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14李泽伟

山西农经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现代化农业农村

□李泽伟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60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村的面貌,但是我国农业发展基础较差,发展起步较为缓慢,在农业、农村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三农”问题这个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问题,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性问题[1]。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党中央制定多项政策,在农村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体系,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和完善农村综合经营管理体制,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治理体系,着力培养一批以集体经营为主体、熟知农业生产、热爱农业农村的专业人才队伍,使农村和农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是重视农业农村发展的国家,农业农村快速、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近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农业农村发展问题。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在党中央相关农业政策指引下,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村发展、农民进步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3]。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逐渐加快,我国在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与此同时,城市化率逐步提高,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随着时间推移,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农村逐渐出现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突出问题,导致乡村衰竭速度逐渐加快。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造成了生产规模和效益不相匹配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情况,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针对不同农村地区,采取不一样的发展模式,丰富农村经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当前城乡互动发展情况,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相应的发展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是关乎改革成败的大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相关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才能使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路径。

首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近年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农村现代化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回流[4]。其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科技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需要先进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能够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改革,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应推动农村产业示范园、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再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能够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利于农村地区因地制宜,立足于本村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项目,有利于当地利用人文与自然资源,创新建设和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5]。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标,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目标和改革道路的结合体。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发展活力,系统分析其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使乡村振兴真正见到成效。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晚,在经济管理模式、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服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农村地区经济管理模式与理念较为落后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大部分城镇现代化水平较高,相关管理经营理念完善,但是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与城镇相比差距较大。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在经济管理模式方面,农村发展比较落后。例如在管理模式与相关管理理念方面,大部分城市地区经济管理采取大数据信息系统管理,而大部分农村地区通过人工进行管理。一些较为贫困落后的农村缺少合理的管理方式,限制农业相关信息在农村之间的传递,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2.2 农村地区农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较为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重视,得到初步发展,但是从全局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政府实际投入到农村设施建设的资金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跟不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经济发展造成阻碍作用。虽然政府逐年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东西、南北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想要彻底解决配套设施问题还需合理规划[6]。

2.3 金融市场服务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机构对农民及农业经济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虽然国有银行在农村开设了分支机构并为农户办理信贷服务,但服务“三农”的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地区商业银行规模不大,人员相对较少。

为了更好地控制信贷风险,不少商业银行提高对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的标准,甚至要求贷款者抵押房产或实物等。农民有效抵押资产少,从正规商业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高,不得已选择风险较高的民间借贷,导致农户发展农业经济的难度增加,这也暴露出农业经济管理的短板。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与理念

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是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压舱石。政府资金如何划拨到位并真正高效应用于农业发展一直是个难题。要加速发展农村经济模式与理念,必须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宽领域、多层次的现代农业发展政府资金保障路径,更新落后的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对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金融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为有需要的农民开设低息贷款项目,在农村地区开展相关经济管理宣讲活动,更新农民经济理念。相关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途径,帮助农民整合利用相关信息。

3.2 加快农村地区配套设施建设

要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必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各地政府应按照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应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同时,要更新旧设施,帮助农民学习新设施使用,使其加快熟悉并用于生产,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总之,既要加强建设又要加强引导,既要重视物质帮助又要重视农民实际需要,将农业发展步伐保持在合理区间。

3.3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是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支持农业生产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新时期需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建设,转变传统粗放式管理理念,给予农户及农业企业更多资金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尤其是信贷服务。应提供网络信贷服务,减少农户办理信贷多次“跑腿”现象。

地方政府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与金融机构或城投公司合作,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提供费用补贴,搭建金融投资平台,投资优质农业项目,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协调与沟通作用,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放宽对农户的放贷标准,改善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4 结束语

为了改进和妥善解决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管理问题,提出了加速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模式与理念、加快农村地区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改进举措,希冀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和升级,提高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现代化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