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凤竹壶”的壶韵内涵

2021-12-1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壶盖竹节竹叶

禹 朝

宜兴紫砂壶由于泥料极强的可塑性造就了紫砂壶造型的多样化,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两大功能于一体,充满了丰富的艺术韵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闪耀的一颗明珠,极具欣赏价值。紫砂壶按照造型可以大致分为:圆器、方器、花器、筋纹器和提梁器这五大种类,其中花器的创作是最为宽泛的,源于生活且又高于生活。宜兴风景秀丽,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竹的海洋”的美誉,自然而然关于“竹”元素的紫砂壶更是数不胜数,“竹”作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更是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今天这件紫砂“凤竹壶”从造型与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紫砂壶和竹元素的互相结合的赏心悦目之感,感受到其中的传统文化气韵和艺术审美之感,让人得到情感的共鸣。

古今中外文人雅士都喜竹。竹四季常青,冬天不畏严寒,大雪压枝也是宁折不弯;在炎热的夏天可以给人遮阳带来凉爽,这种不屈不挠、舍己为人的品质给人深刻的影响,深受人们的喜爱。关于竹的紫砂壶也是深受大家的喜爱,中华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也深受影响,竹中空外直,外形清新飘逸,又有着内在的优雅高杰品质。竹与松、梅、菊被称之为“四君子”,与松、竹、梅被称之为“岁寒三友”,这两大美誉之中都有竹,足以见得竹的品质和特性是多么深受人敬仰 。竹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古今关于竹的诗词、绘画、书法等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就说北宋大文豪在宜兴之时就写下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词,宁可没有肉吃也要生活在有竹子的地方,由此可见苏东坡先生对竹的痴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养竹记》中写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这几句诗词将竹子的美好品质与为人处世的操守联系起来,也能够看出大家对竹的喜爱与敬佩。所以对于竹文化与紫砂文化结合,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才能将具象的竹元素意象地表现出其中的造型美和内在寓意,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映衬,让其表现的艺术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件紫砂“凤竹壶”就是一件典型的关于竹文化元素的紫砂作品,其造型经过取精弃舍,将竹最自然的形态按照现代审美眼光进行艺术创作。

紫砂“凤竹壶”的创作理念就是源于竹文化。在宜兴竹子是最常见的一种植物,由于宜兴地质地貌特殊,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市最高的山也只有海拔六百多米,这样高度的山脉是最适合竹子生长的,所以只要在宜兴,看到山上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绿油油的植物就都是毛竹了。这件紫砂“凤竹壶”经过艺术和艺人精湛的技艺加工,将传统几何圆形和竹元素结合,化繁为简,将竹子作为细节部分的点缀让整件作品更加细致,更加光彩夺目。整件作品的壶身是将泥片围成身筒拍打成型,以扁圆的造型为主,腹部微微突出。壶嘴和壶把以竹节为形,刻画细致,两者互相呼应。整件作品的重点放在了壶盖和壶钮之上,壶钮与壶把、壶嘴互相呼应,也是竹节的造型,遒劲有力。在壶钮与壶盖的连接处,可以看出片片竹叶从壶钮的竹节部分慢慢向壶盖上蔓延,片片竹叶与竹枝布满壶盖,片片竹叶仿佛活了,能够给人一种竹林间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般身临其境之感,动静结合,让整器鲜明活泼,富有朝气,从整件作品上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清新美好的竹林景色。

宜兴多竹,是竹的海洋,秀丽的风景也让土生土长的紫砂艺人们在欣赏竹海美景之时触发了创作灵感,将竹与紫砂互相融合,通过细节的刻画与塑造,将竹子坚韧不拔、高风亮节、虚心向上的美好品质与吉祥氛围都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壶盖竹节竹叶
伪造的情书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竹节人”中说“趣味”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竹叶沟怀古
学包圆锥粽
制怒