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1-12-14陈晨
陈晨
摘要:自主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学习方式;质疑;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能因数,设计层层深入的思考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脑,深入理解,掌握新知,并主动进行思考。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即视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个引导者,要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要在学生积极、主动配合下开展教学,离开学生这一活生生的主体来谈教学,不仅是无的放矢,而且会使教师的种种努力事倍功半或徒劳一番。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使思维步步拓展,让思维有偏差的同学得以修正,并从中悟出思考问题的方法,自主得出问题答案。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它应更多地拓展和延伸到课堂之外,如把部分教材内容延伸出课堂,联系实际生活,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可抓住课文中的某一知识点拓展开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感受人间美好、崇高的情感,认识人与自然界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学生们关心社会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知识面拓宽了,思维更加活跃了,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活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教师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训练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特别快,很多知识学生还来不及学,甚至还没有见过就已经过时了。如果我们还用传统的方法,以知识为本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可以想象那“狭小的容器”又怎能装得下过量的知识呢?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显得更重要。我们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自主读书、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独立思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自由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启发。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会学习的能力的提高。面向學生发展的教育。应该强调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
六、加强学生自主评价、总结、交流、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对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对其学习成果加以评价,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在评价方法上,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要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互评、自评中得到锻炼,受到激励。由于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要全面评价,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应引起重视。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用激励性语言进行定性评价。
总之,教学中应该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中应加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重视方法指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适应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让我们相信学生,留给他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主动地、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赵国忠,透视名师课堂管理[M]。浙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