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赏盘《万水千山》之陶刻意境

2021-12-14戴冬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万水千山

戴冬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是以地方上特有的紫砂泥为料,以双手代替机械工具,抟泥制作而成的一门工艺,非常具有地方特征。紫砂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萌芽发展,明朝正德年间正式诞生了第一把紫砂壶,从此紫砂加入了陶瓷艺术的队伍,开始了兴盛繁荣地发展。到目前为止,宜兴紫砂发展了六百多年,这段时间中,以紫砂壶为主的紫砂器绵延发展,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同时各类不同器型的陶艺品也逐渐诞生,装饰手段也随之增加。紫砂器皿如紫砂花瓶、赏盘、文房等,装饰如陶刻、泥绘、彩绘等,它们大大丰富了紫砂的队伍,使得壶艺世界更加的绚丽精彩。

紫砂陶刻艺术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任淦庭大师,他和徒弟谭海泉、毛国强等对紫砂陶刻进行重新演绎,使得陶刻成为紫砂艺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重视和发展。通过欣赏这些陶刻大师的作品,会让我们对紫砂陶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陶刻方面的紫砂,我们才能读懂紫砂艺术中的意蕴和文化内涵。

其实在紫砂陶诞生后,就有大批文人参与设计与制作,所以紫砂的装饰艺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空间,尤其是紫砂陶刻,已经成为了装饰中的主要技艺,并单独成为了一门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艺术形式。文人雅士十分喜欢紫砂具有的古拙韵味的肌理,于是就萌生了在紫砂器上作画,再用钢刀进行篆刻作为装饰的想法。我们现在欣赏紫砂陶艺术,就会发现不管何种形式的紫砂陶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雕刻艺人喜欢把诗情画意直接刻画在紫砂陶土上,这一点以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为最,甚至有着“壶随字贵”的说法,由此可见陶刻受欢迎的程度了。紫砂器一直都是以朴拙古雅示人的,它不施釉,不添加化学试剂,以纯天然的紫砂泥之色泽进行装饰,陶刻讲究的是一种高古幽深的意境,这一点和紫砂朴实的特质重合了,于是紫砂陶刻成为了最能反映紫砂器古雅特征的装饰,并且陶刻内容、陶刻意境与紫砂肌理三者结合,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让人在紫砂中、陶刻中获得与众不同的艺术享受。

紫砂赏盘不仅延续了紫砂壶的各种特征,且在陶刻装饰方面更加利于陶刻内容的表达和意境的显现。赏盘的器表相对于紫砂壶来说比较平整,可以适当减少刻绘的难度,但由于其也是使用紫砂泥制作,所以饱满的颗粒,或大或小,或隐藏或显露,或杂乱或均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陶刻的发挥。但是这些都难不倒紫砂陶刻艺人,他们通过绘画内容的展现以及钢刀的深浅,使得手中的作品传承了紫砂这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形式,缔造出了陶泥的肌理美、质感美、形式美。

紫砂赏盘《万水千山》就是一件将紫砂泥与陶刻完美融入的优秀作品,段泥为底盘,紫泥为口沿,造型上出奇的一致和谐,内容上更是融天地之山水,构成了一件宜作诗、作画的紫砂载体。陶刻艺人的绘画功底十分深厚,他将山石的纹理和树木的根基,以刀在紫砂壶泥坯上作画,刀痕的质感、刀刃与砂器间产生的锋味,一并构造出了工整的雕琢,突出了画面的磅礴大气,也衬托了字体的明快质朴,凛冽的线条在赏盘上自由流畅地游走,气韵生动。

陶刻手法,对陶刻作者的要求极高,必须要作者具备极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表现技法。这件艺术感极强的赏盘刻绘,以山水为体,很好地体现了陶刻的深入浅出,技能技艺。所以我们欣赏紫砂陶刻需要把握器皿的整体,包括内容与形式、技艺与刀法等,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由此可见,作品陶刻与器皿结合,互为一体,作品风格细腻隽逸,兼工带写意境深远,刻法细腻生动,糅合竹雕留青手法,刻绘出不同的美感。所以作品风格独特,精细入微,生动别致。

山水画一直是绘画者的钟爱,中国的山水更是别有意境,一座山、一条河流就能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艺术表达体系。而在赏盘《万水千山》中,巍峨的山,流动的水,草木茂盛,天高地远,远处朦胧的山,近处清澈的水,人于天地间,渺小又自在。陶刻的精致与粗狂、细腻与豪情尽在器皿上得到展现,钢刀代替了笔墨,所以线条多了清冷之感,但是山水中流露出的温情却并没有因为钢刀而减少,相反通过刀刻这一技法得到了重新的诠释,让我们在刀痕中感受一番陶刻的美妙。古人喜欢一日三省,从而达到人生三重境界:观自己,观天地,观众生。在这幅精致的赏盘画中,我们似乎就是那两个隐于山水中对弈的人,是看到了自己,还是看到了众生,这就智者见智了。陶刻艺人正是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创意和灵动的陶刻手法,将中国画中独有的山水元素和紫砂语言巧妙融合,表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特有的诗意,并在泥与刀的碰撞中产生了恰到好处的绝妙艺术效果。有别于普通材质做的赏盘,紫砂赏盘不仅是在外形上进行精致的制作,更是在内容上让砂泥与山水、山水与陶刻达到统一。于是这件赏盘,可读,可赏,在一砂泥之间、一山水之间,陶冶情操,洗涤心灵。

其实陶刻,对于画家出身的刻手来说并不为难,但保留紫砂艺术“朴拙”的本质却需要下一番功夫。所以我们观紫砂赏盘《万水千山》之陶刻,阴刻和阳刻结合,时而逆锋疾走,时而浅逐深刮,时而提刀慢雕,艺人将娴熟的双刀正入法、单刀侧入法等各种技能运用得融会贯通。同时又能切合壶本身的器型特点,创作出不拘一格又风格独特的赏盘,让所有欣赏到这件陶刻作品的人都能沉浸于这万水千山中,感受天地间的那一份浩然清气。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万水千山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脱贫攻坚精神
吴冠中:行遍万水千山 梦里依旧乡愁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论紫砂陶产品的造型设计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