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C护理模式对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患儿并发症、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12-14刘晓涵

全科护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先天性肛门患儿

刘晓涵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指先天性肛门发育异常未形成肛管,致使直肠与外界不通,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疾病[1]。先天性肛门闭锁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无胎便排出及无肛门等症状,随病情发展会出现肠梗阻、肠坏死甚至死亡,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2]。目前临床上先天性肛门闭锁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患儿生理功能,缓解其疾病症状[3]。但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操作复杂,且小儿机体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力较弱,若围术期护理不当极易增加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肛门功能恢复,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4]。因此,亟须行有效护理措施辅助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手术治疗,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儿肛门功能恢复,提升患儿生存质量[5]。有关研究表明,4C护理可有效提升冠心病病人依从性,促进病人疾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6]。本研究旨在探讨4C模式对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先天性肛门闭锁诊断标准[7];年龄1~60 d;首次行手术治疗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患儿;已参加过类似研究者;中途退出研究者。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1~60 (26.32±3.64)d;体重2.6~4.2(3.42±0.46)kg。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1~60(26.31±3.63)d;体重2.6~4.3(3.40±0.45)kg。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①常规宣教,告知患儿家长手术方案、配合要点、注意事项、成功案例等,获取患儿及家长配合;②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耐心安抚家长情绪,鼓励家长积极面对疾病治疗,同时为家长传授小儿安抚技巧,缓解患儿及家长负性情绪;③基础护理,以患儿健康为中心,做好术前器械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用药及饮食指导等;④随访指导,叮嘱家长按时携患儿复查,并告知家长相关复查事宜。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4C护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

1.2.1 成立4C护理小组 由儿科主任医师、手术医师、护士长、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与责任护士组成4C护理团队,干预前由主任医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4C护理模式运用、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方案、护理要点等,各组员熟练掌握培训内容后进入干预阶段,护士长负责护理工作统筹协调,主任医师及手术医师负责方案质量控制,其他成员负责方案实施及资料收集;各组员查阅国内外4C护理模式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及病人资料,以小组讨论形式制定4C护理模式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及连续性护理干预)。

1.2.2 实施4C护理模式干预方案

1.2.2.1 全面性干预 术前护理:患儿入院1 d内完善相关检查,初步拟定手术治疗方案,由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及责任护士评估患儿及家长生理、心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患儿家长认知、生理及心理方面需求,制订针对性干预计划。①饮食指导:告知患儿家长术前1周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指导家长为年龄较大患儿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及少渣食物,避免灌肠时残渣堵管,术前1 d给予流食,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②肠道准备:术前3 d每日早晚使用38~40 ℃生理盐水清洁灌肠,一次性透明氧气管代替肛管灌肠,灌肠前用液状石蜡润滑前端,仔细辨别女性瘘口,避免误入阴道,灌肠时注意动作轻柔,对体质虚弱患儿需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受凉,同时结合甲硝唑抑制肠内细菌;术前晚给予活力碘清洁灌肠,直至排出清水。

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术毕患儿入重症监护室监护,密切监测患儿心率、血压、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等,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麻醉清洗后取俯卧位,使用软垫垫高臀部,避免切口受压或尿液感染;术后2~3 d生命体征稳定后且无肛门出血、肿胀等,遵医嘱拔除肛管。②肛门创面护理,尽量充分暴露肛门皮肤,定期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肛门、会阴,早晚用红外线照射肛门20~30 min,维持肛周皮肤干燥清洁,采用0.5%络和碘对肛周皮肤消毒,三黄油(黄连、黄柏、黄芩组成)涂抹于创面,密切观察会阴部血运及引流情况,做好详细记录。③饮食干预,术后2~3 d通过禁食减少排便,维持切口干燥清洁;对营养不良低体重患儿,每日给予静脉营养液、白蛋白及血浆等;术后4~6 d给予适量营养汤、小米粥等流食,后期逐步过渡至鸡汤面、鸡蛋羹等半流食;12 d后给予营养丰富普食。④扩肛,术后切口炎症会刺激括约肌收缩,导致肛门会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待肛周伤口愈合后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扩肛。具体内容:首先选择7号无菌扩肛器,扩肛前用液状石蜡润滑,缓慢插入肛门,后期依据扩肛情况逐步增加扩肛器型号,每天1次;待排便基本正常后扩肛频次改为每周1次,持续6个月。⑤肛门功能锻炼指导,手术2 d后指导家长用大拇指及食指规律捏挤肛门周围,刺激肛周肌肉收缩;手术切口愈合后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提肛训练,每次15~20组,每天1~3次,持续干预6个月。

1.2.2.2 合作性与协调性干预 ①合作性干预:与家长建立友好护患关系,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为家长提供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电话及微信等交流渠道,并建立医院-家庭微信平台,家长可通过平台及时反馈患儿健康行为及咨询相关问题,医护人员给予耐心解答,彼此建立友好合作关系。②协调性干预:院内救治过程中护士长组织协调各学科医护人员给予患儿家长专业指导,每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研讨会,分析并解决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院外为患儿建立个案管理电子档,并联系社区医院,借助微信指导社区护理人员及家长对患儿进行康复管理。

1.2.2.3 延续性干预 责任护士定期通过微信群或公众号向患儿家长推送健康知识,包括用药、肛门护理、肛门功能锻炼、饮食、复查等知识,并设置任务提醒,监督家长按时完成;定期以电话或上门访视形式了解患儿的饮食、用药、肛门功能、排便等情况,告知家长复查相关事宜,依据复查结果对干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复查频次每月1次,持续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统计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肛门失禁、伤口感染、再闭锁、直肠黏膜外翻4个指标。总发生率=(肛门失禁例数+伤口感染例数+肛门再闭锁例数+直肠黏膜外翻例数)/总例数×100%。②肛门功能:采用Kelly评分标准[8]评估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包含大便控制、污粪及肛门括约肌收缩3个方面。评分标准:大便控制,0分(大便失控)~2分(大便控制佳);污粪:0分(经常)~2分(无污粪);肛门括约肌收缩:0分(松弛)~2分(强)。总分范围为0~6分,得分越高代表肛门功能越好[6]。③生存质量:采用小儿生存质量调查问卷[9]评估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问卷包含躯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3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肛门功能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先天性肛门闭锁又称肛门闭合症,多由孕期接触有害物质、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肛门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现无肛门,造成消化道内容物无法通过肛门排出体外,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10-11]。随着医疗技术快速进步,外科医护人员可通过科学、精准外科手术完成肛门成形解剖重建,帮助患儿恢复正常排便[12]。但有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后普遍存在大便失禁、便秘、污粪等排便功能障碍,且重建的人工肛门极易发生瘢痕挛缩、肛门狭窄、再闭锁、直肠黏膜外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术后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13]。因此临床加强科学合理护理措施辅助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手术治疗,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对促进肛门功能恢复、提升患儿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4]。

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患儿传统护理中护理人员通常遵医嘱实施基础护理及常规宣教等,缺乏连续性、系统性护理措施,导致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儿肛门功能恢复[15]。有关研究表明,将4C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病人延续性护理中,能有效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血糖水平,提升病人生活质量[16]。目前4C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管理中,应用效果明显[17]。由于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术后恢复期较长,需长期坚持合理、规范护理措施方可预防肛门再闭锁,促进肛门功能康复,因此将4C护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护理中尤为重要[18-19]。4C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延续性护理模式,该模式以奥马哈系统护理程序为依据,以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合作性(collaboration)、协调性(coordination)、延续性(continuity)为理论基础,由医院护士、社区护士密切配合家长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满足患儿护理需求,缓解其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儿生活质量[20-21]。

本研究将4C护理模式应用于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患儿护理中,通过为患儿提供专业的院内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实施全面性干预、合作性干预、协调性干预及延续性干预等一系列措施,可充分满足患儿护理需求,有利于建立双向转诊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患儿提供连续、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饮食指导、肠道准备、基础护理、肛门创面护理、扩肛、肛门功能锻炼指导等一系列措施,可显著减少伤口感染风险,降低直肠黏膜外翻、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肛门切口愈合,促进肛门功能恢复,缓解患儿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儿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4C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控制、污粪、肛门括约肌收缩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此研究结果表明,4C护理模式干预可显著降低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肛门功能,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患儿实施4C护理模式干预后,可有效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肛门功能康复,提升患儿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先天性肛门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