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21-12-15黄亦斌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规范农民农村

□黄亦斌

(三明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福建 三明 36500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家庭经营小农户同市场连接的有效渠道,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方法[1]。各地区应把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列为重要政府事务,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规范农民合作社,深入探索农民合作社有效的经营模式及运行机制,加强指导与监督,创新服务理念与方式,提高合作社质量,积极发挥服务带动能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义

1.1 有助于推动农村企业发展

新时期下,农村企业是执行乡村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特别是龙头企业,在乡村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学组建与规范经营,对于农村企业发展具有两点优势。一是降低交易风险。不同于一家一户传统商品订单模式,企业同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所面临的风险更小。同时,同规范运行的专业合作社合作,合作关系将更加持久、稳定。如此,供货的农民收入得到有效保障,且企业面对的违约风险降低,进而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降低交易成本。同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服产品交易实现了规模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

1.2 有助于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对于乡村产业振兴而言,提高农民收入是主要出发点。传统农村产业制度下,农民主要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有的办了农家乐,但是需自己承担成本与风险,利润较低、风险大。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受益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3 个方面。一是成立与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进而有效控制运营投入,增加农民受益;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积极引入现代科技及有关资源,有力地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及旅游服务技术及服务能力的提高,进而可降低成本投入;三是规模化产业机制,再配以多方衔接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销售网络体系,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能集中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产业发展,进一步细化产业,增加农村产业赢利点,在风险降低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

1.3 有助于优化基层政府管理

以个体为主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因农民群体意识、理念及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使得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3]。对于各地区政府来讲,这种混乱的个体发展模式,产业整合与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不管是引进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执行政策制度,还是日常管理与执法活动,均困难重重。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实质上是把农民个体集中到规范、系统、全面的体系中,轻松整合产业结构、引入技术,实现规范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更有利于政府的治理。在这一背景下,政府能积极践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战略,并对发展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一步优化促进战略,积极发挥政府管理、引导与统筹的职能。

1.4 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经济转型

从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得知,经济作物种植、传统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科学养殖及乡村旅游的等产业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4]。在这些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需大规模资源、资金及最新技术为支撑,并统筹规划管理机制,加强执行管理。

积极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且在知识传播、技术引入及专业培训等方面构建更广阔的平台,指导农村地区结合自身环境现状,促使产业经济迅速转型。这对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不平衡

因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处不同的农村,再加上各农村经济水平、生产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各个合作社在产业规模及发展速度方面不平衡,对于特色产品发展及带动能力往往参差不齐。从区域角度分析,位于沿河区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进程较高、经营能力较强;而处于半高山、高山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产业化进程相对较慢,整体运营能力较低。

2.2 内部机制还不健全

据了解,约3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并未进行合作经营。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相关制度较为匮乏,尚未完全构建经营管理体系,以家庭为中心开展生产活动。同时,虽然开设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配以相关基地,但是基础设施较差、无序经营、自产自销,使得合作效果较差。

2.3 缺乏专业人才

对大量农村地区调查得知,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需人才不足,主要表现为4 个方面。一是带头领班人才不足。在合作社中,同时具备管理与技术能力的人才屈指可数,偏远地区几乎没有。二是经营管理类人才不足。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要积极牵头,组织开展生产,还要跑市场,需投入大量的精力。三是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主要表现为农机操作、兽医、农业技术类人才较为匮乏。四是缺少市场营销人才。应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并积极同市场对接。

2.4 缺乏资金

在引进新技术及新品种、扩大种养基地规模、健全基础设施、市场销售等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缺口较大,只是依靠社员自行集资,无疑是杯水车薪。同时,在融资贷款中出现抵押担保不足的现象,难以成功融资。资金不足、融资难是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3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对策

3.1 加强规范化提升

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讲,为了能够确保规范发展,强化规范化水平尤为关键[5]。对此,各地区合作社必须立足于自身现状,优化调整相关章程制度,组织与开展生产活动,激发广大农户参与热情,加强监督与管理。同时鼓励各合作社设立党组织,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采取聘请财务人员、费用共担的模式,进一步提高财务规范化管理能力,如实记账,并制定与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动态监测制度,定期将会计报表报送农业农村局,全程监督产业扶持基金,加强风险防范。执行盈余分配制度,对于贡献较大的社员,成员大会通过广泛考察与核实予以批准,并进行相对应的奖励。注重动机管理,并制定相关退出机制,全面监管整个实施情况,逐步提高合作社整体运营水平。广泛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工作,开展专项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评定指标体系,完善示范社会动态监测体系,广泛开展四级联创,积极践行相关奖励制度,广泛宣传,加强示范引领,有效规范合作社。

3.2 加大培训力度

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全社会认知,尽力在群众干部中形成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共同认知[6]。设立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及领班人的专业技能。强化合作社带头人、发起人的教育与培养,进而逐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带头人自身并不是完全具备各种生产技能,应建立与实施业务培训制度,重点培养运销大户、农业生产、负责人,促使其能够对合作政策及理论了如指掌,进而提高合作社发展指导能力,预防经营决策片面或失误,有效引导农民构建合作社。

3.3 集中资金

目前,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直接打击了农民粮食种植热情与积极性,使得农业生产难以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借助农村土地规模效应,积极开发资源,实施集约经营模式,克服单个农户经营困难,有效整合政府及个人资金,组建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共同购买生产资料,集中销售产品,节省大量交易费用的同时缩短市场距离,拓展销售市场,避免中间商赚取差价。

储存运输、加工环节的经济利益被省去,且能够分散或降低市场风险,避免因价格变化而影响生产。特别是一些农民合作社已经完成了产销一体化,或已经成长为龙头企业,可全面、有序协调原料生产、加工等各方利益,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保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采取基地连农户、公司带农户的方式,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进行规模、集约经营,实现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专业性,精准分工、分业。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如通信、电、水、道路等),政府应高度重视,投入稳定建设资金。另外,加大金融机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有力的资金扶持力度,农业融资担保机构广泛开展与推广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担保产品,并提供优质的担保服务。针对各种农业保险品种,积极吸引有意愿参保的合作社,对其进行大力扶持,并推出“一县一(多)品”特色保险,促使合作社防御自然风险的能力逐渐增强[7]。

3.4 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

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品科技信息、市场供求信息、产品价格信息、农资价格信息等,及时发布、收集并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构建完善的服务设备,保证农民合作社联网,构建网络销售、公共服务信息等各种平台。全程监测水产品、农产品、畜产品,保障其安全性与高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职能部门对外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强调建设与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与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同其成员、周边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构建密切的利益连接关系,吸引更多贫困户能够参与到生产与经营活动中。例如2019 年,农业农村部批准了河北、湖北、陕西等8 省30 县(市、区)开展首批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计划,各地区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示范社评定标准及体系,大力推广国家、省、市、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计划,采用竞争立项、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样化方式,大力扶持合作社,促使其能积极引进与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

4 结束语

通过20 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缺陷。对此,应积极探索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设优质的市场环境,提供所需服务,这是现阶段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过程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以实践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创新,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结构与体系,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规范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新农村 新一辈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