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功山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研究

2021-12-14张帆靖颜静茹陈加蓓陈功锡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武功山种数刺激性

张帆靖,周 雯,颜静茹,陈加蓓,陈功锡

(1.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药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3.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有毒植物常指含有毒化学成分并能致人类及其他生物中毒的植物,或指凡有中毒症状或实验证明有可能通过食入、接触或其他途径进入机体,造成人类、家畜及其他动物死亡或机体机能长期性或暂时性伤害的植物[1]。我国有毒植物1300多种[1]。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食用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都存在程度不等的毒性,使用不当会危害人和家畜的健康甚至生命,这使得人们因误食有毒植物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据调查统计,近10年我国公开报道的有毒植物中毒病例达近 4万例[2]。但当其被正确开发利用时,又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如用作灭菌剂、杀虫剂等。因此,加强对特定区域有毒植物的研究,对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以及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极其重要。

位于我国江西省中西部的武功山地区,属罗霄山脉的北支,腹地有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地貌奇特、山势险峻、气候温暖湿润,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的多样性发展[3]。近年来,关于特定区域有毒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越来越多[1—4],但对武功山地区有毒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尚未开展。因此,本文以武功山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整理前期实地考察资料,对该区有毒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该区有毒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国内其他地区有毒植物的调查和危害防范提供参考。

1 调查区域概况

武功山地区(以下简称武功山)地跨江西省中西部—湖南省株洲市内的9个县,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属于罗霄山脉的北段,地理坐标大致介于114°5′~114°15′ E、27°24′~27°34′ N 之间,南北走向绵延约120 km,总面积约970 km2;最高海拔为武功山主峰白鹤峰(又名金顶)1918.3 m,最低海拔为湖里湿地不足200 m。武功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约1900 mm,年均气温15 ℃左右,无霜期240 d 左右。山麓至山顶土壤类型依次为红壤与紫色复合带、黄红壤带、山地黄壤带、山地黄棕壤带、山地草甸土。植被区划上属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并分布着大面积的竹林。该区因处在华东、华中、华南的交汇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生物多样性迁移的重要通道,也使得这里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3]。

2 研究方法

2.1 有毒植物名录的确定

本文原始资料来自于 2013~2018年间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重点项目子课题“武功山脉地区植物多样性与植被调查(2013FY11500-1-5)”。此调查以经典样方法为主要手段,以样方基本数据为依据,得到武功山地区植物多样性基本信息,结合查阅相关文献[1—31]进一步筛选、整理编制《武功山地区有毒植物名录》(植物名称参考Flora of China)。以此为基础,对有毒植物的多样性构成、有毒特点等特征进行统计。

2.2 有毒植物有毒部位及毒性划分

依据文献[2,31—33]和武功山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分布特点及毒性特点对其进行划分归类。一方面,将武功山有毒植物按照全株、根、叶、茎、花、果、种子等有毒部位划分为7类;另一方面,根据植物毒性大小划分为剧毒、大毒、中毒、小毒4级,其中剧毒指食用少量即可致死或食用一定剂量后能快速致死的植物;大毒指必须食用大量才可致死或食用后短时间内不会致死的植物;中毒指能引发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产生一定中毒症状的植物;小毒特指中毒后只会引起呕吐、腹泻等轻度中毒症状的植物。

2.3 有毒植物化学成分类别及毒理类型划分

根据文献[1,5]将有毒植物的有毒化学成分划分为10类,即生物碱、萜类、甙类、挥发油、木脂素、酚类及其衍生物、非氨基酸蛋白质、无机化合物及简单有机化合物、有毒成分不详和其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6]将该区有毒植物有毒化学成分引起的毒理类型划分为10类,如呼吸系统毒、神经系统毒、致癌毒、黏膜刺激性毒、免疫系统毒、器官损害性毒、精神性毒、皮肤刺激性毒、细胞毒、致畸毒。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毒植物多样性构成

3.1.1 物种组成及科属分布

统计表明,武功山地区共有野生有毒植物 240种,隶属75科179属,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科、种总数的45.45%、11.61%,占全国有毒植物科、种总数的53.57%、18.46%(表1)[1,3]。其中裸子植物1科2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占武功山有毒植物科、种总数的1.33%、0.83%;被子植物74科238种,占武功山有毒植物科、种总数的98.67%、99.17%。可见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

表1 武功山地区有毒植物数量及占比Table 1 Quantity and propor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n Wugongshan region

从科层面分析,武功山有毒植物单种科为27科27种,占该区有毒植物科、种总数的36.00%、11.25%,如柏科(Cupressaceae)、白菜花科(Cleomaceae)、唇形科(Lamiaceae)等;2~5种的科最多,共 36科 105种,占科、种总数的 48.00%、43.75%,如壳斗科(Fagaceae)、百部科(Stemon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等;6~9种的科有8科55种,占科、种总数的10.67%、22.92%,如杜鹃花科(Eric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等;含10种及以上的科为优势科,共4科53种,占科、种总数的 5.33%、22.08%,分别为豆科(Leguminosae)15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15种、菊科(Asteraceae)12 种、百合科(Liliaceae)11 种(表 2)。

从属层面分析,武功山有毒植物以单种属为主,共 138属 138种,占该区有毒植物总属、种数的77.09%、57.50%,如巴豆属(Croton)、白珠属(Gaultheria)、百合属(Lilium)等;2~4种的属有 40属97种,占总属、种数的22.35%、40.42%,包括栎属(Quercus)、薯蓣属(Dioscorea)、八角属(Illicium)等;种数≥5的优势属仅有1属5种,占总属、种数的0.56%,2.08%,为紫堇属(Corydalis)(表2)。

表2 武功山有毒植物的科、属所含种数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family and genera of poisonous plants in Wugongshan region

3.1.2 生活习性组成

从生活习性来看(表3),该区有毒植物以草本为主,共39科90属114种,占区内有毒植物总种数47.50%,如透骨草(Phryma eptostachyasubsp.asiatica)、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龙葵(Solanum nigrum)等。其次为灌木,共24科40属50种,占总种数20.83%,如锦鸡儿(Caragana fruten)、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板凳果(Pachysandra axillaris)等。乔木共24科38属47种,占总种数19.58%,如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豆树(Ormosiahosiei)、黄檀(Dalbergia hupeana)等。藤本29种,占总种数12.08%,其中木质藤本11科14属17种,占总种数7.08%,如钝齿铁线莲(Clematis apiifolia)、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等;草质藤本6科9属12种,仅占总种数 5.00%,如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白英(Solanum lyratum)、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等。总体来看,该区有毒植物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共126种,占总种数的52.50%;木本植物共114种,占总种数的47.50%。

表3 武功山有毒植物生活习性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life habits of poisonous plants in Wugongshan region

3.1.3 生境与分布格局

3.1.3.1 生长环境

按天然分布特点可将武功山有毒植物生境划分出12种(表4)。其中,生活在林中的植物最多,有134种,占总种数的 55.83%,如石南藤(Piper wallichii)、杜衡(Asarum forbesii)、柯(Lithocarpus glaber)等;其次生活在水边的植物有 133种,占总种数的55.42%,如金线草(Antenoron filiforme)、小花黄堇(Corydalis racemosa)、常山(Dichroa febrifuga)等;生活在灌丛的植物有115种,占总种数的47.92%,如白栎(Quercus fabri)、庐山楼梯草(Elatostemastewardii)、铁线莲等;生活在路旁的植物有110种,占总种数的45.83%,如马尾松、化香树(Platycarya strobilacea)、女娄菜(Silene aprica)等;而生活在田地和山坡的植物分别为95种和34种,各占总种数的39.58%和14.17%,各如艾麻(Laportea cuspidata)和威灵仙等。其他环境分布的植物较为稀少,其中生长植物种类在10~20种之间的生境有3种,包括山谷、石上、林缘;生长植物<10种的生境有3种,包括沼泽、丘陵和湖泊(表4)。可见武功山有毒植物的主要生境为林中、水边、灌丛和路旁。

表4 武功山有毒植物生长环境Table 4 Poisonous plant growth environment in Wugongshan region

3.1.3.2 分布格局

从垂直分布看,该区有毒植物垂直分布特点显著,生存海拔涵盖范围较广。结合武功山的海拔信息分析,可将该区有毒植物的生存海拔分为20个区段(图1)。可以看出,海拔0~499 m范围内,有毒植物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而在海拔499 m以上的范围,有毒植物种数随着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在海拔400~499 m范围内有毒植物最多,共154种,占总种数的64.17%,如马兜铃、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落新妇(Astilbe chinensis)等,但在 0~99 m与1500~1999 m范围内,有毒植物均少于50种,种数颇少。总体来看,武功山有毒植物的垂直分布特点为物种种数随海拔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态,符合 Colwell中度膨胀效应[34],说明该区有毒植物受海拔高度影响颇大,海拔过高或过低都不适于其生长。

图1 武功山有毒植物垂直分布Fig. 1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oxic plants in the Wugongshan region

从水平分布来看,有毒植物在武功山地区内 9个县区均有分布,由多至少依次为安福县、芦溪县、莲花县、茶陵县、袁州区、分宜县、上高县、攸县、炎陵县。其中安福县有毒植物分布种类最多,共211种,占总种数的87.92%,如马尾松、圆柏、金粟兰(Chloranthus spicatus)等,远超其他县区的种数;炎陵县最少,仅 11种,占总种数的 4.58%,如紫堇(Corydalis edulis)、蛇含委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等(表5)。这可能是因安福县位于武功山核心地带,土地丰沃、地形复杂为有毒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境条件,也可能是因该地域人为损坏较小、植被保存较为完整;炎陵县则与之相反,致使有毒植物分布最少。

表5 武功山有毒植物水平分布Table 5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n Wugongshan region

3.1.4 区系地理成分

按照吴征镒[35]的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划分方法,可将武功山有毒植物75科划分为8个分布区类型,179属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240种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表6)。

由表6可知,在科层面上,泛热带分布所含科数最多,有27科,占总科数的36.00%,如胡椒科、金粟兰科、荨麻科等;其次为世界分布24科,占总科数的 32.00%,如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蓼科(Polygon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等;北温带分布有15科,占总科数20.00%,如松科(Pinaceae)、柏科、胡桃科(Juglandaceae)等;热带分布34科,占总科数 45.32%,如防己科(Menispermacea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芸香科(Rutaceae)等。在属层面上,北温带分布所含属数最多,有34属,占总属数18.99%,如胡椒属(Piper)、艾麻属(Laportea)、马兜铃属(Aristolochia)等;其次为泛热带分布30属,占总属数16.76%,如松属(Pinus)、刺柏属(Juniperus)、胡桃属(Juglans)等。在种层面上,中国特有分布最多,中国特有分布和东亚分布所含种数远超其他分布型,总计达 126种,占总种数 52.50%,如乌桕(Sapium sebiferum)、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蜡莲绣球(Hydrangea strigosa)等。

表6 武功山有毒植物区系地理成分Table 6 Floristic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n Wugongshan region

3.2 有毒植物特点

3.2.1 有毒部位和毒性

植物的毒性由其有毒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剂量决定,且含有毒化学成分的部位固定不变。因此,将武功山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与毒性进行归类并统计分析,详见表7、表8。

表7 武功山不同部位有毒植物的科属分布Table 7 Distribution of poisonous pla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Wugongshan region

该区有毒植物中毒性为小毒的植物数量最多,共113种,占总种数47.08%;中毒植物和大毒植物数量分别为68、35种,各占总种数28.33%、14.58%;毒性为剧毒的植物最少,为 24种,仅占总种数10.00%(表 8)。

表8 武功山有毒植物有毒部位及其毒性分布Table 8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oxic parts and internal toxicity in poisonous plants from Wugongshan region

3.2.1.1 根有毒

该区根有毒植物有32科43属47种,占各总数的 42.67%、24.02%、19.48%。其中小毒植物最多,有 24种,占总种数 10.00%,如轮环藤(Cyclea racemosa)、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lantha)、茜草(Rubia cordifolia)等;中毒植物有11种,占总种数4.58%,如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寻风骨(Aristolochia mollissima)、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等;大毒植物和剧毒植物数目一样,均有6种,皆占总种数 2.50%,各如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和毛果巴豆(Croton lachnocarpus)等。

3.2.1.2 茎有毒

该区茎有毒的植物共27科40属43种,占各总数的36.00%、22.35%、17.92%。其中小毒植物最多,有 23种,占总种数的 9.58%,如柯、楼梯草(Elatostema involucratum)、艾麻等;其次中毒植物有 10种,占总种数的 4.17%,如夏天无(Corydalis decumbens)、香花鸡血藤(Callerya dielsiana)、秃叶黄檗(Phellodendron chinensevar.glabriusculum)等;剧毒植物有 6种,占总种数的 2.50%,如毛瑞香(Daphne kiusiana)、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马醉木等;大毒毒性仅有4种,占总种数的1.67%,如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雪胆(Hemsleya chinensis)等。

3.2.1.3 叶有毒

该区叶有毒植物共32科43属49种,占各总数的 42.67%、24.02%、20.42%。其中小毒植物最多,有 20种,占总种数 8.33%,如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楝叶吴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等;中毒植物有18种,占总种数 7.50%,如马尾松、圆柏、黄杨(Buxus sinica)等;剧毒植物(6种)和大毒植物(5种)仅差一种,分别占总种数的 2.50%和 2.08%,各如马醉木(Pieris japonica)和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等。

3.2.1.4 花有毒

该区花有毒的植物仅有5科5属5种,占各总数的 6.67%、2.79%、2.08%。该类型植物稀少,其中中毒植物较多,有3种,占总种数的1.25%,如白栎、山槐(Albizia kalkora)、醉鱼草(Buddleja lindleyana);大毒和小毒植物数目一样,均为1种,各占总种数的 0.42%,各如蕙兰(Cymbidium faberi)和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3.2.1.5 果有毒

该区果有毒的植物共19科24属29种,占各总数的25.33%、13.41%、12.08%。其中小毒植物最多,有16种,占总种数的6.67%,如木通(Akebia quinata)、吴茱萸(Tetradium ruticarpum)、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飞龙掌血(Toddaliaasiatica)等;中毒植物有8种,占总种数的3.33%,如化香树、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槲栎(Quercus aliena)等;大毒植物只有4种,占总种数1.67%,如红茴香(Illicium henryi)、茵芋(Skimmia reevesiana)、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等;剧毒植物最少,仅1种,占总种数的0.42%,如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3.2.1.6 种子有毒

该区种子有毒的植物有8科12属12种,占各总数的10.67%、6.70%、5.00%。其中剧毒和小毒植物种数一致并占据优势,皆有5种,均占总种数的2.08%,各如皂荚和红豆树等;大毒和中毒植物种数也一样,均为1种,各占总种数的0.42%,分别如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光叶石楠(Photinia glabra)。

3.2.1.7 全株有毒

该区全株有毒的植物最多,共54科98属124种,占该区有毒植物科、属、种总数的 72.00%、54.75%、51.67%。其中,毒性为小毒的植物最多,有 55种,占总种数 22.92%,占小毒植物总种数39.29%,如石南藤、金粟兰、金线草等;中毒植物有41种,占总种数17.09%,如马兜铃、杜衡、铁线莲等;大毒植物有22种,占总种数9.17%,如毛蓼(Polygonum barbatum)、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等;剧毒植物最少,仅10种,占总种数4.17%,占剧毒植物总种数的 30.30%,如赣皖乌头(Aconitum finetianum)、朱砂藤(Cynanchum officinale)、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等。

3.2.2 有毒化学成分与毒理作用

植物有毒化学成分的剂量和种类会对人或家畜产生不同程度的毒理作用和毒理类型。因此,将武功山有毒植物所含有毒化学成分及其毒理类型进行归类合并统计(表9)。

表9 武功山地区有毒植物毒理类型在各类有毒化学成分的分布情况Table 9 Distribution of toxicological types of Wugongshan region in various toxic chemical components

该区有毒植物中毒理类型为神经系统毒的植物数量最多,共119种,占总种数49.61%,如槲栎、化香树、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等;其次为黏膜刺激性毒植物有54种,占总种数22.50%,如胡桃楸、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蛇莓(Duchesnea indica)等;器官损伤性毒植物有26种,占总种数10.85%,如毛蓼、小果唐松草(Thalictrum microgynum)、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等;呼吸系统毒植物有20种,占总种数8.34%,如粉防己、夏天无、楝(Melia azedarach)等;皮肤刺激性毒有10种,占总种数 4.17%,如艾麻、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等;精神性毒有 5种,占总种数 2.08%,如山槐、云实(Caesalpinia decapetala)、梓(Catalpa ovata)等;致癌毒和免疫系统毒都为2种,皆占总种数的0.83%,各如臭节草(Chirita fimbrisepala)和无毛崖爬藤(Rhododendron molle)等;致畸毒和细胞毒都仅含 1种,皆占总种数的 0.42%,各如广防风(Anisomeles indica)和单花红丝线(Lycianthes lysimachioides)。

3.2.2.1 生物碱

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一般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多呈碱性,可以和酸形成盐,大多数有特殊而显著的活性[36]。据统计,武功山有毒植物中的有毒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的种数最多,有36科66属81种,占各总数的48.00%、36.87%、33.75%。其毒理类型中,神经系统毒最多,有37种,占总种数的15.42%,如金粟兰、乌头、赣皖乌头等;其次器官损伤性毒(15种)、呼吸系统毒(13种)和黏膜刺激性毒(11种)的种数十分接近,各占总种数的 6.25%、5.42%、4.58%,各如小果唐松草、粉防己和圆锥铁线莲等;另外,还有3种植物具有皮肤刺激性毒,占总种数的1.25%,如毛茛、天葵、蝴蝶花(Iris japonica);精神性毒和致癌毒各仅有1种,均占总种数的0.42%,各如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和臭节草。

3.2.2.2 甙类

甙(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37]。含此类有毒成分的植物共23科26属29种,占各总数的30.67%、14.53%、9.58%。以神经系统毒为主,共15种,占总种数的6.25%,如透骨草、皂荚、黄杨等。其次黏膜刺激性毒的植物 7种,占总种数的2.92%,如木通、齿果草(Salomonia cantoniensis)、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等;器官损伤性毒有 4种,占总种数的 1.67%,如三叶木通、四川溲疏(Deutzia setchuenensis)、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等;而呼吸系统毒、皮肤刺激性毒和精神性毒的植物都为1种,各占总种数的0.42%,各如醉鱼草、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和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3.2.2.3 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

植物的简单有机化合物中某些有机酸类和聚炔类化学物生物活性较高,易对人体或家畜引起局部刺激作用和全身中毒,而植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一般没有毒性,主要是植物吸收累积有毒外源物质引起人或家畜中毒,如一些重金属和硝酸盐[1]。该区以无机化合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为有毒化学成分的植物有15科21属23种,占各总数的20.00%、11.73%、9.58%。其中神经系统毒和黏膜刺激性毒的植物最多,分别有10、9种,各占总种数的4.17%、3.75%,各如马兜铃、杜衡、光叶石楠等和珠芽艾麻、红蓼、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等;而精神性毒、器官损伤性毒、免疫系统毒、呼吸系统毒的植物均仅有1种,各占总种数的 0.42%,分别如山槐、香花鸡血藤、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和多须公(Eupatorium chinense)。

3.2.2.4 萜类

萜类化合物是以多个异戊二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结构单元聚合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37]。该类别20科23属23种植物中,以神经系统毒最多,有14种,占总种数的 5.83%,如寻风骨、还亮草(Delphinium anthriscifolium)、板凳果等;呼吸系统毒和黏膜刺激性毒的植物都有3种,均占总种数的1.25%,各如胡桃楸和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等;而剩余的其他毒理类型(细胞毒和致癌毒)的植物均仅1种,都只占总种数的0.42%,各如毛果巴豆和广防风等。

3.2.2.5 酚类及其衍生物

植物中酚类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但其部分简单黄酮类、异黄酮等化合物具有毒性[38]。该区酚类及其衍生物有3科4属6种,占各总数的4.00%、2.23%、2.50%。其中,黏膜刺激性毒3种,占总种数 1.25%,如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inensis)、漆树;神经系统毒、皮肤刺激性毒、器官损伤性毒各仅 1种,皆占总种数0.42%,各如白栎(Quercus fabri)、刺果毒漆藤(Toxicodendron radicans)、木蜡树(Toxicodendron sylvestre)。

3.2.2.6 木脂素类、挥发油

该区有3科4属4种植物以木脂素类为主要有毒化学成分,占各总数的 4.00%、2.23%、1.67%,全属于神经系统毒,如圆柏、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威灵仙等;以挥发油为有毒化学成分则为4科5属5种植物,占各总数的5.33%、2.79%、2.08%,其中,4种属于神经系统毒,占总种数的1.67%,如马尾松、尾花细辛(Asarum caudigerum)、马蹄香(Saruma henryi)等;1种属于器官损伤性毒,占总种数0.42%,如柔毛路边青(Geum japonicum var.chinense)。

3.2.2.7 非蛋白氨基酸类

非蛋白氨基酸是指植物体内游离态的氨基酸,有毒的游离态氨基酸多有累积的作用[1],累积到一定程度易引起人或家畜中毒。有毒成分为非蛋白氨基酸类的植物种数最少,仅有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1种,且属于神经系统毒。

3.2.2.8 有毒成分不详

植物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确定部分植物的有毒化学成分,故将此有毒化学成分划分成不详。武功山有毒化学成分不详的植物有9科13属13种,占各总数的12.00%、7.26%、5.42%。其中,具有神经系统毒的植物种数最多,共有 6种,占总种数的 2.50%,如石南藤、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乌桕等;其次黏膜刺激性毒有 4种,占总种数的 1.67%,如落新妇、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等;其余3种分别属于皮肤刺激性毒、器官损伤性毒和致畸毒,各如木荷(Schima superba)、女娄菜、单花红丝线等。

3.2.2.9 其他

除以上所列类别外,还存在有毒成分清晰,但植物数目过少,无法单独作为一个类别的情况,故将这些植物全部划分为其他类别。其他类是除生物碱类外最多的一个类别,含36科52属60种植物,占各总数的 48.00%、29.05%、25.00%。此类别中,神经系统毒的植物种数仍是最多,含31种,占总种数的12.92%,如化香树、柯、麻栎等;黏膜刺激性毒的植物17种,占总种数的7.08%,如枫杨、金线草、羊蹄(Rumex japonicus)等;皮肤刺激性毒和器官损伤性毒的植物种数十分接近,分别有4、3种,占各总种数的1.67%、1.25%,各如艾麻和毛蓼等;其他类中还含精神性毒和呼吸系统毒的植物各2种,均占总种数的 0.83%,各如云实和楝等;免疫系统毒1种,占总种数的0.42%,如无毛崖爬藤。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有毒植物多样性特征

该区有毒植物资源类群丰富,共有有毒植物75科179属240种。优势科为豆科、毛茛科、菊科、百合科,优势属为紫堇属。生活习性以草本最多,灌木和乔木其次。生活环境复杂多样,大部分有毒植物喜生长于灌丛、路旁、水边等地。资源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垂直分布特点差异显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499 m地带;水平分布以安福县分布的种类最多。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科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为主,属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分布和东亚分布最多,反映了该区有毒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基本特征。

4.1.2 有毒植物毒性特征

武功山有毒植物的有毒部位以全株为主,毒性除种子部位为剧毒、中毒和花部位为中毒外,其余部位毒性以小毒为主,中毒次之。有毒化学成分组成复杂多样,以含生物碱的物种最多。但有些同属不同种所含有毒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虎皮楠属(Daphniphyllum)牛耳枫(D. calycinum)和虎皮楠(D.oldhamii)所含有毒化学成分前者为生物碱,后者为萜类。武功山有毒植物的有毒化学成分引起的毒理类型较为复杂,但存在一定规律,即以神经系统毒和黏膜刺激性毒为主。

4.2 讨论与建议

有毒植物是植物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越来越受重视。各地有毒植物的构成、资源特点具有某些共性,但也有差别。与处于热带的西双版纳有毒植物相比[2],处于亚热带的武功山地区的有毒植物有毒部位以全株为主,毒性以小毒为主,而西双版纳有毒植物有毒部位以果实和种子占据较大比例,毒性以中毒为主。与处于温带的北京市[32]和亚热带的湖南省德夯风景名胜区[39]相比,在毒性大小和有毒部位上,均呈现出一致性特征,即毒性以小毒为主,有毒部位以全株为主;但在毒理类型上,武功山毒理类型共 11类且以神经系统毒和黏膜刺激性毒为主,而北京毒理类型仅5类且仅以黏膜刺激性毒为主,两地的差异明显;不过与德夯相同,即均表现出以神经系统毒和黏膜刺激性毒为主。可见有毒植物毒性特点与气候地带可能存在着相关性。

在该区有毒植物中,许多植物同时也可作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等,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如药用的天葵、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苦参等;食用的野花椒(Zanthoxylum simulans)、龙葵、蛇莓等;观赏用的山槐、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等。此外,有毒植物也可用于香料、造纸、灭菌剂、杀虫剂等,但若被误食误用易引起中毒。现代研究发现,与误食有毒植物相关的群发中毒事件较多[2,40]。武功山作为腹地内有国家 5A级旅游景区的地区,游客来往频繁且居民较多,触碰到有毒植物的概率颇高。因此,加强有毒植物识别和防范意义重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武功山有毒植物资源情况,这对武功山有毒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该区文化景观建设,削弱有毒植物对人造成的危害十分重要。

为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应及时向当地居民和来往游客普及有毒植物知识,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在进行景区观赏植物栽培时,需考虑植物毒性大小,多种植些观赏性高且毒性小的植物。对现有的有毒植物,需挂牌标识,避免误采误尝误食。此外,还应强化有毒植物的保护管理,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树和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易危的八角莲和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近危的杜衡、黄檀、杜鹃兰,濒危的马蹄香等。针对武功山有毒植物资源,一方面需要在坚决杜绝掠夺式采挖的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积极推行科普教育,让大众了解和自觉保护种质资源;另一方面对具有高开发利用价值的物种,实现可持续性开发,以促进该地特色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武功山种数刺激性
武功山晚霞
相约武功山
游武功山
请“球”入“盒”问题八例
家乡的武功山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请“球”入“盒”问题八例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恩诺沙星注射液刺激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