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地域营销”为什么吃不开?

2021-12-14中国农资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21年10期
关键词:茶区营销策划信阳

《中国农资》记者 赵光辉

说到农业的“地域营销”,记者从实地采访中发现,这是一个需要开拓建设的新课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之际,我们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多加总结,早点着手学科理论建设。

在采访调研中,有两类情况促使记者对农业“地域营销”产生研究兴趣。一是关于农业的“地域营销”,在农业产区各类主体中,都缺乏相应理论指导。谈起农业“地域营销”,首先想到的是“农业地理”。没错,在过去的农业商业教育中,关于“农业地理”有比较成型的理论和观点。如根据农业生产区域的地理特点,将农业划分成蓝色农业、白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园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信息农业、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等十几种类型,并总结出不同营销特点和模式;还有从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发达、欠发达、不发达地区的农户营销方式和特征进行总结。这些基础工作都有价值,但显然与现在农业“地域营销”的实际和需要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农业“地域营销”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和窘境,需要新时代有新发展、新成果。记者在茶区采访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茶产业和茶区的发展催生出三产融合后新的营销需要——以茶区为整体的营销。但目前营销界在这方面的专业团队数量不多、影响不大、美誉度也不高。专业营销策划公司围绕茶区做的案例,有不少收获的是负面差评。如河南信阳是信阳毛尖主产区,地方政府在营销公司的策划推动下,形成了打造“中国后花园”的区域营销方案。从信阳处于中国中部腹地的角度、从信阳毛尖茶区优良生态优美风光角度看,这个地域营销的选点定位,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在茶行业听到更多的是否定之声。有人说这些营销策划看似高大上,但高高在上很难落地,地方政府是在浪费钱;有的干脆说这些营销策划就是“骗钱”。我们在此不做评判,但需要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为已经箭在弦上的农业“地域营销”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

上面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农业“地域营销”在中国目前很吃不开:声誉不好,发展环境不好,实践效果也是亮点不多。现在看,这个现象在农业领域会广泛存在。不但茶产业,各地农业发展都在寻找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一县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需要营销跟上,但过去的农业地理和农业类型营销已经跟不上新的现实,满足不了新的需要。因此这种现象包含的冲突和批评,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说明农业“地域营销”出成果不容易;另一方面,现在大家都在用过去熟悉的“产品营销”“品牌营销”去看待和评判农业“地域营销”,怎么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就提醒我们,新时代农业“地域营销”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有新的研究、新的实践、新的探索。否则,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是求不到想要的结果的。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多是在走过去没走过的路,很多产业化发展的项目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自然也会“带坏”农业“地域营销”。记者在南方某省就了解到,某县新一届班子为推动地方特色经济,大规模引种北方的核桃,几年后发现由于水土等自然环境不同,北方核桃南迁后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都达不到预期效果。这样的发展实践,不可能产生一个成功的农业“地域营销”案例。由此,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农业“地域营销”就是一个农业区开展产业战斗、打赢乡村振兴战役的作战参谋。要想做好参谋,出好作战方案,离不开科学。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如果罔顾农业自然条件、无视农业产业的内在规律,不做科学调研、不做实验推广,这样的营销往往会事与愿违。二要加大开放,促进交流。从世界范围内学习先进经验、寻找合适产业、匹配生产要素、实现绿色发展。

下一次,我们来说说从国际先进营销那里,可以为中国农业“地域营销”提供哪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茶区营销策划信阳
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湖北绿茶产地判别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企业市场营销策划面临困境及优化途径研究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信阳诗群
专业食品策划机构能为客户带来可观的效益
基于能力导向的本科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赤子心 信阳情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