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以宁阳县为例

2021-12-15吴秋红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民职业

□吴秋红,张 超

(1.宁阳县葛石镇人民政府 山东 泰安 271404;2.中共宁阳县委党校 山东 泰安 271400)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有力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许多新型职业农民投身创新创业热潮。

在研究国内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特点和困境进行梳理,积极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举措,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活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新平台。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需要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政府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持续进步。近年来,宁阳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发挥创新创业的典型推动作用,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开创了“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1.1 有利于促进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快速形成

当前,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妥善解决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会影响到“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需要[1]。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下,宁阳县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仍然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工农、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随着我国强农惠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十分活跃。新型职业农民贯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利用国家政策和各种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同步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进程。

1.2 有利于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力

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高质量供给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都需要人力、财力等推动。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宁阳县出现了农业总量不足的现象,农业结构性问题逐渐暴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创新创业,通过建设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优势区,培育林果种植和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调整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了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同时,新型职业农民深入践行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上作出了贡献。

1.3 有利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创新创业是关键。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来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是增加农民就业收入、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许多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产业领域进行创新创业,通过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延伸了乡村产业发展链条,提高了乡村产业价值链条。另一方面,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逐步成为热潮,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了典型带动作用,吸引了更多大学生、城市居民和农民工投身农业或到农村进行投资与消费,拓展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形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2 宁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特点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是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生力量。随着时代发展及社会变迁,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2]。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持续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宁阳县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力度,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创新创业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意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一批懂经营、能创业、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成长为创新创业典型,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新贡献。

2.1 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厚

宁阳县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国家级示范县,近年来紧抓中央、省、市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关于创新创业的文件精神,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人才振兴等方面,制订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等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办法,吸引大中专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创业,让农业农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人才价值的良好平台。

宁阳县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双百双千”计划,明确到2022 年选拔100 名集体经济带头人和乡村产业经营能人、100 名返乡创业带头人和农业专业人才、培养2 000 名以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宁阳县设置现代农业之星等5 个类别,目前已确定现代农业之星12 名、返乡创业之星10 名。

宁阳县创新创业深入推进。一方面,创新创业人数明显增加,2019—2020 年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人数达6 800 人,带动一批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创新创业领域日益拓宽,由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不断向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新型职业农民创办领办的实体80%在乡镇、街道以下,创新创业人员70%以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应用推广现代农业信息技术。

2.2 创新创业特色比较明显

近年来,宁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项目主要是深挖农业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产品,依托特色开拓市场促创新创业。同时,宁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利用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林果、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促使“旅游+”“项目+”“农业+”等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宁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刘万林投资8 460 万元建设了现代化苹果精品基地,带动5 个村发展苹果种植413.33 hm2,培育宁葛红等10 多个优良品种,种植果树60 万棵,繁育果苗400 万株,吸纳当地就业人员600 余人。

2.3 创新创业管理模式不断革新

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创办领办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返乡人员和工商资本等,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促进农民群众创业就业。宁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友邦农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张辉,带领村民发展“山东友邦·彩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坚持现代农业、田园社区和休闲旅游一体化建设,带动周边农民1 000 余人实现就业增收,成为宁阳县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亮点。

3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困境

随着我国乡村人才振兴深入推进,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日新月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但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中面临的一些困境仍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3.1 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较低,缺乏科技支撑

从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和规模层次上来看,大多数创业者科技素质不高,在产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方面的应用不到位,与具有科研资质的科研院所合作偏少,缺乏科技支撑。一些特色产业村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产业发展局限于当地范围,农产品品质和技术等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差距。近年来,宁阳县东庄镇、乡饮乡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家庭农场、林果采摘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时,往往局限在农业观光和农产品采摘等较低层次,不能在高端化、科技、创意层次进行创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科技引领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

3.2 农民专业技能水平不强,教育培训缺乏高质高效

近年来,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国各地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程,虽然资金经费投入和教育培训力度比以往有很大提升,但仍存在重视教育培训任务内容、轻视培训质量实效的现象。农民培育知识更新较慢,即使有农业实践操作课程,也流于走马观花[3],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

地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经费投入渠道不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不健全,基层培训场所硬件设施较差。例如,宁阳县农业农村局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任务,由于工作量大和交通不便等,采取分类别、分批次的方式,在乡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很多乡镇财政资金紧张,办公设施条件差,具有培训资历的技术人员少,培训课程缺少农业特色化和多样化,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

3.3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差,创业发展影响障碍颇多

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是一些农村在供水、供气、供暖、网络通信、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差,仍存在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环境问题。同时,一些山区丘陵农业生产设施条件薄弱,特色产业发展速度缓慢。宁阳县一些山区丘陵乡镇的农副产品加工、林果种植等特色农业生产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有重要作用,但是农业生产地块散乱、种养缺水、交通不便等问题比较突出,物流网点、集市场所等销售经营条件较差,造成创业者发展产业项目投入成本和销售经营成本较高,影响当地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4 相关服务保障不到位,创业者筹集资金和用地指标难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深入推进,一些农民在农业产业项目上投入资金较大。由于自身储备资金不足和农业生产见效慢,农民在银行贷款遇到手续、门槛等限制难题,造成创业项目短期资金周转不力。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涉农项目需要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厂房、休闲观光度假等场所,但这些建设用地指标在农村不容易获取,而租用土地受限于租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创业者扩大产业规模和项目配套建设用地难。这些因素导致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缓慢,不利于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4 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的策略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创业是重要途径。在当前高质量发展时期,加快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要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用人才发展引领创新创业,努力形成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创业就业动力迸发的良好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4.1 强化党管人才,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

在新发展阶段,推进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党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组织载体,以党建引领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广泛开展“党建+创新创业行动”,党组织牵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让新型职业农民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其创新创业动力与能力。

4.2 聚力顶层设计,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不断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4]。要突出线上与线下、当前发展与未来需求的结合,着眼培养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在线上,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开设精品专业课程;在线下,依托有条件的高校、党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教育科研机构,举办培训班,开展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创业就业指导,增强农民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结合,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分明的培育体系,分门别类、分批分类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实施培训计划。增强培育的规范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能创业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4.3 搭建发展平台,拓展创新创业的渠道和路径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通过惠农强农政策和对上争取等方式,加强供水、供气、道路、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统筹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环境。

搭建“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平台,依托“互联网+”开展农业农村智能化升级行动,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经济。建成一批具有技能培训、技术创新和创业孵化等功能的一体化新型职业农民新技术创新创业中心,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为创新创业注入新动能。

4.4 加强服务保障,提高创新创业的带动效应

制定并落实贷款、用地等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设立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基金,吸引高校毕业生、城市精英、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强化人才集聚效应。科学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优化新型职业农民注册登记制度[5],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让农民成为“有前途、有奔头”的职业,吸引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

健全新型工农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引导各类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增强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健全农业专业化服务体系,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创业模式,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及时将新品种、新技术与农户有效衔接。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民职业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