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15赵世祥崔菁菁

山西农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吉林省物流农产品

□赵世祥,崔菁菁

(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23)

1 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1.1 政府政策保障

如何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社会各方一直关注的焦点。吉林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在2020 年先后出台了《数字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关于做好2020 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文件针对吉林省的地方特点,对本省的信息、农业、电商主体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可行性规划步骤,扩大了电子商务对农村的影响,加速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1]。

1.2 农村通信基础

2020 年,吉林省信息消费规模达1 300 亿元,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100%,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80%以上,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55%以上,城市家庭宽带接入服务能力达到100 Mbps,农村达到20 Mbps。网络覆盖面积的持续扩大导致市场信息获取的难度降低,智能手机的普及加大了对信息的使用频率,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供给用户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相互交换,使得电子商务在更多的销售渠道中发挥强劲的作用。为了使吉林省内偏远山区接入互联网,吉林省通信管理局相继将长春市、辽源市和延吉州所属的共24 个村、吉林市和通化市所属的21 个村列入第一、二批试点地区。该举措不只是在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推进网络建设,也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建设了不可或缺的桥梁[2]。

1.3 县(市)区的电商规模

列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的8 个吉林县(市),凭借自身独特的人文和地理优势,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本地特色的电子商务业务。从各县(市)力推的商品来看,其发展的商品主要是围绕着当地特色的某一种或几种产品进行力推,而不是在未经深入调查盲目大肆宣传所有产品、涉及的所有产业。因此,对地方树立独家品牌起到重要作用。比如,闻名中外的梅河口市大米、抚松县人参、蛟河市林蛙油等。但是各地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一定差距。2018 年,延吉市这座电商大厦屹然兴起,拥有30 多家知名电商企业,这成为了延吉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真实写照,也使得吉林省唯一的“淘宝村”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村诞生。蛟河市则采用更加灵活的电商模式,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和交通物流;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文化旅游,间接带动餐饮、住宿等业务。相比之下,以药材农产品为主的抚松县就相对不足,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敦化也起步晚、速度慢。

2 吉林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交易性主体素质低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相关方面的人才需求愈加强烈,电子商务是复合型专业,需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和商业管理技术。针对吉林省总体人口来说,总人口数为2 680 万,其中农村人口为1 349 万,约占总人数的50%。从受教育程度来说,绝大多数人口为初中以下学历,6 岁及以上未上学人数约占6.49%,15 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为7.53 万人,约占15 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7.47%。

由此看出,大多数电子商务的运营主体都是农民,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农民缺乏相关经验和知识,其承办的网店就很难维持下去,从而对电商模式的盈利能力产生怀疑,间接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3]。

2.2 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完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先决条件。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简单理解就是信号传递的过程,从信号的发出,比如信号塔、信号站,到信号的传递、宽带、光纤及各个运营商,再到信号的接收,比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目前,信号接收的终端产品已经大面积普及,手机市场非常广阔,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特别是农村地区仍然使用座机或不能上网的“老人机”,以此形成了网络覆盖盲区。

近两年吉林省有的农村地区才接入无线网络。以吉林省桦甸市为例,于2018 年年初推行无线互联网安装到户的政策,直到年底才基本覆盖乡镇地区。2018 年,吉林省电子商务企业已经达到约3 000 家,同比增长40%,但是占全国比重只达到7.3%。全国淘宝活跃网站高达989.8 万,吉林省注册淘宝网店数量超过12 万家,占比1.2%。相比我国发达省市,吉林省的互联网普及率仍有较大差距。

2.3 品牌竞争力薄弱

吉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是中国著名的“粮仓”。吉林省的特色农产品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这只是在吉林特产的基础上,一旦具体到某一品牌时便无人知晓,说明吉林省的经营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当前,吉林大米、长白山人参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也取得很高的评价,但吉林省的有机绿色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较少,竞争力较弱,始终无法做大做强[4]。

2.4 物流体系尚未完善

2.4.1 吉林省农产品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作为吉林省物流运输的主要承运方式,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吉林省乡镇柏油路的修建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但是柏油路的承重问题,使得许多大型车辆无法通行,并且许多偏远地区尚未修路,道路系统尚未完善。由于吉林省的农业生产模式呈现小规模分散的特点,且大多数运输为自营运输,成本高、效率低,途中时常受损严重。另外吉林省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特点明显,运输与收获季节不同步。

2.4.2 物流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证,“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电商企业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农产品想要发展,离不开安全、快速、及时的配送。目前,吉林省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偏远地区甚至没有公路,即使修建物流中心,也只能送达到乡、县地区。且农村村落分布零散,物流平台信息不健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

3 促进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3.1 引进和培养农业电子商务人才

想要更好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就需要相关专业能力强的人才做基石,无论是信息技术、商业管理还是农业知识,都必须熟练掌握。目前,由于电子商务是后兴产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更是少之又少,发展经验不足,应引进大量专业人才帮助农民学习计算机方面的技能。

开展电子商务平台的前提条件是组织一个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发展此队伍的第一步就是引进技术人员。政府可以为此方面人才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广纳贤士,汇集更多农业、电子信息、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无论是专家教授还是毕业大学生都可以引进,农村电子商务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共同为电商事业作出贡献。政府也应该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调节双重手段,为其提供物质保障,这才是人才不断涌入的源泉。

3.2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想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提升信息传播速度。近年来,吉林省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通过建设完善的网络基础建设使其获取有用的市场信息。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有相关部门和设备的维护。网络宽带、移动信号站都是确保客户端能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但是因为农村地区交通不发达,网络信息设备的维护成本较高,为了可以让农村网络运营商可以正常地对地区网络进行维护,当地政府应适当发挥支持和引导的作用,严厉杜绝因维护不及时或管理不善导致设备出现老化及损坏。

3.3 加强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

利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产品销售,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让人们都了解到吉林省农产品的特点和质量,有利于帮助吉林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但是,目前的农产品市场上不单单是合格的产品,以次充好的产品会妨碍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推广。所以,应加强农产品在网络市场上的拓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生产标准化的农产品。在当前市场中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下,买卖双方都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交易,双方都是未曾谋面的陌生人,农产品产品质量是双方能否达成交易的关键因素。

3.4 加强吉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农村一方面要加强农村道路的铺建,建设农村道路交通网体系,另一方面要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配套设施[5]。目前,吉林省农村还不具备农户自己承担物流配送的能力,其主要办法就是与现有的物流公司合作,对于平台上成交的农产品订单由合作的物流公司运输,但是由于农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其易腐性、及时性、易坏性的特点,要求物流公司用专门的冷藏车运输,并且运输中的风险由物流公司承担。如果在政府资金支持充裕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自行组建物流队伍。物流运输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最重要的一环,缺少这一环的电子商务将无法发展,因此开展各种形式的现代化物流运输势在必行。

3.5 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脱离相关的市场营销模式,在模式的变动与转换过程中,市场信息资料共享是必然的。而吉林省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普遍以个体的形式发展,所以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不管是手机市场信息还是分析市场信息资料或是重大决策时都缺少相关经验。此时的农民个体就需要一个具有专业水平较高的团队来给予帮助。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有别于传统模式,是以集思广益、专业技能来代替农民个体的“摸着石头过河”,可以减少因农民个人知识有限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整条生产线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提高农民在决策时的正确性,避免盲目从众,没有理性分析实际情况,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

4 结论

4.1 主要观点

通过深入研究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其他发达省份的发展经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首先,对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吉林省政府不断提高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均有所改善。但是相比其他发达省份,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程度仍有较大差距,且电商平台的应用方面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次,对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总体来说,吉林省的商业发展水平较发达省份低,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较差,劳动力素质较低,这些都是限制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电子商务在农村起步相对较晚,农村受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限制较大,难以高效地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生产具有小规模分散的特点,并且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竞争力较弱,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速度较慢的原因。

4.2 研究不足之处

针对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提出的语言学术性与理论性有待加强。同时对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经验的分析不具体,缺乏部分研究一手资料,部分内容难以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对于平台的建设、建立良好的电商环境需要全民参与,但实际过程中可能存在矫枉过正的可能性,实施电子商务的地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希望将来更多的农村能够借鉴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帮助农村实现价值最大化。

猜你喜欢

吉林省物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登泰山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