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
2017-05-17陈云贤
陈云贤
摘要:微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相对比较成熟。中观经济学理论系一门创新分支,研究主体为(区域)政府;研究重点为城市资源配置;研究内容为(区域)政府分别对产业资源、城市资源和公共产品资源的配套政策和行为准则;研究核心是(区域)政府竞争;它展示了完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构建现代经济学体系的研究前景。宏观经济学理论需要强化全球经济间的宏观协调性,改组国际经济治理机构,创新国际经济发展引擎,健全国际经济监管规则。
关键词:宏观 微观 中观 经济学 全球经济
传统经济学体系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们认为,现代经济学体系应界定为三脉: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它们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一整体,揭示出企业、政府与国际间治理组织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作用和行为准则。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产业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最优。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产业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益,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益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1)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2)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3)家庭和厂商的抉择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市场机制作用、均衡价格决定、产业资源最优配置、市场机制失灵、政府干预行为、等,就成了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最终确立的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见图1)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的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其理论发展主要有:
1、新消费理论。包括:(1)显示偏好。(2)风险条件下的选择问题。(3)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
2、新厂商理论。包括:(1)企业的性质。(2)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3)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
3、非均衡理论。即通过对现实社会经济研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研究,揭示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济多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状态,从而对均衡理论提出重要质疑和补充发展。
4、博弈论改写。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
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经济博弈论”正式创立。到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豪尔绍尼三位“博弈论”巨匠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间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博弈论得到很大丰富和发展。它重塑了微观经济学的独占理论。从古诺、贝特朗到张伯伦,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现实中绝大多数市场竞争需要用寡占理论解释。寡占市场应作为重点,并在“结构——行为——绩效”的框架中作实证研究。由此发展了如沉没成本,不完全信息模型和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佚名定理等多种分析技术,使现代经济学的市场分析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5、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图洛克等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开创了将微观经济学原理用于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分析的先河。
6、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为主体)。由加尔布雷思、缪尔达尔、科斯等建立的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将制度、规则、产权、社会行为与人的意识纳入研究范畴,发展了微观经济理论。例如,以科斯為代表的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推动了新古典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后,道格拉斯.诺思开创运用产权理论研究经济史的先河,将微观经济学发展到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阶段。
7、信息经济学。其研究非对称信息下行为个体的最优决策问题:一是不完全信息下的经济分析,核心是“信息成本”和最优信息搜寻;二是非对称信息下的经济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推翻了马歇尔提出的某些权威理论(比如信息的价值基本上表现为非凸性),还推翻了与竞争市场相关的基本均衡的存在性和福利定理,以及存在多个企业的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定理。信息经济学认识了传统微观经济理论的局限性,积极推进了20世纪后期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应该说,至现为止,微观经济学从定义、研究起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分析工具、研究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内在体系,都呈现出相对成熟的一脉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