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刍议
2021-12-14□杨珂
□杨 珂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64)
1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1.1 提升传统村落民居利用率
对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实施保护与开发,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遗产,也使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知名度提升,从而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产业取得的经济收益可以用于帮助村民建造新房屋或者翻修可利用的老房子,并在室内配套现代化的生活起居设施,解决村民“上厕所、排污水”等难题,减少传统民居“弃用”问题,提升传统村落民居利用率。
1.2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黄河流域具有多种类型的传统村落。深入挖掘各村落的特色风貌,实施保护与开发,不仅保护了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还能发展当地旅游业,丰富当地就业形式,减少村民外出务工和村落“空心化”现象,使村落重新“活”起来,带动村落经济提升,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1]。
1.3 宣传黄河文化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具有隐形价值。在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切实提取每个村落的传统元素,塑造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不仅传承与发展了黄河文化,而且提升了黄河文化的软实力与知名度,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2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现状
2.1 消亡速度快
据有关数据统计,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每天都在消亡,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迫在眉睫。其消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保护让位于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不少设计院实行村落大批量模式化生产,忽略传统村落的独特风貌和特有文化。同时,缺乏科学的商业开发与运作,过度商业开发,导致村落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消亡,村落传统风貌逐渐消亡,加剧了传统村落“千村一面”的趋势。其二,开发让位于保护,甚至出现完全保护主义。这种做法在资源利用上是极大的浪费,导致村容村貌逐渐颓败。同时,村内青壮年外出寻求工作机会,老人、儿童滞留村中,村落逐渐失活,加剧了村落消亡。
2.2 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水平低
黄河流域范围广,不少传统村落位于交通不便利的地区,经济条件差,导致村内给排水、电力、电信及防灾等基础设施不齐全,医疗、教育及商业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这些问题既导致村民生活不便利、生活质量较低,也降低了外来游客的体验感,使回头率和推荐率较低。
2.3 缺乏保护意识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现存大量的传统建筑等文化遗产。其中一部分是古庙、祠堂等,这些类型的文化遗产在整体格局和环境风貌等方面基本保持了传统格局,但其所用材料大多是木质材料,经过多年自然风霜雪雨洗礼和常年缺乏保护修缮,老化现象严重,随时存在坍塌的可能。还有一部分是传统民宅,房间内缺少卫生间以及排水、排污系统,导致生活起居不便利。很多年轻村民为了生活方便和安全性搬离老宅,另建新房。这种常年缺乏统一保护和管理的情况,最终将导致大量传统建筑走向消亡,无法发挥其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
3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原则
3.1 因地制宜保护原则
以往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往往忽略了村落本身,着重关注村中历史建筑或文化遗产等。对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从村落整体出发,将村落内文化因子和文化遗产存在的环境考虑进去,使其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因地制宜进行保护与开发。
3.2 原真性保护原则
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存在两个误区。其一,在开发时,为了提升旅游效益,对村落过度开发,随处可见商业街,到处大卖“旅游产品”,导致游客走在村中完全感受不到历史美和文化美。其二,在保护和修缮时,刻意进行虚构,加入大量不属于原村落文化和历史特征的符号,使村落失去原本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形象。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开发时,应维持村落真实的文化和历史特征。
3.3 可持续开发原则
传统村落一旦消亡将不再存在,村落中的文化遗产也不可再生,因此在进行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开发时,要以保护为前提,坚持可持续开发原则。适度开发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收入增长,增加村落待保护遗产的资金,实现“开发促进保护、保护促进开发”的良性循环,不仅提高村落和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车辙”。
3.4 分类别分层次保护开发原则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遗产种类多、时期跨度广、研究价值差异大,因此在保护和开发时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有针对性地按照类型、时间、研究价值等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保护开发,最终形成多种多样的传统村落文化和建筑遗产,延续村落的历史风貌[2]。
4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对策
4.1 整体规划,协调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是对村落传统文化或村落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关键在于村落整体规划。在整体规划过程中,应在不改变村落文化和生活习性的前提下,从建筑遗产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修缮、传统文化的保留、异化建筑和村庄风貌的整治、建筑质量极差民居的拆除、短缺公共建筑和活动空间的新建、特色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协调推进、稳步发展。
4.2 完善村庄设施和公共空间
4.2.1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要营造较好的开发环境,从而增加游客量,提高经济收益。应确保村庄道路与周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等衔接,村庄内部道路畅通,道路绿化带美观,人行道路平坦,村庄道路两侧照明完善,垃圾桶服务半径辐射全村,给排水系统完善,生活污水、雨水不随处乱排,网络通信设施齐全。
4.2.2 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
其一,餐饮。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可将餐饮服务以两种形式进行运营。一是村民自己经营的家庭餐馆,以当地特色的蔬果、家禽为主要菜品,特点是菜品绿色新鲜、物美价廉、接待人数有限。这类形式的餐饮服务一定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卫生、菜品物价等方面的管理。二是连锁型餐馆,结合当地的饮食特色开发菜品,特点是服务好、接待游客人数较多,但这种形式的餐饮服务数量不可过多。
其二,住宿。住宿是大多数传统村落都面临的问题。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住宿形式可以按以下3 类方式运营。一是农家住宅,村民将自家闲置的房屋进行简单装修和改造,特点是费用低、安全卫生存在隐患、居住环境差、不便于管理,因此要严格把控数量,提高管理水平。二是特色民宿,大多数是房地产、旅游等行业投资,租用有特色的民居,结合当地文化、建筑风貌进行开发,特点是居住环境有特色、费用高。三是经济型连锁酒店,特点是可接待游客数量多、大众消费、安全卫生系数高,但数量不可过多,可根据后期游客量再开发。
其三,交通。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大多数面积适中,村落内部道路横截面较窄。游客步行即可游玩,无需考虑村内机动车交通。可增设单人、双人以及多人自行车等有偿使用,在游客中心增加轮椅、婴儿车等租用和寄存服务。在附近的公交站、地铁站、汽车站甚至高铁站,应设置直达村落的接驳车。
4.2.3 增加村庄公共活动空间
有趣且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可以形成村落的空间节点,为村民和游客增加活动聚集、休闲娱乐的场地,为村落营造优美环境。
4.3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类型多样,如自然山水型、历史故事型、军事文化型等,村落内有许多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但大多并没有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没有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在黄河流域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应结合村庄本身优势进行文创产品、文化体验、影视演绎等系列旅游产品开发,有效利用村庄资源,开发新产业,开展新业态,实现收益共享。
4.4 政策扶持,推广宣传
黄河流域大多数传统村落交通不便利、经济落后,甚至绝大部分传统村落较为贫困,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建设中。上级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吸引企业来村投资,整合村中优质资源,共同保护与开发,对产生的经济效益共同收益。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加强宣传,提高村落的影响力,吸引游客。
4.5 引进专业人才
社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城乡规划、建筑、文物保护与修缮等专业人才。政府应出台关于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和培养计划,吸引专业人才回归为建设家乡奉献力量,加快黄河流域传统村落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