、融资、雇佣劳动力等方面的困难。最后,农产品的周期属性、瓜果蔬菜的不耐贮藏性、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等,会给“新农人”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压力。西安“新农人”在保持不畏艰苦、敢打敢拼的农民本真特色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相信农业发展的远大前景,愿意以农业为抓手,振兴西安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4 西安“新农人”发展现状

通过问卷调研和实地考察,对西安“新农人”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现阶段西安“新农人”主要包含3 类。首先,生于乡村,成长于乡村,服务于乡村。其次,从乡村走向城市,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乡村。再次,从城市主动走向乡村。西安“新农人”能够结合互联网思维,运用所学知识改造乡村传统产业,助力西安周边地区乡村振兴。

4.1 集中于西安周边区县,与城市形成良性互动

由于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和城乡建设的协同发展,西安“新农人”主要集中于西安周边区县。同时,西安周边区县以其传统农业和优质果蔬为“新农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以西安城区为中心环线构建的1 h“交通圈”已基本形成,使得西安城区与周边区县的联系更为紧密。“新农人”选择到临潼、周至、鄠邑区等从事现代农业,通过便捷的物流条件及现代互联网技术将产品提供给西安城区或者其他地区。通过绿色新鲜农产品使得西安周边区县和城市形成良性互动,既解决了周边区县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绿色放心的高品质农产品。

4.2 以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为主,对物流依赖强

相比传统农人,西安“新农人”更具有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格局等,可围绕农产品开展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创新衍生产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虽然西安“新农人”有很多新的想法和技术,但仍旧是以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对土地及气候有一定的依赖性。

大多数生鲜果蔬不耐贮存,一旦成熟之后,需要迅速销售出去,以免变质腐烂。此外,农产品成熟之后,错过最佳食用时间,价格也会急剧下降,这些都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3 多数属于跨界复合型人才,有较强的学习需求

西安“新农人”群体中,有许多人并非农业出身,有大学生返乡创业、有都市白领异地创业、也有从其他行业转向农业的,其往往具有农业领域之外的更多知识和技能,成为“新农人”以后完成跨界转型,属于跨界复合型人才。

调查显示,大多数西安“新农人”从事农业的年限在3 年以内,对农业基本知识掌握较浅,有较强的学习需求。此外,面对数字时代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对“新农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掌握农业基本种植之外的管理、销售、仓储、物流、生态等方面的综合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5 促进西安“新农人”发展的建议

5.1 加强宣传鼓励,提高身份认同感

政府官方、行业协会、民间组织以及“新农人”,通过采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合宣传,如新闻报道、乡村文艺汇演、乡村文化墙、抖音短视频等手段,使得西安“新农人”这个群体被更多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在社会中获得身份认同。

此外,从政府优惠政策、乡村人才引进、农业发展前景、农业技能提升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帮助西安“新农人”获取政策支持和提升基础技能,激发西安“新农人”从事农业相关产业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当地政府表彰和榜样宣传,宣扬西安“新农人”先进事迹,树立西安“新农人”优秀典范,使得西安“新农人”获得自我认可和他人认同。

5.2 强化互联网思维,顺应时代发展

西安“新农人”在发展过程中,应紧跟时代脉搏,以创新驱动发展思维为引领,以“双创”能力为依托,以互联网的便利平台与其技术优势为载体,促进“新农人”借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在成长发展、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在“新农人”所从事产业的供产销各个环节上,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农业原材料的精准采购,农业生产的实时监控、远程控制以及农产品目标客户的准确识别和精准投放等。此外,运用互联网线上平台开设特色农产品网店,运用在线直播对农产品进行线上展示、推广和销售等,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使得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购买到当季农产品。同时,西安“新农人”应积极学习先进互联网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的优势,增值农产品价值,开拓农产品渠道,降低交易和管理成本。

5.3 打造“政企校农”共同体,助推“新农人”良性发展

政府、企业、高校以及“新农人”应加强联动,形成“政企校农”共同体。政府应进一步关注“新农人”群体成长与发展,加强“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落地,在全社会提倡“助农光荣”的新风尚,为西安“新农人”发展做好思想引领和基本保障工作。农业龙头企业应对“新农人”进行点对点帮扶,对西安周边地区农产品进行批量收购和加工,帮助“新农人”寻找优质客户,开拓优质渠道,并且对“新农人”提供技术帮扶和知识培训等。高校也需要充分挖掘“新农人”的真实需求,帮助“新农人”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创新和产业全面升级等。通过整合政府政策、企业资源、高校科研、“新农人”自身发展等,共同帮助西安“新农人”健康良性发展[6]。

5.4 培育职业“新农人”,促进乡村新发展

西安“新农人”在发展过程中,需进一步职业化和规范化,培育一批职业“新农人”。首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开设“新农人”教育培训专门机构,通过系统化的农业相关课程、管理类相关课程、现代互联网技术相关课程、沟通与表达相关课程等,对“新农人”进行正规化系统培训。此外还要注重“新农人”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实践操作,提升实战能力。其次,整合农业相关培训资源,充分调动农业类院校的优质资源,邀请高校教师走进乡村,协助构建线上学习资源和培训素材等。再次,通过农业技能竞赛或其他选拔比赛,挑选“新农人”榜样,颁发相应技能证书,提升“新农人”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举措共同培育职业“新农人”,进而促进乡村发展。

猜你喜欢

新农人新农西安
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农行杯”第六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西安2021
Oh 西安
未来是新农人的舞台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新农人电子商务创业模式探究
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