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旧地方志茶叶文献汇考》评介
2021-12-15余辉
余辉
《江西旧地方志茶叶文献汇考》(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由万光明先生广搜“江西古方志”中茶叶文献而成。他以明代至民国三十八年前江西各时期省、府、县等方志为主,董理江西茶叶之相关记载,如产地、水土、风俗、传说、人物、政治、赋榷、诗文等,凡经眼所见,详略俱载。并援引其他文献材料,撷取与方志茶叶资料相同或相近者,以“编者按”录为补充,相互印证;无证者则付诸阙如。并摘编民国三十八年前有关江西茶叶文献材料,以“附录”列条,记一县茶事,增补方志之不足。这是一项细致繁杂且颇耗费心力的工作。万先生积数年之力,爬梳文献,辑成此书,对江西茶文化的推广,实在是有大的贡献。
一、江西茶文化资料的全面收集
此书最大的特点是细致。从各处地方志收罗茶叶相关材料,这项材料不一定都归在地方志物产类,而是遍布风俗、赋役、舆地、山川等门类,如果不仔细爬梳翻检书籍,很容易漏失材料。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江西地方志散失各处,《(中国台湾)成文出版社景印方志系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保存了江西方志大宗文献,此外还有《日本藏罕见中国地方志》《北京大学藏中国地方志》《故宫藏珍本图书》等大型丛刊,都有不少的江西地方志,万先生也一一详查,并收入《汇考》中。对于新出版的《天一阁藏方志全编》,万先生也及时查检,全面收集材料使得本书资料的原始性与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是目前从方志中辑录江西茶文化内容最丰富的学术资料书。以新建县为例,本书利用明嘉靖四年《江西通志》、明万历十六年《新修南昌府志》、清康熙二年《南昌郡乘》、清康熙十九年《新建县志》、清康熙二十二年《江西通志》、清康熙五十九年《西江志》、清雍正十年《江西通志》、清乾隆五十四年《南昌府志》、清道光四年《重订新建续志》、清道光二十九年《新建县志》、清同治十年《新建县志》、清同治十二年《南昌府志》、清光绪七年《江西通志》、民国甲子年《西山志略》等书,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对勘,以按语分析历代记载的异同,并皆存留资料原文。再以进贤县为例,本书收录有明姚可成《食物本草》中《宜茶之水·圣井》关于进贤名胜麻山井水的记载,这是作者以水文化结合当地茶文化的尝试,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为各地将茶文化与其他物质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汇考》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方志等文献辑录,历代文集关于各地茶的资料也酌情收入,修水县冷采芸《小洞山房诗草》关于作红茶的诗“闻道洋夷病难拯,拯病惟有春山茗”,反映了鸦片战争前清人对外销红茶的认识。本书利用晚清《江西农工商纪略》(清光绪三十四年石印本,江西省图书馆藏)、《江西物产总会说明书》(宣统二年石印本,江西省图书馆藏)、《南洋劝业会杂咏》(宣统二年上海天宝石印书局)等文献,充实了晚清至民国早期江西茶文化的资料。晚清以来,对于现代化包括农学现代化在内的追求,一直萦绕在每一个有识之士的心中,这一时期出版的书籍兼具东方传统博物学与西方现代化调查的样式,其中有很高的资料价值与特殊的时代印记。这方面还有清末到民国以来编撰的乡土志,《汇考》也有不少参引,至于民国以来杂志刊载的有关茶叶的学术调查,本书也有不少引用,使得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资料性。
二、对江西茶史文献的考订
《汇考》另一个特点是,万先生在每一个地区的茶叶文献辑录前,都有解题。即从唐宋以来的传世文献来考证与说明当地茶叶生产与营销,以及茶文化的源流,这对于我们理解江西各地茶文化,有很大的帮助。万先生并非仅仅就茶叶本身的产销及其文化进行破题,而且还从历代政书中间选取与茶相关的政治背景资料,并结合时代进行说明,每一篇都不失为一篇精湛的小论文,加深了我们对“江西茶”文化历史背景的理解。
《汇考》对方志中有关条文,旁征博引,力求用史实说话,把各种相关文集、政书、类书、茶谱等中的相关文献收罗齐备,并且以编者按形式附录在正文之下,形成加注。傅斯年先生曾引用德国史学家兰克名言:“史学即是史料学。”傅先生本人倡导中研院史语所为代表的民国学界“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万先生可谓实践傅先生史学观念的一个代表。《汇考》内容详实、考订精详,用史料说话,无疑将会使得本书成为江西茶文化史的经典之作,大有裨益于今日,也必将流传后世。
三、研究江西地方茶文化的意义
当代社会,各地都在讲求特色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国文化主流,什么是地方特色文化?茶文化是缘起自中国的古老文化,也是传统东亚文化圈的核心文化,并且近世以来对世界影响甚巨。那么茶文化就是地方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最好的结合,清代广州十三行每年销往国外的茶叶达上千万两白银,但是外人只知道这是中国茶叶,而不知出自哪里,更不论有哪些文化意涵,使得中国茶叶在走向世界过程中一直面临着知名度不高的问题,现当代中国茶叶在销量上一直受国外的立顿、伊藤园等大牌压制,这与没有加强茶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关系。万先生《汇考》一书则为我们弘扬中国茶叶文化、历史和品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江西建设地方茶文化也有启迪。
以上是对万先生大作一点粗浅的认识。可以预期,这部厚重著作的价值,今后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