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C光与IPL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对比观察

2021-12-14王娜曹天宇杨春香赵华吕雅洁

中国美容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王娜 曹天宇 杨春香 赵华 吕雅洁

[摘要]目的:研究CC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8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8例面部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采用随机乱码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CC光治疗,对照组采用IPL治疗。主要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感和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分析两组的治疗统计数据,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能量密度分别为12~15J/cm2、20~24J/cm2,有中度疼痛感的分别为2例、24例,对治疗结果感到非常满意的分别为17例、8例,治疗效果完全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面部雀斑,能量密度、疼痛感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CC光较IPL治疗具有较明显优势,可以作为患者优选的一个治疗手段。

[关键词]IPL光子嫩肤;CC光;面部雀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10-0109-03

Clinical Comparison of CC Light and IPL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Freckles

WANG Na,CAO Tian-yu,YANG Chun-xiang,ZHAO Hua,LV Ya-jie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Tangdu Hospital,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8,Shaan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C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freckles.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facial freckles from January 2020 to August 2020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Authors hospital.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pain perception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C light, the control group with IPL. Results The treatment energy density was 12-15J/cm2 and 20-24J/cm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ain were 2 and 24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who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treatment result were 17 and 8 respectively,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CC phototherapy is superior to IPL in energy density therapy, pain percep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CC phototherapy can be used as an optim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Key words: IPL photon rejuvenation skin; CC smooth; facial freckles; clinical efficacy

雀斑是面部常见的一种褐色斑点,为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尤其是在鼻子和脸颊上,对称分布,好发于女性,在儿童期即可发病,影响美观[1]。IPL光子嫩肤是雀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但国产光子嫩肤常因治疗疼痛而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IPL是最为经典的光子嫩肤技术,波长560~1 200nm,代表设备为560nm IPL皇后光子嫩肤。CC光是光子嫩肤技术发展的第六代治疗设备,能够利用最新一代的AI智能子脉冲技术,在设定能量和脉宽的情况下,自动均匀地分配每一个子脉冲的能量,同时CC光采用双灯输出,子脉冲的输出能量是单脉冲的1/2,上述特点使CC光能够有效降低疼痛感的副反應,提高了治疗的舒适性。本研究将IPL和CC光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CC光治疗面部雀斑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0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8例面部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面部雀斑的诊断标准且年龄为17~50岁[3];②病程1~20年,皮肤病变主要分布在脸颊、鼻子和面部,皮肤类型符合Fitzpatrick分类标准Ⅲ~Ⅴ型;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瘢痕体质者;②治疗前1个月受到日光暴晒者;③有光敏性皮肤、免疫缺陷者;④怀孕或哺乳期女性;⑤高血压或有严重的慢性疾病者;⑥治疗时无法合作或不配合研究人员工作者。执行简单的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560nm CC光治疗(强脉冲光治疗仪,型号:NBL-1,为武汉奇致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前和患者谈话沟通,然后签知情同意书,洁面、拍照,留存照片。治疗参数:脉宽35~40ms,冷却温度10℃~15℃,能量密度12~15J/cm2,皮损处涂抹冷凝胶,根据皮损大小选择大光斑或小光斑治疗头,治疗后褐色斑点轻微水肿、颜色加深,皮损周围皮肤微红,即可停止治疗;对照组:采用560nm IPL光子嫩肤治疗(强脉冲光治疗仪,型号:QUEEN-93,为武汉奇致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前和患者谈话沟通,然后签知情同意书,洁面、拍照,留存照片。治疗参数:脉宽2~3ms,能量密度20~24J/cm2,脉冲延迟15~20ms,皮损处涂抹冷凝胶,治疗后褐色斑点轻微水肿、颜色加深,皮损周围皮肤微红,即可停止治疗。两组治疗后均冷敷30min,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1周,5次一个疗程,间隔4周做一次,按时随访,与治疗前照片比较进行疗效判定。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观察及判定标准[4]:治愈:皮损消退范围>90%,色素完全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显效:皮损消退范围60%~89%,剩余皮肤病变颜色变浅,患者表示效果明显;有效:皮损消退范围30%~59%,剩余皮肤病变的颜色变浅,患者表示病情好转;无效:皮损消退范围<30%,患者感觉治疗前后差异不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采用多个独立评估者进行分别评估,未参与操作治疗的其他岗位3位医生根据疗效评判标准进行评估。

1.3.2 在5个月的康复期,密切关注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实时记录病灶处的变化,对期间发生的病情反复等问题进行及时的跟踪治疗和记录。

1.3.3 在每次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统计患者的疼痛感数据[5]:在疼痛评估记录本上绘制一条10等分的线段,依次在线段上标记数字0~10,以指示疼痛程度;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在线段下绘制数字标记,程度越高,疼痛越严重。轻度疼痛0~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3.4 在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后,要求患者根据疗效和舒适程度的四个水平进行自我评估。非常满意:治愈,治疗过程舒适;满意:显效,有痛感;一般:有效,痛感强。治疗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用n(%)表示计数数据;两组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χ2进行统计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统计:观察组痊愈14例,占比58.33%;对照组痊愈8例,占比33.3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91.67%,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典型病例见图1~2。

2.2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5个月随访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治疗疼痛感比较:观察组,其中22例患者感到轻度疼痛、2例感到中度疼痛,而在对照组中所有患者均感受到中度疼痛。因此,分析使用CC光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表4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值、疼痛级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95.83%和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对治疗效果的非常满意率达70.83%,而对照组对治疗效果的非常满意率为41.49%,两组的非常满意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雀斑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具有遗传性倾向和显性遗传,其病理是表皮基底层的黑素细胞层较大且分支,树枝状突起明显,但是黑素细胞的数量没有增加,嗜碱性粒细胞中黑素分子的数量增加了[6-7]。目前认为,在皮肤表面的黑素细胞中发现的酪氨酸酶在暴露于日光后被激活,导致大量的色素沉着斑点出现在皮肤表面上[1]。

IPL和CC光治疗原理相同,基于500~1 200nm的波长,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影响皮下黑色素。表皮黑色素吸收光能增加色素颗粒的温度,破坏黑素细胞,并在皮肤免疫系统代谢黑色素后对人体产生非侵入性的治疗作用[8-9]。

本研究結果显示,CC光和IPL疗效均较理想,但CC光疼痛较IPL减轻。分析原因认为,CC光具有多灯通道技术和智能子脉冲,起效能量低,借助0~300的逐步冷却系统,可以将皮肤冷却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且操作过程舒适,患者依从性高,既保证治疗效果,又避免疼痛反应。低起效能量意味着低运行负荷,设备更加耐用,性价比更高。

IPL和CC光治疗时,参数选择不当或者操作不当,会引起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本研究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但是,症状在1~2周内消退,并没有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发现色素沉着在患者中较少见。没有水疱、瘢痕发生等严重不良反应,说明治疗参数选择合适,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和疼痛的非常满意度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与IPL治疗方法相比,CC光治疗面部雀斑的能量密度低、痊愈比例高,患者的疼痛感低、治疗满意度高,是可供患者优选的一个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程玉燕,杨森.雀斑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5,32(5):471-475.

[2]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激光与理疗亚专业委员会.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0):701-705.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34.

[4]郑丽卿,柯秀丽.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8,37(5):100-101.

[5]徐城,杨晓秋,刘丹彦,等.常用疼痛评估方法在临床疼痛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3):210-212.

[6]赵启明,陈志勇,张承驹,等.苯酚化学剥脱术后雀斑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3):120-123.

[7]冯林,李影,汤亚娥.雀斑产生的原因及基于中药方剂理疗的诊治探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4):1225-1226.

[8]张娟,王东海,李彦,等.光子嫩肤技术在面部色素性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美容,2019,9(6):70-73.

[9]高月平.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中的探讨[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5):145-146.

[收稿日期]2021-03-24

本文引用格式:王娜,曹天宇,杨春香,等.CC光与IPL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10):109-111.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