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方案对乳腺癌病人心理康复的影响
2021-12-14江超
江 超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多由不良生活方式、不健康饮食习惯及遗传等因素所导致,多发于中年女性,是乳腺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乳腺癌具有发病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多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糜烂、腋窝淋巴结肿大及乳头溢液等症状,该疾病癌细胞会向其他部位转移,损害病人其他脏器,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健康[2-3]。目前手术结合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可有效切除病人病灶,控制其病情发展,缓解其临床症状[4]。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会对病人产生创伤应激反应,破坏其女性第二性征形象,且化疗毒副作用会引发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导致病人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5]。有关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会导致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不利于其疾病康复[6]。因此,亟须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乳腺癌病人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目前自我表露、益处发现以广泛应用于癌症病人护理中,对改善病人心理状况具有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表明,益处发现可促使病人发现疾病的积极意义,以乐观心态度面对疾病及生活,从而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7]。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方案对乳腺癌病人心理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26例乳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乳腺癌者;②无交流障碍、能正常表达者;③无精神方面疾病者;④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证病人;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者;③参加过其他类似研究者;④不配合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年龄30~68(46.01±5.63)岁;病变部位:右侧乳房33例,左侧乳房30例。观察组年龄31~68(46.77±5.56)岁;病变部位:乳房右侧32例,乳房左侧31例。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①健康宣教:给病人发放健康宣教手册,主要包括治疗流程、不良反应护理、注意事项、康复锻炼、健康行为指导等知识;②基础护理: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情况,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对可能出现并发症及毒性反应采取前瞻性措施;指导病人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缓解淋巴结水肿现象;③院外指导:依据病人恢复情况制定针对性康复管理指导手册,并嘱咐其参照实施及定期入院复查。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 成立干预小组 由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心理咨询师、4名护士组成干预小组。各组员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均统一参加集中培训,主要内容为研究流程、访谈技巧、自我表露引导方法、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益处发现特点等。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负责方案决策及护理工作统筹协调,心理咨询师及护士负责资料收集及干预措施实施,主管护师负责质控监督。
1.2.2.2 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方案构建 ①确定初始方案:采用王贞等[8]设计的乳腺癌病人的益处发现评定量表(Benefit Finding Scales,BFS)评定临床病人干预前益处发现水平,小组成员依据调查结果,分析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会议讨论形式初步制定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方案。②修订方案:干预组员随机选取10例病人进行访谈,为病人发放初始方案手册,提供安静交流环境,以开放提问形式询问及征询初始方案建议,如“你认为该方案还需哪些补充?”“你对该方案干预内容及干预形式是否满意?”等。干预小组依据病人的访谈意见对初始方案进行修订及调整。③确定最终方案:将修订的方案以邮件形式推送至相关权威护理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征询护理专家意见,护士长收集、汇总专家建议,并以会议讨论形式修订方案内容,最终确定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方案。
1.2.2.3 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方案应用 ①干预前准备:向病人发放干预方案指导手册,为其介绍乳腺癌疾病相关知识及方案目的、实施流程、具体内容及干预措施等,同时建立微信群,与病人建立友好护患关系,邀请病人加入微信交流群,指导病人填写基线资料。②方案实施:将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方案应用于乳腺癌病人中,主要包含干预内容、干预时间、干预形式及方法、干预流程等。干预环境:选择示教室、访谈室等安静场所,干预中详细记录病人的语言、相关反应及脸部神态、表情等,在病人允许下借助录音笔记录干预过程。干预流程:在病人住院至化疗结束期间对其实施5次自我表露干预联合辅助性干预(具体内容见表1),每次干预时间为40~50 min,具体时间依据病人表露状况确定;干预间歇期干预组员依据病人疾病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微信形式发送相应的健康指导资料,提升病人疾病相关认知,提高疾病益处发现水平及治疗依从性。
表1 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的具体内容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康复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9]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10]来评估病人的心理情况,2个量表总分均为0~100分,SAS>50分代表有焦虑,SDS>53分代表有抑郁,得分越高则代表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SAS、SDS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85、0.887,内容效度系数分别为0.914、0.90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②治疗依从性:采用我院发放的乳腺癌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该问卷总分为0~8分,8分表示完全依从,5~7分表示部分依从,<5分表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依从率越高代表其依从性越好。③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11],该表包含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状态、角色功能、认知功能5个维度,各维度均为80分,>60分为生活质量较好,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9,内容效度系数为0.90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比较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乳腺癌病人通常会出现乳房肿块、乳头糜烂、乳头溢液等症状,该疾病会导致病人其他脏器受损甚至死亡,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13]。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乳腺科医护人员可通过手术切除乳腺癌病人病灶,控制其病情发展,缓解其临床症状[14]。但手术会引起病人出现疼痛,造成其女性第二形象缺失,且术后化疗会增加病人身心痛苦,从而导致病人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5]。有关研究表明,焦虑及抑郁情绪会引起病人出现消极应对方式,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16]。由此可见,探寻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乳腺癌病人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7]。
有关研究表明,自我表露干预可有效提高病人自我表露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其疾病康复[18]。自我表露是指将自己的信息以语言交流的形式告诉他人,并与他人真诚地分享自己内心想法及感受,使病人负性情绪得到释放,从而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其身心健康[19]。益处发现是指个体在疾病适应过程中通过积极地思考,发现逆境中有益方面,促使其在认知及行为方面积极应对疾病,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促进个体疾病康复[20]。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是一种创新护理模式,该模式是以自我表露为基础,以益处发现为指导,通过引导病人将内心困扰表露出来,积极思考发现逆境中有益方面,促使其积极应对疾病,从而显著改善其康复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21]。
本研究将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应用于乳腺癌病人中,通过调查病人的疾病益处发现水平、征询病人及专家建议等系列方案构建措施,可有效保证方案可行性、有效性,同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通过面对面引导自我表露、布置家庭作业、发现并解决困难等措施,促使病人在疾病治疗中纠正错误观念,促进病人逐渐发现疾病困境中的益处,缓解其内心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此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能改善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加其治疗积极性,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基于自我表露的益处发现干预应用于乳腺癌病人中,能有效促进病人心理康复,改善病人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