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策略
2021-12-14王丹丹
□王丹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利用和开发效率,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使农业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高。现阶段,部分地区的农业资源利用率不高,且农业资源破坏严重,不仅造成了土质酸化问题,还造成了空气污染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经济利用效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必须对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给予更多关注和探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1 影响农业资源利用的因素
1.1 资源浪费
农业经济资源和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资源的组成部分。农业经济资源是指通过农业生产等手段为农业生产带来良好的收益,比如运输业、农业设备以及农民劳动力等资源。农业自然资源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受自然影响而产生的资源,如环境、气候、土地等。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时,其影响因素也十分广泛,主要有资源浪费、水污染、生态平衡等。我国农业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普遍且较为严重,出现了农业资源整体利用率低和水资源流失严重等问题,例如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秸秆焚烧问题,给环境造成了极大负担。
农民收割农作物后,预先储存好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木柴后,将多余的农作物或农副作物就地焚烧,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给自然环境和空气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在实际生活中,农作物秸秆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加工成有机肥料,还可以加工成饲料,稻草可以作为其他农作物的基础材料进行加工或直接编制成工艺品进行售卖。
1.2 水资源污染
使用化学农药已成为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不可替代的部分之一。喷洒的农药极易在空气中挥发,进而渗入土壤,不仅影响了周边环境,还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清洁度,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相关研究和调查表明,过量喷洒农药和施加化肥不仅会影响环境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农作物的吸收,大量农药和化肥直接进入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被严重污染,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相关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有上千万人死于水污染[1]。
1.3 生态平衡被打破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作物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人们为了提升收益砍伐森林,扩大农作物的整体种植面积。大面积森林植被和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森林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破坏了生态环境,扰乱了生态环境的运行秩序。同时,生态系统破坏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威胁。
2 加强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方式
2.1 协调环境和资源
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率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使用政治手段、农业手段和经济手段协调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时,需要合理协调周边环境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农业生产环境和资源利用之间的联系,协调资源和环境的功能,推动资源与环境共同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是保证农业产业长期快速发展的基础与重要保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同时结合自然环境现状,进一步协调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因追求短时间的利益最大化而破坏整体生态利益链。立足于发展,着眼于全局,避免以牺牲环境而谋求经济高速增长的现象[2]。
2.2 提高光源利用率
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应提升光源利用率。从根本上优化农作物的培养和种植方式,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光源的利用率,避免光污染和环境污染。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农业生产过程实际是基于光资源利用下整体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因此,想要提高农业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需要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强光合作用,保证农业资源生长符合预期。在提高光源利用率的过程中,应采取交叉复合的种植方式改善光源利用效果,相关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中,应尽量提高单位面积内的采光率,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内全年光合作用的有效时间。简单来说,就是将单位面积土地内种植的农作物由一年一茬变为一年多茬,比如农民收割小麦后,应当种植玉米或其他作物,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内的整体产出率。
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当合理控制单位面积内的植物种植密度,适当增加一定面积内的农作物数量,综合利用农作物生长特点以及参考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农作物种植密度。种植大面积田地时,还可以采取间种和套种的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
2.3 提高水源整体利用率
灌溉农作物时,需要改进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水资源的作用面积,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
同时,节源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而造成一系列问题。改进灌溉方式时,相关人员应进一步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点,遵循种植区域的气候变化规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2.4 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
在开发农业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开发力度不断增加,部分地区面临农业资源枯竭的问题。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种植农作物时,可以充分利用热能、风能以及清洁能源等为农业生产和种植提供有效支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同时还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保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3]。
2.5 贯彻农业发展原则和环境保护理念
编制农业种植方案时,应从根本上坚持和把握农业持续发展原则,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设计农业生产和种植模式时,相关单位及人员不仅要坚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同时还应将政府职能纳入整体设计当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使政府引导农业种植方案的实施,充分保证政府引导和农业种植方法相结合,提高农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治理污染源时,应当采用内部污染源和外部污染源同时治理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治理效率。同时,应将农业生产与整体环境保护相结合,提高治理模式的综合性。设置工作目标时,应充分坚持可持续发展,结合环境保护,科学设定目标,进一步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种植农作物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土壤重金属的检测工作,及时对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进行修复,采取以提高土壤质量为目的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长效机制,保证土壤的清洁度。
对环境资源及污染情况进行监督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污染源的监督强度,扩大监督范围,进一步做好农业污染监督的整体工作示范,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污染源综合防治工作的落实。针对现阶段最常见的秸秆焚烧问题,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秸秆处理工作的关注程度,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推进机械化秸秆处理综合运作模式,建立以环境保护为根本目标的秸秆综合处理释放技术中心,从而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和处理效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科技含量。
在地膜方面,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地膜使用的监管力度,从而提高地膜的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有关部门应建立以地膜科学处理为主的示范基地,使农田地膜的使用更加科学。
在外来物种防控和管理方面,相关部门应建立防控和监测长效机制,进一步监控外来物种以及对外来物种进行有效管理。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生产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现代技术建设步伐,保证农业生产效率能够得到快速提高,有效保护环境,避免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推动乡村建设,早日实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3 结束语
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防治及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建立在长期发展利益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之上。
在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中,相关人员应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创新,使农业转型更加顺利,同时进一步实现农产品和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保护效果,使中国特色农业生产道路得到有效发展,不断推动我国农业事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