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学关键性事件有效解决课堂教学质量痛点
2021-12-14袁怀敏
袁怀敏
摘要:一节完整的课由多个教学事件串联而成,这些事件围绕共同的教学目标主题。而这些事件中的个别事件,看似平常,容易被忽略,却对课堂教学质量痛点、对学生的学习成就,甚至教师的专业成长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就是教学关键性事件。文章对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能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解决教学痛点、障碍点的关键性事件,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和深度学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关键性事件;教学质量痛点;案例分析
教学中的关键性事件最早源于英国教育专家D.特里普(D.TriPP),其在《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发展教师专业的判断力》一书中指出,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并不是指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本身是关键的,而是把事件看成是在更宽广的一般社会情景范畴里的例子,通过分析、判断、研究这些看似普通的、一般的、习以为常的案例来改变教师的意识和课堂行动,寻找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意义,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关键点和思维障碍点,要求教师敏锐把握学生的学习痛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问题为导向,抓住教学关键性。下面基于三个案例,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性事件。
案例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
关于平面镜成像,因为学生有平时照镜子的生活经验,所以能较容易地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较为基础的问题时应该比较顺利,但是在解决课堂例题时出错的学生仍然較多。
题目小明站在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的像离他的距离是,小明后退0.5m,则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从学生的作答情况看,32名学生提交答案,17名学生回答正确,15名学生回答错误。很明显,这道题作答质量较差,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思维的主要障碍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深度学习的机会。其一,正确读题,理解关键词“像离他”;其二,判断学生产生认知障碍的根本原因,针对填写“镜像变大”或“镜像变小”的学生,要引导其正确分析原因。人远离镜子,像在人眼里的视角变小,但是人占景物的比例是不变的,变大或变小只是视觉的假象,像的实际大小不变,这与我们平时看物体近大远小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案例1中,学生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对知识的理解产生了前摄抑制,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性事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感性经验认知错误的原因。
案例2: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在长安被权臣馋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还乡,离开长安前朋友设宴送别时所作。全诗共12句,教师引导学生逐两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得出诗人的情感变化脉络为“欢乐—苦闷—悲愤—希望—迷惘—乐观”。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教师还要利用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灵活应用诗句,建立生活与文本信息的联系,发展高阶思维,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各种应用场景,用相应的诗句来表达。例如,对身处逆境的自己或朋友的激励,可以引用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能获得良好的机会或难得的机缘,可以引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世事艰难,多次碰壁,可以引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等。
通过设置情境、场景,联系古诗词,锻炼学生的思维,实现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关键性事件。借助正向和反向的思维训练,能使学生自如地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提炼信息,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写作素材无疑会有很大帮助。
案例3:试卷讲评课。
对于试卷评讲课,目前教师都能熟练应用大数据进行评讲,并形成基本范式,即班级整体情况、高频错题分析、典型样卷评析,以此来了解学生的个人作答情况及在班级中的整体表现,认识学生普遍学习误区,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单元的试卷评讲中,教师概括了学生作答的主要错误类型:(1)概念不清;(2)审题不清;(3)计算题易错点:前后不一致、去括号、计算错误;(4)画数轴应画成直线;(5)对问题缺乏深入思考;(6)注意细节。
又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生活新空间”单元的试卷评讲中,教师就材料题引导学生评析技巧:(1)做判断;
(2)结合材料分析;(3)如何规范作答。
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好的感性认知,再通过同内容题目推送的二次练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知识点。但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误区上升到理性思维,避免再次犯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如下表所示的自我反思清单,引导学生深化理性认识。
通过填写自我反思清单,学生深化了对阶段性学习的自我诊断,实现了从教师评价到自我评价,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和深度学习,也是教学的关键性事件。
基于当今翻转课堂、智慧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大背景,课堂仍是教学的基本组织方式。但是,课堂教学结构、师生教学互动方式,以及学生互学、群学、对学组织形式已经发生颠覆性的发展,教学关键性必然有其更高、更新的体现。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反思课堂,抓住并利用教学的关键性事件,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邵珠辉.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