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2021-12-14张立焕
□张立焕,毕 宁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 吉林 132101)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对金融的需要
1.1 农村产业发展对金融的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农村金融如何创新改革具有关键作用。
科技型农业创新企业、示范园、农户在技术研发、推广宣传的各个过程中需要强大的金融资源和完善的金融结构体系作为支撑,金融资源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农村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促进了实体经济中的资金流通,金融制度为资金流向和分配提供了政策支持,金融工具也承担着带动资金流通的载体职能[1]。
1.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金融的需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部分,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现时间晚、起步低,还没有形成多元化均衡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只具有促进部分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改善了部分人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农村金融如何发挥作用是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核心问题,研究如何使大部分人甚至所有人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美好福利具有重要意义[2]。
1.3 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基础设施对金融的需要
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体现。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空间环境较差,人均住房缺乏统一规划,居住房屋建设布局无序,房屋高矮不齐,民居间距狭窄,庭院外乱搭乱建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且在政府财政保障之外,因此金融支持必不可少。近几年,金融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普遍面临整治项目实施时间长、资金需求量大、收益来源少等难题[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缺乏统一管理,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道路交通方面,大部分村庄修建了水泥路,但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还存在土路。排水系统不完善,一些村庄道路两旁没有排水边沟,道路两旁没有垃圾桶,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基础设施缺乏,没有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种种现象的背后都体现着农村基础设施存在不足。
2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信贷资源在区域上分布不均衡
农村金融有别于城市金融,受制于不完善的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农村金融信贷制度等相关顶层设计缺失,无论进军农业信贷领域的产业资本,还是肩负国家扶农责任的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供给上都面临极大的困难,进而导致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想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就要找到根本原因进行逐一解决[4]。
2.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控制难度
虽然乡村振兴战略看起来尽善尽美,但无法避免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政策落实情况看,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主要集中在示范村,因为市(县)倾力打造的只是几个样板村,大量资源被集中投放在这些样本村中,所需的资金量大。这种重金打造样板村的方法脱离了实际需求,无法解决农村总体贫困的问题,毕竟样本无法代替总体,因此这种现象无异于掩耳盗铃。
同时,提出决策后不知道怎样落实也成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资料显示,很多基层干部认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不完备,政策措施没有应时而变,因此基层员工的工作没有发生变化,工作得不到突破性进展。简单来说,上级的指令与基层的行为完全脱轨。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机构一直都难以涉足农村,主要原因是农村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面对农村人口,金融机构无法有效解决经营中的高风险问题。因此,想要把金融引进农村市场,不光要解决表面存在的问题,还要研究产生问题的根源。
2.3 农村金融服务的经营成本
农村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复杂,这些客观条件会导致金融机构成本增加,从而变相增加农村的借贷成本,而这一切与农村人口收入低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大大阻碍了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发展。
2.4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金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农村金融得到了一定发展,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民间信贷为补充,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格局。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金融结构体系类型单一、金融机构数量严重萎缩及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单调等。
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经营不规范、农民收入水平和传统农业生产收益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无法有效流动,农村市场经济下滑,农民没有投资理财的意愿,这些都成为在农村发展金融业的阻碍。
3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3.1 金融与农村改革相结合
引入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组织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引入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有利于构建现代经营体系,激活乡村的潜在力量,因地制宜采取联营、合作等多种方式,把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好地引进来,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2 金融服务与农村投资相结合
目前,中国农村投资的渠道有农民个人投资、政府财政投入、金融投入、农村利用外资和利用证券市场的证券投资等。但由于农民生产性投资力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城乡投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农村投资资金引入匮乏。只有将金融服务与农村投资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和多形式、多主体合作的理念,鼓励通过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投资农业农村的信心,实现农业农村投资有预期、有回报、可持续的目标。
3.3 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相结合
3.3.1 农村金融组织创新
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借贷机构,形成竞争性的多层次农村金融市场。一直以来,农村金融组织的形式单一,缺乏对农村金融组织的培育一直是农村金融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培育和发展各种新型借贷机构,形成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需要各方面群体的帮助。一方面,由国家控股的大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这样才能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培育并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构建农村金融市场格局,对接新型金融组织,将商业银行的模式扩大到各种农业经营主体中,促进农村金融行业全面发展。
3.3.2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有抵押形式、担保机制、风险机制、信用增级、支付结算5 种类型,如何发挥好金融产品的作用成为关键。目前,在农村实行抵押机制并不容易,因为农村人口没有固定收益,缺乏担保所需的条件,因此通过降低抵押标准和完善抵押体系以及提高信用程度可以促进人们抵押借贷,从而实现金融产品创新。
在农村推进担保机制需要各界力量尤其是政府的支持,近些年政府发布的各种扶贫政策与纲领有利于农村发展。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完善农村的担保机制并普遍应用将不再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国市场的风险机制趋于完善,但如何使农村人口相信风险机制成为重中之重。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很多人不了解金融机制,害怕资金难以收回,不敢进行投资。
因此,除了要加强风险机制创新与完善,还要加强金融产品的宣传与推广,使更多人相信金融、了解金融、运用金融。要通过建立联合信用,支持订单农业发展,扩大抵押和质押物品范围,结合保险与信贷,开拓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的金融服务方式缓解贷款难问题。
3.3.3 农村金融模式创新
农村金融模式创新是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实践层面的集中体现。通过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的结合运用,能够对整个金融模式进行创新。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组织借助新的抵押担保工具和风险管控手段,在产业层面把开发出的金融产品投放到金融市场,创新整个农村金融模式,也可以加入地域特色进行产品开发。
应结合某一领域的特色文化经济和地方资源优势,吸引更多投资者与爱好者,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形成多种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