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食品安全策略研究
2021-12-14房瑞景
□房瑞景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自古以来,粮食对于国家发展非常重要,在科技发达的当下也不例外。从这一角度出发,食品安全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稳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不断强调食品卫生,打击非法加工农副产品黑作坊的原因,是颁布《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完善食品安全机制的意义所在。
1 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及配送供应特点
1.1 供应类型众多
通常情况下,农副产品包含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等多种产品,也包含以这些产品为原料,经过初级加工而形成的副产品,可以分为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等若干大类。随着农业种植技术进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之间的矛盾,给其他经济作物以及农副产品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平台。由于基层消费市场急剧扩大,生鲜农副产品的供应和需求与日俱增。每一种农副产品本身的特点不相同,其存储、运输、保存所需的条件也各不相同,出现每一种农副产品,特别是生鲜农副产品供应链的配送要求存在差异。以鱼、虾等水产类农副产品为例,其供应模式主要包括鲜活水产品供应和冷链农副产品运输两种方法。鲜活水产品的运输需要尽量缩短其养殖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运输时间,同时还要保证鲜活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这就对运输工具及配套保障器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这类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对较高。冷链运输则与之相反,其更适合大规模批量运输。在蔬菜、肉、蛋、奶、干果等农副产品的运输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保温、保湿、防潮、易碎、密封等特点,安排专门的供应链,在客观上导致生鲜农副产品供应类型多样化、复杂化[1]。
1.2 供应链结构复杂
与生鲜农产品的供应类型相同,其供应链的结构类型也相当复杂。从整体来看,决定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第一要素是产地分布,产地地域的交通状况与消费区域之间的运输条件是供应链结构建设的主要参考因素,不同产地的生鲜农产品运往不同区域的供应链也不尽相同。例如将黑龙江的优质大豆运往北京,可以选择铁路专用的运粮闷罐车,再通过当地的物流集散中心以厢式货车运往次级农副产品批发仓库,最后配送至各个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美国进口大豆则需要以远洋货轮运送至相关海关质检报备,再以牵引大货车通过公路运输分发各地订货,最后由各地订单厂家接收。另外,农副产品不同的加工方式也会影响其工业结构。不同的生鲜农产品经过不同方式的粗加工(或精加工)可能会使农副产品本身的生物性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不考虑生产加工环节,加工过的生鲜农产品也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这就令原本就很庞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更加复杂[2]。
1.3 对市场供求关系相对敏感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本质是服务于社会消费,因此供应链的应用也要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了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很多供应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首先,农副产品生产规律会影响其运输效率。农产品种植生产需要满足一定的气候条件,其成熟情况与产量也会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供应链的构建需要对农副产品的供应端产能进行适配,否则就会导致消费端供不应求,造成生产运输资源浪费。其次,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还对消费市场的需求情况比较敏感。这取决于农副产品特别是生鲜类产品的保质期限,因为其物流仓储也是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产能—供应—消费关系的后半部分失衡会严重增加仓储负担,从而提高物流供应链的构建成本,充分体现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且有敏感性与特殊性。
2 生鲜农产品物流及供应存在的问题
2.1 生鲜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人们更加重视饮食健康,“毒奶粉”“瘦肉精”“漂白馒头”“地沟油”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生鲜农产品在供应层面缺乏有效管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准入门槛过低等问题。根据各地市场调研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各地存在大量自发组织的农贸市场,有很多居民习惯在这些农贸市场采购食材,虽然这些农贸市场销售的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但是其中的生鲜农产品来源不明,配送环节不透明,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大量不符合健康标准、未经过检疫的农副产品流入市场,最终给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从北京、大连等地突发的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疫情可知,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低温状态下长期存活并保持传染活性,这使未知来源的冷藏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还需要防范通过冷链物流运输传播新冠肺炎疫情的可能性,加强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3]。
2.2 食品安全评估标准缺乏依据
食品安全评估标准缺乏依据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普遍存在。2013 年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中规定了与食品相关产品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标准和食材包装标准,但在执行落实阶段,各地通常根据《食品安全法》这一大框架,结合自身的工作习惯和食品安全威胁程度制定自己的食品安全管理条例。现代物流运输水平已经完全满足低成本跨省、市的长距离大宗商品运输,通过仔细分析研究销售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售规律和当地法律法规,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疏忽遗漏,这就给部分不法供应商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自扫门前雪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出现各种法律漏洞和管理盲区[4]。
3 保证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安全的策略
3.1 建立生鲜农副产品供应溯源体系
想要彻底排除有毒、有害生鲜农产品的威胁,就要做到入口食品来源和运输途径可查。因此,建立生鲜农副产品供应溯源体系是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最有效办法之一。食品安全溯源机制建立在食材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物流管理以及销售和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要求入口的食品可以实现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点的精确顺向溯源的同时,实现从消费地到原产地的逆向溯源。要让食品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人都双向透明,让整个生产加工销售体系都有监控措施,对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加工和卫生标准,每一步操作都有确切的责任人。不仅要明晰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的责任,还需要建立立体化的管理模式,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保证食品质量,最终做到各种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养殖、物流运输,再到供应配送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让所有参与农副产品供应的企业都有法可依。
3.2 完善食品安全评估标准和监管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评估标准和监管机制是把控农副产品食品安全的根本措施,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首先,彻底遏制食品安全犯罪活动。2010 年9 月15 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多部门机构联合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提出了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并通过案例细化了各种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要形式,及时填补了部分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该文件还向广大民众征求关于如何监督、完善和健全相关司法条文的建议,防患于未然。其次,加大检查监管和打击犯罪的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将情节特别恶劣、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严重的案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学习。在立案侦查方面,做到只要有人报案,核实无误后应立即立案侦查,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侦破,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头等大事,一旦侦破案件,要及时送检察机关批捕和起诉相关人员,依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违反食品安全的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不给犯罪分子留有喘息的机会。再次,建设好市场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事件的立案和侦破效率,减少监管过程中的渎职和不作为现象,以便提升农副产品市场监管组织效能[5-6]。
4 结束语
从分析生鲜农产品供应管理的现状及基于质量安全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入手,提出了基于质量安全的供应链管理建议,分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成因,从政府、企业层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以保障人们的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