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创天地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以汾西县为例

2021-12-14穆光远

山西农经 2021年7期
关键词:连翘天地农业

□李 刚,穆光远

(1.山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与数据监测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21;2.山西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21)

按照《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纲要》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进一步落实科技部《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 年)》,通过建设星创天地,发展农业领域的众创空间,以涉农科技产业园区、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创业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将线下孵化和线上创新平台进行充分融合,为农业农村创新主体提供专业的创业服务,实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鼓励县域加强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及科技示范村典型案例培育,推动省、市、县、乡和村5 级科技成果推广网络建设,实现协同创新运用,将成果推广到村,大力发掘农村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壮大县域农业特色新兴产业,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全国星创天地的发展仍处于探索与创新阶段,各省、市对于星创天地的建设未出台明确的政策[1-3]。

1 星创天地的运作模式与典型经验

1.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依托龙头企业,整合资金、技术、土地等创新条件,通过规模化经营,结合丰富的市场经验和较强的市场敏感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最具代表性的为汾西县绿阳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的“汾西县玉露香梨星创天地”。依托53.33 hm2的玉露香梨产业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形成科技扶贫产业文化旅游产业链,同时建设双孢菇菌种生产车间1 个。建设以玉露香梨交易为主,聚合物流、储备及调控中心的综合性农副产品为辅,与省内大型知名产业集聚和农产品基地合作。建设标准化高端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1.2 校企合作模式

依托高校技术研发平台、教学实践基地、重点实验室以及各类硬件设施,结合农业科技、田间管理等相关农业方面的科研技术人才和专家团队等,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汾西县连翘星创天地通过建立特色产业联盟,注重产业利益联结,建成以连翘为主的产业创业与创新平台,通过提供连翘野生抚育、连翘种植、青翘一体化加工,形成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连翘产业链。山西传媒学院帮助建设大吉利村养生品牌,并进行统一宣传。

1.3 科研院所模式

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创新的核心科研机构,通过发挥科研院所在农业科技设施研究和创新成果方面的优势,依托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团队,开展涉农创新项目凝练,规划建立涉农项目库,聘请行业专家,加强对特色农业产业的产、学、研、用,提供从项目凝练、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形成、技术转移转化,到产业基地建设、成果示范推广、乡土创业人才培养、农村新型创新创业主体培育的一条龙服务,促进农业星创天地的发展。汾西县启农惠农星创天地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农业创新创业服务,选聘相关科研单位的专家,通过举办集中培训、现场棚内指导、远程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对食用菌的基地建设和栽培技术进行指导,开展食用菌品种引进和成果示范推广,实地解决栽培生产中的各类问题,让农户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先进、实用的生产技能。

1.4 园区孵化模式

以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创新平台,聚集产业发展要素,实现资源共享,关联产业集聚,提供创业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人才集聚、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园区孵化模式星创天地定位生产加工、孵化试验、集聚扩散、教育示范、休闲观光等功能,推动创新农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4]。

汾西县后加楼玉露香梨星创天地立足当地乡村生态资源,发展玉露香梨特色农业,按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结合产业发展,以改变村容村貌和移风易俗、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小康富裕生活为总要求,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果蔬采摘、冰雪世界、乡村民宿、文化小镇等乡村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小杂粮、保健食品、饮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建设。

1.5 特色产业模式

结合当地优势特色资源,统筹规划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产业建设,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新产业,开启新模式,加速县域产业创新要素重组,促进城乡有效发展,建立完善的技术体系,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实现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汾西县大吉利星创天地通过统筹投入品研发、新品种培育,在大吉利村建成连翘育苗、3.33 hm2连翘野生抚育和3.33 hm2种植示范基地,建成青翘一体化加工车间,形成连翘采收、加工、销售产业链。针对连翘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立项攻关,开展技术创新,形成科技成果,促进产业成果转移,为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成果支撑。

2 星创天地的发展机制

发展和建设星创天地是众创空间在农业领域的延伸和创新。星创天地通过建设载体、创新主体、线下孵化平台、线上网络平台,为创业主体提供创新服务,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最大限度聚集了产业政策、科学技术、创业资金、人才团队、制度管理、创业服务等创新要素,保证了农村创业创新可持续发展。

2.1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机制创新

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结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在2017 年发布了《发展“星创天地”工作指引》,山西省积极推进星创天地建设,加快农业创新型省份建设,先后出台《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的通知》(晋政办发〔2017〕14 号)、《山西省星创天地管理办法(试行)》。根据文件的要求,山西省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的认定上给予奖励,其中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星创天地分别给予100 万元和50 万元的奖励,对已有星创天地,按照绩效考核评价情况择优奖励30 万元[5]。

2.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市场化道路

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建设星创天地,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整合科技资源和发展要素,通过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设备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措施有效落实,融入到农业农村发展中,打造创新区域品牌和县域平台,实现提质增效降费,探索可持续运营模式。尝试引入社会资本,吸引风险投资和种子资金,解决融资难题[6-7]。

2.3 构建服务协同体系

通过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为创新主体构建全方位的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完善相对应的设施,搭建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基地和创业空间共享信息;建立健全创业辅导体系,配齐创业服务团队,为创业主体提供市场、科技、金融、法律、财务、税务和营销等方面的帮扶和指导。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精准把握星创天地在发展创业主体数、产业集群、园区建设、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示范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绩效评价,由政府对绩效情况择优奖补[8]。

2.4 实施人才兴农战略,释放创新创业潜能

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实施“人才兴农”战略的基础上,以激发创业主体活力,通过释放创新创业潜能,破解制约星创天地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实施人才兴农战略,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创新人才,在农业创新领域打造创新创业人才体系。

2.5 探索“双创工作”模式,建立星创天地产业联盟

目前,我国星创天地发展运作主要有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校企合作、农业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等模式,通过将不同运作模式下星创天地的优势进行整合,建立星创天地产业联盟,实现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互补,发挥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技术集成创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带动区域星创天地实现综合性和多元化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连翘天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河南药茶 连翘芽茶
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
连翘成翼城农民持续增收“摇钱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