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父为何居于鄂邑名贤之首

2021-12-14段爱荣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晋国

段爱荣

(山西乡宁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山西 临汾 042100)

一、嘉父其人

嘉父,春秋时期翼大夫。史书中对嘉父的记载笔墨甚少,仅在《左传·隐公六年》中有记:“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而民国《乡宁县志》及旧志《大事记》《忠义录》中对嘉父是特此嘉表,称他为鄂邑名贤之首,他为何会获如此殊荣?是因为他“纳晋侯于鄂”这件事不仅拯救了晋鄂侯,而且成就了他享誉鄂邑名贤之美名的称谓。

二、嘉父“纳晋侯于鄂”之事

嘉父“纳晋侯于鄂”这件事要从“曲沃代翼”的历史故事说起。公元前745 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史称曲沃桓叔,并由靖侯之庶孙、桓叔的叔祖栾宾辅佐。这时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还要大,这就犯了一个大忌讳。因为周代规定以周王的国都为标准,大诸侯国的都城不能够超过周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诸侯国不能够超过五分之一,小诸侯国不能够超过九分之一。而晋昭侯分封给桓叔的曲沃比其晋国的都城翼还大,这就破坏了等级制度,对其自身的统治地位造成了严重危害。曲沃在政治经验丰富的桓叔经营之下,其势力不断扩大,很快就成为晋国除翼都以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并且与翼都的晋侯大宗之间展开了长期的夺权斗争,不断地蚕食晋侯的领导权,企图取而代之晋国政权。

公元前739 年,晋国的大臣潘父杀死昭侯准备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此时也想趁机进入翼都夺权,但晋国国人起兵抗击桓叔,使他没有成功,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就立了昭侯之子平为国君,也就是晋孝侯,并且诛杀了叛党潘父。

公元前731 年,73 岁的曲沃桓叔去世,其子鲜即曲沃庄伯继位。庄伯秉承父志,继续与晋国翼都激烈斗争。公元前724 年,曲沃庄伯进攻翼都,杀死了孝侯。翼人又立孝侯的弟弟郄(或做郗)为晋侯(《史记》中记:郄为孝侯之子)。公元前718 年春,曲沃庄伯贿赂于周王室,联合郑国和邢国一起讨伐翼都,周桓王并派周大夫尹氏和武氏出兵相助。晋侯郄战败,逃亡随地(今湖北随州)。之后曲沃庄伯又背叛了周桓王,周桓王于是反过来开始支持翼都,就立晋侯之子光为国君,即晋哀侯。

一年后,即公元前717 年,晋国翼都的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念旧君晋侯郄因失国,琐尾流离,还在随地(今湖北随州)避难,就亲自到随邑恭迎晋侯郄,把他迎到鄂地(今山西乡宁),晋国人称晋侯郄为晋鄂侯。

三、嘉父迎接晋侯郄到鄂地的缘由

嘉父为何不把晋侯郄迎接到翼都,而要迎接到鄂地?这是因为周桓王已在翼都立晋侯郄之子光为国君,如果他把晋侯郄迎接到翼都,便是与周桓王和晋哀侯公开作对,且晋侯郄和其子哀侯光之间会因为争当国君而父子相残。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公元前701 年,郑庄公去世,公子忽继位,是为昭公。宋国诱郑大夫蔡仲立公子突为厉公,昭公流亡卫国。厉公与蔡仲不合,欲暗杀仲。图谋败露,厉公流亡,蔡仲迎昭公回国复位。昭公回,却被权臣高渠弥射死。晋侯郄如果回到翼,便会和郑昭公一样的结局,就算他们父子不相争国,曲沃也不会善罢甘休,其野心勃勃,不会停止对翼都的进攻。事实也确实如此。公元前710 年,晋哀侯因侵占了陉庭(今翼城东南)的土地,前709 年,陉庭南边境的人便挑动曲沃与武公联合进攻翼都。曲沃武公将军队驻扎在陉庭。韩万为武公驾车,梁弘做车右。在汾水旁的低洼地追击晋哀侯,因为骖马纠结树木上而停了下来。夜里抓捕了晋哀侯和栾共叔。栾共叔为保晋宗,力战而亡。曲沃武公杀了晋哀侯,晋国人又立晋哀侯之子小子为侯,是为晋小子侯。公元前705 年,晋小子侯又被曲沃武公所杀,周桓王又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公元前678 年,曲沃武公又伐晋侯缗,并灭之。为了防止周王室再次出兵干涉,曲沃武公就贿赂了新立的周釐王,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国。武公尽并晋都,正式成为晋国国君,夺得晋国政权。仍以晋国国都翼为都,以晋国国号为国号,只是把曲沃武公改称晋武公。自桓叔封曲沃至此,曲沃与晋对峙达67 年,前后经过祖孙三代,共杀了五个晋君:晋昭侯、晋孝侯、晋哀侯、晋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一个晋君晋侯郄,斗争涉及到了周边八个诸侯国以及周王朝,曲沃最后终归代翼。

可见,在这件事上,嘉父迎晋侯郄到鄂地,此义行是正确的,真可谓处置合宜。他“下不忘旧君,而上不逆王”。晋侯郄虽然失去国土六年,最后却能在鄂地得以善终,这是嘉父的功劳。嘉父在旧君处于危难之时,没有弃之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他的心里时刻装着旧君,时刻想着只要有机会就会把在外逃亡的旧君迎接回去。可见他对旧君忠心耿耿的一片赤诚之心。他又能站在旧君失国在外逃亡艰难度日处境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旧君着想考虑,在回翼还是回鄂的问题上权衡利弊,不挑唆,不煽风点火,不添盐加醋制造祸端,不劝晋侯郄伺机复国,不劝与其子晋哀侯争夺国君,手足相残,而是让晋侯郄远离翼都,远离小宗和大宗之间为政权而频繁斗争的是是非非。“避居于鄂”才可以保全性命,显然是晋侯郄最佳的选择,这又足以证明嘉父是位贤明的臣子,鄂之名贤嘉父称首当之无愧!

四、嘉父为何能纳晋侯郄到鄂地的种种说法

嘉父,他只是晋国翼都的大夫,他为何能“纳晋侯于鄂”?民国《乡宁县志·忠义录》认为:嘉父,春秋时翼大夫,纳晋侯于鄂。右忠诚一人。案:旧志特表嘉父为鄂邑名贤之首。是矣。然嘉父翼人,而迁于鄂者,亦犹文中子、王无功(王绩)皆龙门人。特所寓所游者鄂地耳。

乡宁县文化研究会会长阎灵娣在《追寻乡宁鄂文化和鄂人的精神价值》谈到:为什么晋国的“九宗、五正”会住在鄂地呢?所谓“九宗、五正”,是唐叔虞初封晋国时带领的“怀姓九宗,职官五正”,答案只有一个:唐叔虞在后来迁都时,把九宗、五正的顷父之子嘉父留在了鄂地,承担了保卫晋国祖地和北疆的重任。

田建文教授在《乡宁晋文化与戎狄文化》一文中说:为什么“嘉父”在“鄂”地有相当大的势力?为什么嘉父能“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无非是贸易、军事和婚姻的关系,相比之下,以婚姻和贸易的可能性最大。由于婚姻关系,“嘉父”就生活在“鄂”地,从事农业生产和贸易。先进的生活方式,使之“鄂”地有相当大的势力。

黄一《觉公簋、晋侯尊与唐都地望》中说:《隐公六年》晋鄂侯被逆迎回国都时,因桓王已立其子哀侯,被迫迁往鄂邑,领晋鄂侯去的,正是“怀姓九宗”的后人“翼九宗五正顷夫之子嘉父”。嘉父纳鄂侯于鄂邑,恐怕不是偶然的,这里不仅是叔虞始都之地,更是“怀姓九宗”的故地,是其宗族势力所能控制的地域。若不然,翼都以北大有可以收纳翼侯之处,何必选择深处山区的鄂地?

五、结语

以上诸学者、专家的说法都有其道理。我县乡宁,古大夏之地,周初曰鄂,唐叔始封居此。《左传·定公四年》载:“分唐叔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王国维考证:怀姓即后世的隗姓,出自古之鬼方,地望在今天吕梁山南部。怀姓是吕梁山南部的畜牧民族,在周人挥师东进的过程中,臣服于周王,被授予唐叔。而嘉父正是怀姓九宗职官五正顷夫的儿子。虽然史料对他为何居于鄂地、他在鄂地的身份是什么没有做任何详细的记载,但他作为唐叔虞怀姓九宗、职官五正的后裔,他在唐叔始封的鄂地就不足为奇了,而他凭借自己的德行和才能,对君忠心耿耿的贤名,他在鄂地一定担当着重任,不论他是像文中子、王无功一样是游于鄂地,还是承担保卫晋国祖地和北疆重任,亦或是他因婚姻而到鄂地。在鄂邑人的心中,他早已是“鄂人”,因为他有着鄂人的善良、包容和忠诚之心。清·杨宏声留有一首《鄂城嘉父》诗作,给予了嘉父极高的评价:“守险辟荆蓬,桓庄不暇公。君能活草底,臣亦盖泥中。缅惟顷夫子,名与鄂山崇。”

乡宁县副研究馆员阎金铸先生在《嘉父山墓地发掘收获》一文中提到:2000 年嘉父山墓地发掘的两座墓葬M4 和M6 均为三鼎墓,属于春秋中期偏早阶段,绝对年代大约公元前650 年以后。M4、M6 的墓主人可能就是当年迎接晋鄂侯的嘉父的后裔。2009 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乡宁县发现了东周时期的鄂侯垒,位于县城之南南阁村与温泉村一带的黄土台地上,其与嘉父山墓地相距2.5 公里之遥,两地隔鄂河相望。

我相信嘉父为何在鄂地之谜一定会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慢慢地浮出水面。

猜你喜欢

晋国
思乡
春秋时代晋国文化精神分析
甘拜下风
师旷劝学
邲城之战
东周列国志(3) 五羊大夫百里奚
翳桑之报
何故要称“东道主”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谦卑而不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