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人的身份(Identity)及其认同感

2021-12-14拉勒达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3期
关键词:认同感身份民族

拉勒达

摘要:人有多种身份及其认同感,但一般情况下人的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处于潜在的,当人的身份受到一定的冲击,或者人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人的身份随之而变化,从而激起人的自我认同感。文章以几个层面对人的身份及其认同感的变化做一个粗略的解释。

关键词:身份;民族;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英文的“Identity”一词,被译为“身份”,而“身份”被用于“身份权、身份证”。指公民的人身资格:一、指人的出身、地位和资格;二、特指受人尊敬的地位。其概念,说它简单就是简单,但说复杂它却复杂。就如同“民族”一词一样,我们很难定义其概念,因为它是一个较有问题和争议的术语。“中国的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调查虽然主要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指针,但是,中国的政治家和学者并没有拘泥于他的宏观理论,教条地加以套用,而是从具体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按照不同标准识别不同民族。例如,有的民族用语言来标准识别,有的民族用历史标准识别,还有的民族用心理标准识别。从大范围来说,斯大林所说是语言、经济、文化和心理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各个具体民族来说,这四个要素就并非‘缺一不可’了”2。

众所周知,斯大林对民族提出四个特征,是强调客观因素的一个范例,而安德森的“它是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被想象成天生拥有边界和至高无上的”,是强调主观因素的一个范例。那么“对民族的定义可分为强调‘客观’因素的,如语言、宗教和习惯,以及强调纯‘主观’因素的,如行为、感受和感情等两大类。领土和制度等。”3 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提出的这两种概念虽然是大家公认的,但实际的操作当中人们不一定都要按照这两个概念进行民族身份识别和认同的,因为两者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知道民族的定义以及其身份的认同是较复杂的。同样,人的身份(Identity)本身是个较模糊的概念,因为它是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物质的东西结合而成的。因此所谓的身份是什么?到底是谁需要身份?在什么情况下人才会需要身份Identity?这些疑问的提问是很自然和正常的。我们以下从几个方面阐释一下人的身份以及其认同感。

一、人具有多种身份

人的身份(Identity)应该是多样和复杂的,其不可能存在于某个方面或单一的形式,因为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去观察,我们不难看到人的多样身份,比如,人的社会身份、文化身份、政治身份、宗教身份、民族身份、族群身份、種族身份、国民身份、领导身份、职工身份、教师身份、学生身份、个人身份、家庭成员身份、父或母身份、儿或女身份等等。既然人有如此多种身份,那么随之而又会产生人的不同角色和种种认同感:如社会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宗教认同、民族认同、族群认同、种族认同、国家认同、领导认同、职务认同、家庭认同、自我认同等等。当一个有孩子的男人在家里时他是个父亲,在单位里却是一名员工,而与不同民族人交流中他就是他自己民族的一成员,在国家里是一个公民等等。因为这种社会关系一个人有种种身份,但一个人的与其身份相随而来的种种认同感处于潜在的,是随环境和场合的变化而显现出来,但一般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同时产生或时常会暴露出来的。

二、当人受到挑战时,人才会更加注重自我身份

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族群或种族的某种身份受到一定的挑战时,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一种特殊的身份,并会想到要对自己的身份加以保护,因此而会强化对这种身份的认同感。对于自己某种身份的冲击越大,对这种身份的认同感也随之加剧,从而人不仅需要身份“Identity”,而且其需求变得更加强烈。相对来说,弱小群体或个体的自我认同感比强势的群体更加明显和强烈,是因为弱小群体或个体的身份在有意无意中会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或伤害,因此而弱小群体或个体比强势群体更加注重和讲究自己的身份,同时弱小群体自己某种身份的认同感随时会变得有些强烈。在民族聚居区,多民族互相交往、交流及交融的过程当中,一个处于弱小或少数的人或民族,在与主流民族在身份以及文化上有所差异而对自己的身份随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或排挤,使之让这个少数或弱小民族激起民族感情而更加想要它自己独特的身份“Identity”,并会尽可能地保留自己独特的身份,从而随之增强身份认同感。

三、人需要的身份随环境或场合的变化而变化

虽然可以说人有多种身份,只有当人处于不同的角度或场合时,才能突显其不同的身份角色。如在家,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人应有其家庭成员的身份及其认同感,在单位上班,就有其职工的身份及其认同感;而从民族的层面看,人作为一个民族的成分之一,也有其民族的身份及其认同感;而代表一个省去北京参加会议,就会代表一个省的身份,而把他放在一个国家的层面时就会有国民的身份及其认同感。所以人的身份的需求及其认同感不会停留在一个点上或某一个方面,或者是不会僵持于某个层面,随着情况和场合的变化而人扮演的身份角色有所变化。

四、与不同的人和民族相遇时,人更能认识和加注重自彼此的Identity

人只有与自己不同的人相遇时,才发现彼此间的差异,也会看得见他人身上的不同之处和自己身上的特点,从而更加认识自我的身份,并会深刻认识自我的身份特征,同时会激起自我认同感。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民族或族群在互相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当中,才会发现不同民族或族群之间的差异,从而更能辨别彼此的民族或族群特征,并对自我民族的身份有了新的认识以及认同。当弱势民族或个人受到强势民族的冲击和影响而更加激起自我民族的意识及其认同感。

总而言之,人有多种身份,但一般情况下人的种种身份的认同感处于潜在的,当只有人的身份受到一定的冲击,或者是人所处的环境或场合有所变化,或者是人与其他不同的文化相遇时,才会更加认识和注重自己身份和文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10:109

安东尼·史密斯著,叶江译:《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12

本文系河西学院科研启动项目“藏族‘禄’仪式的综合研究”(批准号:KYQD202006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认同感身份民族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跟踪导练(三)(5)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