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漏工:侧耳夜听“地下水”
2021-12-14赵楠楠
赵楠楠
听漏工白银峰在等待深夜的来临,因为白天太嘈杂了。
晚上11点,当整座城市进入睡眠,他穿上带有银色反光条的工服,坐进黄色工程车的驾驶室,发动引擎。
北京东城区40多平方公里的地表以下,还藏着一座城—从各家各户经过的自来水管道盘绕穿行,最终织成一张巨网。管道错综复杂的分布情况,丝毫不比地表以上的建筑布局简单。由于水土腐蚀、车辆过载、建筑施工、温度变化等因素,漏水成为水管最常见的问题。埋在地表以下最深能达六七米的管道,要找出其漏水点,自然不能靠眼睛。白银峰的工作,便是用耳朵去捕捉从地下传来的微弱声音,通过声音找到漏水点。
所以,越是夜深,没有噪声干扰的时候,越是白银峰的最佳工作时间。
东四三条胡同的管道漏水,白银峰带着工具去寻找。昏黄的路灯下,他手法娴熟地用钎子把井盖撬开,将传导声音的听音杆一端接触到管道,然后弯腰侧头,把一只耳朵贴在听音杆的另一端。
“这是路面振动的声音,还有水表表针转动的声音。”
漏水点不在附近,白银峰沿路撬开下一个井盖。
“能听到漏水声了,漏点应该在前方10米左右。”
再撬开一个井盖……
“这是漏出的水冲击沙子的声音,漏点不远了。”
白银峰可以从管道传出的声音听出很多信息,而在《中国工人》记者听来,几乎全是一样的“嗡嗡”声。
干这一行,最重要的是听力要好。正常人几乎察觉不到20分贝以下的声音,但白银峰却可以敏銳地听见10分贝甚至更微弱的声音。
2010年,在北京自来水集团禹通公司东四维修所干管道维修工的白银峰因为听力好被挑选做听漏工。至今11年的工作生涯中,“天赋和经验缺一不可”是他最大的感触。在他看来,每个漏点都不一样,干一辈子要学一辈子。这些年,先进的测漏仪器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最终还要依靠人的经验和判断。
通常,白银峰会用听音杆将漏点范围缩小在两个井之间,最后用类似于医生听诊器的听漏仪去锁定漏点。白银峰将听漏仪的探头紧贴地面,耳机里传来的是放大了数千倍的震耳的“隆隆”声。要从放大了数千倍的各种噪声和地下管道声音中精确捕捉有用的信息,需要全神贯注。
一辆汽车打着双闪从白银峰身边驶过,这个时候如果闪躲不及时,汽车的轰隆声被收集到耳机里,无疑是对耳膜的一次爆破性冲击,白银峰经常会因此头晕目眩、短暂性耳鸣。
听漏允许存在1米的误差,但白银峰可以精准到10厘米甚至更小的范围。聊起这些,他脸上掩饰不住的自豪。
虽然晚上是最佳工作时间,但白银峰需要24小时待命。只要接到报修,他就要马上赶往现场。通常那些白天不容易判断又不紧急的漏点,他会等到晚上去听;但遇到紧急情况,即使在白天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他也要照常工作。“严重的漏点必须马上抢修,尽最大努力减少水资源浪费,不让居民正常用水受影响。”简单的漏点,白银峰半个小时以内就可以找到,但遇到复杂的情况,一两天的时间也是有的。
除了抢修,管道常规排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维修所负责整个东城区的管道,白银峰每年要对这些管道检查3遍。经年累月的工作,让他似乎得了“职业病”,走在街上不自觉地留意哪里有异常声音。
因为通常出现在夜间的井盖旁,白银峰常被误以为是偷井盖的小偷,无辜遭受破口大骂。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每当听到居民的赞扬,他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白银峰结束一天的工作往往已是第二天凌晨。当夜色渐渐褪去,城市醒来之前,更多和白银峰一样的听漏工已悄悄走过了一遍大街小巷。他们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保障着我们的生活,守护着城市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