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中观天地,石中映大千
——浅析紫砂作品“观雨听石之三”的意境表现手法

2021-12-14骆耀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观雨花石白鹭

骆耀明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秋雨簌簌,枝叶飒飒,水流浅浅,在这风雨流淌的寂静中,水石相击,水珠溅起,吓得白鹭惊飞,虚惊之后,白鹭又飞落回来继续安逸地觅食。风声、雨声、水流声、击石声交织成一首美妙空灵的乐章,缓缓流淌入心田,王维的这首《栾家濑》不仅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自然美卷,更流淌着拂心清灵的禅音,好一幅观雨听石的画,好一场幽静出尘的境。一如他一贯的诗风,静中有动,以动衬静,诗中有画,画中有禅,不愧是一代诗佛王右丞。

当这雨与石遇到紫砂,当这画与境走进紫砂匠人的心中,它们幻化成了紫砂壶“观雨听石”系列。

“观雨听石之三”是“观雨听石”紫砂壶艺系列的第三件作品。此壶与这一系列的前两件作品同宗同源,均以“观雨听石”这一场景与意境为源泉,在造型上又各有千秋。“观雨听石之三”壶身以一块顽石为形制,此石浑厚稳重、古拙素雅。上小下大,口部内敛微收,框架构筑中藏着石瓢壶三角形制的力学美感。石瓢是紫砂史上第一把以石为源制的紫砂壶式,是三角力学与几何美学的经典代表。“观雨听石之三”壶身的骨架中隐藏的石瓢形制,既是对以“石”为源的致敬,也是三角力学与几何美学的应用,这样这件作品的基调不仅有厚重感,还有力量美。此石又无棱无角,石身表面通过手工捏塑出不规则的凹凸,形成一条条沟壑纵泻在石上,是浅浅石溜泻的洗礼,亦是经年岁月中风雨来过的痕迹。这种不规则看似随意,却和谐有度,富于变化,在泥色的润泽下光湛莹朗,自然的气息缓缓流淌。这是紫砂壶艺中的一种传统的手工捏塑技法,被认定为紫砂史上第一把紫砂花器的“供春壶”,表面的凹凸即是应用了这种技法。直流嘴、压盖,同样的厚重,是壶身的自然胥出,是古而拙、质而朴这种基调的延伸。壶把上端以紫砂雕琢的技法,琢出了常见的斑斑皴理,这是经年风吹雨打的烙印,是大自然的磨砺,也是阅历的馈赠。壶钮以绞泥技法而成的雨花石饰之。关于雨花石,有个美丽的传说,大概在一千四百年前,云光法师在南京讲经说法,诚感上苍,落花如雨,落地为石,自此,石界出现了一个带有花纹与色彩的种类,它们有个美丽的名字——雨花石。因其美丽与神奇,遂有“石中皇后”之称,更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此壶壶钮以绞泥技法绞出了雨花石的纹络,似祥云片片,在玲珑婉转的造型中,愈发鲜活灵动。

“观雨听石之三”在传统紫砂制壶拍打成型的工艺中,采用了捏塑、泥绘、雕琢等传统紫砂装饰技艺,融入了石瓢的三角力学、几何美学、供春的花器技法、仿生艺术,组合了顽石的厚重之感、雨花石的灵动之韵,既有石的岿然不动之静,又有雨的鲜活伶俐之动,既有石的无声之画,又有雨的有声之诗……石,是自然的造化,是地的守护,它于无声中观风云,于朴实中见深邃,不娇柔不造作,尽是自然的雕琢;雨是自然的精灵,是天的使者,它或急或缓,或大或小,浥净轻尘、滋润万物。紫砂泥是天地之砂,是自然的馈赠,紫砂壶是手工抟塑,是人之精神心血……在这地与天、凡与不凡、人造与自然交织的种种中,渲染着静谧恬雅的画面美,弹奏着清幽空灵的旋律美,演绎着紫玉金砂的艺术美,流淌着拂心清灵的意境美。

观雨听石,不仅是看着雨、听着雨击打石头的自然乐章,这里有雨的静谧、石的坚韧,有雨的灵动、石的厚重,有雨的有情、石的有意……“石是无声的画,雨是有声的诗”,在这缓缓流淌的诗乐里,是一种舒畅的曼妙,在这沁人心脾的氛围里,是与自然的欢歌,与自己的对话。是雨中观天地,石中映大千,心游鸿宇的酣畅淋漓。观雨听石,不仅构筑了“观雨听石”的自然之景,更在这画中渗透着“观雨听石”的人生意境。所谓“景中有妙诗,壶中有真意”,当是如此!

野僧归后,渔舟才缆,倚窗凭栏。观雨净轻尘,听石漱流泉。丹炉火灭,琴房人静,风自调弦。泡一壶茗,热气氤氲,漫游在这观雨听石中……

猜你喜欢

中观雨花石白鹭
美丽的礼物
雨花石的文化之旅
“《智取生辰纲》:于‘智’的角逐中观情节之妙”教学设计
孔雀开屏
白鹭于飞
美丽的雨花石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万法皆空
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