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12-14贾舒媛吴明芳

山西农经 2021年19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借贷金融机构

□贾舒媛,吴明芳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1)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农业大国,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不同程度地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增强村镇发展活力,并在创建现代农村金融体制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强调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金融服务革新及农业保险制度等[1]。现阶段,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经济基础薄弱、诚信状况缺失等问题制约我国农村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可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刻不容缓。

1 金融生态的界定

1.1 金融生态的起源

金融生态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的生态经济学。早在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Haeckle)率先提出了生态学基础理论,从而界定了生态学的内涵。1935年,英国坦斯利教授(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学理念,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外延。20 世纪20年代,美国科学家麦肯齐(Mekenzie)首次把植物生态学与动物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社会的研究中,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概念。20 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奈丁(Kenneth Boulding)发表了《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文,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1.2 金融生态的基本内涵

金融生态理论是周小川在中国金融面临改革攻坚期的21 世纪初,基于其丰富的金融实践提出的重要思想理念。随后,韩平、苏宁、穆怀鹏等学者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视角对金融生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目前,学界形成了基本共识:金融生态是影响金融业内在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各种基础条件,包括“法律制度因素”“社会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2]。

2 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的现状

2.1 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

长期以来,有关城市金融的法律较为完备,而农村金融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在农村现有经济文化水平下,农民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知范围较为匮乏,法制观念相对落后。现有农村金融生态法制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抑制了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村金融法制建设滞后,导致金融业务无法可依,出现权利与义务不统一。调研显示,部分农户借贷后,往往发生拒绝履行还贷义务的情形,故意逃单、洗钱等恶劣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从法律实施方面看,由于农村地区执法效率较低,违法者难以得到相应惩罚,导致农村金融借贷领域的违法成本较低。可见,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生态发展[3]。

2.2 农村社会诚信存在缺失

良好的社会诚信是开展金融业务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诚信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然而,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少、文化水平较低、城乡差距大,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在金融体系方面,农民诚信体制、道德文化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农民贷款到期不还或拖延还款时间,使金融机构不敢轻易借贷,极大地影响了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制约了农村金融发展。

2.3 农村政府服务意识淡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应具备服务意识,为社会及人民服务。然而,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的政府并未完全认清自身职责。在金融业务中,政府干预过多、干预不当,影响农户办理金融业务的效率。基层政府服务意识欠缺、过度行政干预等现象对农户办理金融业务产生阻力,对农村金融有效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4 金融企业自身经营存在弊端

农村金融市场衍生较晚,现今农村金融市场中,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占主要地位。这些金融机构自身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企业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企业管理不善及部分企业存在违法违规操作。据调查,部分金融机构存在违规收取企业贷款相关费用,违规实行不当缓期以及开展不规范理财业务等,显示出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的短板[4]。

3 农村金融生态难以改善的原因

3.1 “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金融生态链难以形成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城市现代工业和村庄传统农业并存,城乡发展失衡。伴随政策改革,农村经济逐步发展,但农民经济收益受文化水平、自然灾害及市场需求浮动等因素影响,具有风险高、不稳定的特点。对金融机构而言,农村经济吸引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和资金逐渐流向城市,农村金融机构所剩无几,不能满足农村金融信贷需求。农村金融子系统不完善,未形成完整的金融生态链,农户资金和资源配置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3.2 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匮乏,未创建金融中介或完善的信用体系,农户与金融机构存在问题较多。受自身文化水平影响,农户对金融知识了解甚少,且金融机构产品宣传力度小,致使农户在借贷过程中存在过错及道德风险。金融市场信息失衡影响农户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和了解,限制了农村金融市场发展[5]。再者,金融机构对农户诚信一知半解,会导致“惜贷”行为。

3.3 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缺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素质、高质量、高学历人才是金融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金融行业职员除了涉及行业知识,还应具备数学、计算机、会计等多种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但这种人才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较为缺乏。因此,人才匮乏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3.4 民间借贷挤压金融机构业务

受传统观念影响,民间借贷现象严重。王宇轩等关于石家庄市城郊农民民间借贷调查研究指出,民间借贷在当前农村融资活动中仍处于主体地位。300 余份有效问卷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86.5%以上的受访者在近5年内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而在农村民间借贷行为中,采用口头形式约定的占比为48.8%,采用单据形式(借据、借条等)约定的占比为30.8%,仅有19.4%的民间借贷行为采用了正式合同形式。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户资金需求不断扩张,民间借贷金额也在不断扩大。民间借贷行为的便捷性在极大程度上挤压了金融机构生存空间,使其业务难以发展。

4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对策

4.1 完善金融生态链,建立完整的生态体系

完善金融生态体系由金融机构及与其相关的子系统共同组成。首先,建立满足农户需求的金融系统,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其次,对农村现有金融机构进行深化改革,优化创新行政体制,建立规范、有纪律的组织,完善奖惩机制。再次,农村金融机构应坚持群众路线,结合农户实际需要提供服务。

4.2 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观。首先,上级部门应作出信用表率,引领诚信建设之风。其次,创建合理有效的诚信奖励和失信惩罚制度。再次,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工程建设,引领诚信思想之风。结合广大农民群众实际,共同建立诚信体系发展平台。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全有序、和谐相处”的农村信用环境体系,是推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的重要举措。

4.3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

首先,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原则,为农村金融生态构建和谐稳定的法律理念。其次,注重法律制度创新,金融市场与法律法规协同发展。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保障作用,有关部门要严格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再次,立足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难题,为农村金融生态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4.4 建立健全基层政府社会服务

基层政府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政府减少过度干预,尊重市场规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管控,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其次,健全相关监管政策,适当降低融资难度及门槛。转变服务理念,提升为民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5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金融生态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农村金融生态从金融发展环境、信用体系、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完善农村金融生态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金融为关键点,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政府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生态链,促进农村金融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借贷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农村金融政策异化:问题、根源与法制化破解方案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农村金融大变身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