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煤业3115 回风顺槽沿空掘巷关键参数研究与应用

2021-12-14虎晓宏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回风顺煤柱锚索

虎晓宏

(山西潞安集团蒲县开拓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临汾 041206)

1 工程概况

开拓煤业3 号煤层厚度约2.2~2.4 m,煤层倾角3°,有一层夹矸约0.2~0.4 m,结构较简单,属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细粒砂岩,底板为泥岩。3115回风顺槽是为满足3115 工作面回风、运料、行人所掘的巷道,东为凤凰台煤业,西为该矿主要大巷,南为3113 已采工作面,北为设计的3115 工作面。

3#煤层现阶段工作面间区段煤柱宽度多为35~40 m,3113 回风顺槽护巷煤柱宽度为40 m。3113 工作面回采期间,工作面前方90 m 沿空侧巷道表面变形量开始变大。以巷道中线及腰线为轴,巷道顶底板及两帮表现不对称破坏特征,竖直方向:靠近煤柱一侧顶板下沉量明显大于靠近实体煤一侧;水平方向:煤柱帮片帮内移量明显大于实体煤帮。结合以往沿空巷道破坏特点,提出3115 回风顺槽支护原则:非对称支护原则,加强煤柱帮及煤柱侧顶板的支护;高预紧力支护原则,加大锚索预紧力,减小顶板下沉;吊顶、控帮的三位一体原则,煤柱帮一侧增设锚索+槽钢提升刚度,调整顶板锚索角度,减小煤柱侧顶板回转下沉量。

2 最优护巷煤柱宽度模拟研究

为解决大煤柱顺槽支护效果差、回采率低的问题,拟采用小煤柱护巷的方式进行巷道布置。参考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1-3],护巷煤柱的宽度对于沿空巷道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为确定3115 回风顺槽的最佳煤柱宽度,以3115 回风顺槽掘进及3115工作面回采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分析最佳的护巷煤柱宽度。参考相似地质条件下小煤柱沿空掘巷成功应用实例[4],设计煤柱宽度分别为5 m、8 m、15 m 三个方案,三维数值模型如图1(a)。3 号煤煤层厚度2.3 m,巷道沿顶板掘进,两侧工作长度为100 m,模型边界条件如图1(b),模型顶面施加8.7 MPa 竖直向下的边界载荷。

图1 数值模拟模型及边界条件详图

模拟步骤:模型计算平衡得到初始地应力场→3113 工作面的逐步回采(每次开挖步距2.4 m,共开挖50 次,推进120 m)→不同护巷煤柱宽度条件下3115 回风顺槽开挖支护(巷道断面宽×高=4.6 m×4.2 m,每次开挖10 m,分12 次开挖)→3115 工作面回采(开挖步距2.4 m,共开挖50 次,推进120 m)。模拟过程中,3115 回风顺槽开挖完成后,记录巷道长度方向中部截面巷道顶板、底板、两帮的变形量,整理结果如图2(a)。3115 工作面回采60 m 时,记录超前工作面10 m 处3115 回风顺槽围岩表面变形量,整理结果如图2(b)。

由图2(a)结果可看出,沿空巷道掘进期间,围岩表面主要变形表现为窄煤柱帮内移及顶板的下沉。煤柱宽度为5 m 时,围岩表面变形最严重;护巷煤柱宽度增大至8 m,巷道表面变形量显著减小,窄煤柱帮内移量由381 mm 减小为177 m,减小了46.5%,顶底板及实体煤帮变形量同样减小30%~40%;护巷煤柱15 m 时,相对煤柱宽度8 m,同等条件下巷道表面位移量减小约15%~30%,巷道表面位移量的差值显著小于护巷煤柱宽度为8 m、5 m 之间的差值。由图2(a)结果可看出,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宽度为8 m 时,沿空巷道变形量相对煤柱宽度为5 m 时显著减小,煤柱宽度为15 m相对煤柱宽度为8 m,沿空巷道变形量差值显著较小。综上可得,护巷煤柱宽度为8 m,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相对于煤柱宽度5 m 显著提高,综合考虑经济、资源利用率等因素,确定护巷煤柱宽度设计为8 m 最为合理。

图2 沿空巷道围岩位移情况模拟结果

3 3115 回风顺槽支护设计

采用悬吊理论分析计算确定3115 回风顺槽支护参数[1],顶板锚网索支护:每排6 根锚杆,间距为0.8 m,垂直顶板打设,考虑实际施工中的偏差,允许5°误差,排距为0.7 mm,锚杆直径为22 mm,长为2.4 m,采用6“眼”W 型钢带,规格:Φ12-5-80-4400 mm;采用网孔50 mm×50 mm菱形网护顶。锚杆锚固剂:一支MSK2335(在上)和一支MSZ2360(在下)型树脂药卷,锚固长度为1.2 m。顶板锚索布置:锚索每排布置两根、三根交替,以巷道中心线向左右两侧各1.6 m 间距均匀布置,排距为1.4 m。锚索规格及布置方式:直径21.7 mm,长6.2 m;配备300 mm×300 mm×12 mm 拱形托盘,采用一支MSK2335(在上)和两支MSZ-2360(在下)树脂药卷锚固。

两帮锚杆规格及布置方式:锚杆直径20 mm,长2.0 m,每侧锚杆5 根/排,靠近顶板的锚杆距顶板0.25 m,向上倾斜15°打设,靠近腰线的3 根锚杆水平布置,靠近底板的锚杆与底板间距为0.15 m,向下倾斜15°安装,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的偏差,允许5°的安装误差,间排距0.8 m×0.7 m,采用与顶板锚杆相同的锚固方式,两帮采用聚丙烯双抗网护帮。窄煤柱侧补强加固措施:巷道掘进期间,滞后迎头约100 m 开始进行补强支护,锚索为直径17.8 mm 预应力钢绞线,长4.2 m,间排距1.5 m×1.4 m,每排两根,上部一根距顶板1.4 m,下部一根距底板1.3 m,两根锚索间由长度1.7 m 的16#槽钢联结,锚索锚固方式与顶板锚索相同;同样在滞后迎头100 m 左右位置开始进行注浆作业,每排施工3 个深度2500 mm 的注浆孔,布置间排距均为1.4 m,注浆管支架42 mm,长度1.5 m,采用425 硅酸盐水泥添加8%的ACZ-1 配置浆液,首先注最上方的注浆孔,注浆压力控制在4~6 MPa。综上,3115 回风顺槽支护详情如图3。

图3 3115 回风顺槽支护详图(mm)

4 现场应用及矿压监测

3115 回风顺槽留设8 m 的护巷煤柱,采用上述支护方式掘进期间,监测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中部的移近量,采用数据处理软件得到顶底板、两帮相对位移量随着成巷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a)。可以看出,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增加较快,巷道开挖支护约25~30 d 时,围岩表面位移量增速基本趋近于零,两帮移近量维持在214 mm,顶底板移近量维持在149 mm,巷道表面整体变形量在合理可控范围内,能够满足巷道正常使用功能的断面需求。3115 工作面回采期间,超前工作面100 m 处设置煤柱应力监测点,钻孔应力计长度1~6 m,观测频率2 d/次,整理得到煤柱内应力变化规律如图4(b)。超前工作面约90 m,煤柱内垂直应力开始逐渐增大,距工作面10 m 附近,煤柱内垂直应力达到峰值,且煤柱内3~5 m 应力较大,该部分为应力集中峰值区域,可认为煤柱内3~5 m 为弹性核区,对巷道顶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图4 现场应用期间监测数据整理结果

5 结论

开拓煤业3#煤层回采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结合围岩变形特征,提出非对称支护理念,并设计具体的巷道支护参数及补强加固措施,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确定最合理的护巷煤柱宽度为8 m。现场应用期间,巷道表面位移量及煤柱内应力监测结果表明,此次研究设计的沿空巷道支护参数及护巷煤柱宽度较合理,沿空巷道表面变形量在合理可控范围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及生产的安全性,可在后续工作面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回风顺煤柱锚索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回风顺槽工作面支护优化设计
巷道合理留设煤柱宽度分析及支护设计
中能煤业2038 回风顺槽掘进遇破碎顶板综合支护技术研究
相邻采空区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2-1051 回风顺槽破碎段支护技术与应用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